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人口結構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人口結構共有357項結果
國際總經

台灣女人為何不想生?「媽媽是高風險工作!」前總編當全職媽媽12年、育3孩,無法辦信用卡、無力買房...

1798年英國人口學家、政治經濟學家馬爾薩斯提出《人口學原理》,認為人口成長終將超越食物供應,導致食物減少,此一理論影響後世甚鉅。不過時至今日,許多已開發國家出生率不斷崩跌,《無人地球》一書作者踏查各國數據,發現人口數大幅減少的驚人事實並企圖提出解方;長年關心人口議題的專欄作家丘美珍,以她曾為全職母親重回職場的親身經歷,分析多數現代女性「不願當媽媽」的心情與想法。

日期:2022-08-19

焦點新聞

最簡單的人口統計就能預測未來,政府卻麻木無感 人口斷崖風暴全解讀

人口警報,從沒有這麼嚴重過。如果我們的社會不盡快轉型,而是維持現狀……2027年,二分之一未念大學的壯丁得去當兵,才能滿足國防需求;2027年,勞保基金就會破產,今年已開始入不敷出;2028年,就算全台灣18歲人口全部進大學,還招不滿學生;面對斷崖式的人口負成長,台灣人必須嚴肅地重新面對我們的政策與制度!

日期:2022-08-15

科技

SDGs卓越城市論壇》縣市互學共好、借鏡國際經驗事半功倍!「與民同行許台灣新未來」

今周刊連續3年舉辦永續城市大調查,以聯合國2015年頒布的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選出落實SDGs最強城市,並邀請桃園市、高雄市、花蓮縣、金門縣4個歷年常勝軍縣市首長代表出席「2022SDGs卓越城市論壇」,分享推動城市永續轉型成果,透過縣市互學共好,攜手為台灣齊心努力,許諾永續新未來。SDGs成為城市新顯學,不僅關乎全民福祉,更是推動經濟共榮、社會共好、環境共美的社會新願景,而城市則是落實SDGs的最佳場域。

日期:2022-08-10

政治社會

SDGs卓越城市論壇》沒有奇蹟,只有腳踏實地!徐榛蔚:為了讓花蓮成為永續城市「我們很努力」

花蓮有好山好水,非常適合成為永續發展城市。花蓮縣縣長徐榛蔚表示,她於2020年2月成立「有機農業促進辦公室」,希望花蓮能成為有機城市,每一年要增加10%的有機面積,確實都達到了。她更期許用真善美將花蓮打造成有機城市。

日期:2022-08-10

政治社會

天然氣、核能獲貼「綠色標籤」 列入永續經濟成員 核能變綠電有玄機?專家解密背後涵義

今周刊編按:行政院長陳建仁昨日面對立委質詢時表示「核電是綠電」,但要考慮核廢料處理等問題,行政院今(11/1)澄清,核能發電是否被視為綠電,歐盟在認定上有嚴格前提,須先滿足核廢料處置相關規範,然而國內核廢料處理仍未有妥善的終極處置辦法,尚難以將核能認定為永續能源。早在去年八月,《今周刊》在歐盟將核電納入「永續分類」的「綠色投資項目」核能列入歐盟永續經濟分類時,就做過分析報導。核能確實列入歐盟永續經濟分類,但條件嚴苛;全球再生能源倡議RE100亦指出,再生能源中並不包含核能發電,台灣仍應務實發展再生能源,才是實際之策。

日期:2022-08-03

國際總經

美國經濟的兩大隱憂與投資機會

服務業大量缺工與人口加速老年化,是美國經濟短期與長期的兩大隱憂,機器人、軟硬整合、數位轉型將顛覆美國各行業,對投資人來說,也是一個新契機。

日期:2022-07-20

政治社會

落實人才培育、院長「世代交替」啟動,台北、林口長庚醫院新院長今上任

長庚醫院基於人才培育與配合院長任期制,啟動院長世代交替。長庚醫院院長任期三年,得延任一任,屆滿後由董事會通過接任人選。林口長庚及台北長庚醫院院長因兩屆屆滿,今日正式交棒給新任院長。

日期:2022-07-01

理財

台新財富管理從認真專業出發 數位創新迎向永續未來

走過三十個年頭,台新銀行始終秉持著認真、創新的思維完善金融服務,而為了迎接趨勢及需求,更是藉由不斷深化財富管理的服務能量及數位科技的加持,以優化的「五全」財管策略,讓永續精神貫徹所有服務與商品,為全客群打造最適切的財管服務,台新財富管理不斷向前,以認真專業、數位創新、實踐永續,穩健邁進下一個三十年!

日期:2022-06-23

理財

投資應變》定期定額逢低加碼、股債組合這樣配… 身處金融動盪時刻 專家給理財族的關鍵四建議

面對金融市場震盪,不少投資人手足無措。但據歷史經驗,市場大幅修正時,堅守定期定額投資,甚至逢低加碼投入,能讓投資人最後獲得比較高的報酬。

日期:2022-06-01

房地產

興富發股利新高、殖利率逾9%,股價卻半年新低…老董抱屈:多頭還有7年「真的被低估」

編按:營建業者興富發(2542)公布配發現金股利4.16元、股票股利1.04元,優於市場預期,但股價卻是跌到44.7元半年多來低點,為什麼呢?專家認為,營建業會因為投資土地、持有建案多寡等因素,造成營收時好時壞,就算殖利率有9%以上,還是不建議存股族買進,避免追逐高殖利率而買在股價高點。不過興富發董事長則是喊話投資人,他說攤開上市櫃營建類股,普遍到後年業績都會很不錯,配息高、本益比低,許多股價都被低估,如果擔心買房被政府打房,不妨投資營建股。

日期:202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