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以了解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以了解共有336項結果
職場

他國二思考人生、一度被疑會出家…沈方正20多年都住飯店「很沒隱私」:為生活還為工作已難切割

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沈方正日前受邀回母校政大企家班讀書會,以「服務的人生觀」為題演講。他回憶在20歲世代曾有一位日本人問他:「你是為了工作而生活,還是為了生活而工作?」年輕時他並不會去思考這個問題,直到10年後才終於想通:「我是在工作中生活,在生活中工作。」長年住在飯店,他的工作和生活緊密結合,又身在life style business的飯店業,生活中所有的體驗都能和工作連結。在飯店業30多年,他分享:「我經常對自己講,我應該做得還不錯,活得蠻開心的,也有很多朋友。」

日期:2023-03-27

國際總經

矽谷銀行閃崩,透露沒看到的系統風險!《經濟學人》:美國該像歐洲,銀行不分大小加重監管

針對美國在一周內接連崩潰的矽谷銀行(SVB)等三家銀行,乃至於面臨同樣問題的其他多銀行,竟未因升息受益,反而深受其害,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以「銀行出了什麼問題」為題,專文指出銀行因升息所暴露的風險,並提出應儘速改進的解方。

日期:2023-03-19

幸福熟齡

李世聰身家數百億,腦瘤纏身3年…醫師:頭痛、走不穩、視力模糊,12警訊中年後特別注意

身家數百億、曾躋身《富比士》全球富豪榜的龍巖集團創辦人李世聰,2020年傳出罹患非常棘手的腦瘤,龍巖集團週三(3/8)發出聲明指出,李世聰於3/8上午安詳離世,遺愛人間,家屬、子孫等陪同在側,圓滿人生最後旅程。醫師說,如果中年後有頭痛、走不穩、視力模糊等12警訊,就要特別注意!(原文刊載於2019/10/30,更新時間為2023/3/8)

日期:2023-03-08

生活消費

到情人節都有我陪你!星巴克、麥當勞優惠來囉 咖啡免費送、雞塊冰炫風只要1元

面對假日補班,是不是讓人感到憂鬱,上班族的苦悶心聲,連鎖咖啡、速食業者聽到囉!星巴克、麥當勞紛紛推出「新春優惠」活動,最久一直到3/14白色情人節前,有買一送一、加1元多1件的好康慰勞疲憊的心靈喔!

日期:2023-02-14

理財

退休基金規劃好 長壽人生沒煩惱 RFA授證研討會 暨 激流與倒影音樂會

隨著長壽及高齡趨勢,面臨退休金準備是否充足?維持生活品質,不造成下一代壓力,是人人必修的理財課。透過退休金理財、高齡信託規劃、保險等,享受人生下半場。

日期:2023-01-31

政治社會

《紐時》讚蕭美琴「沒有大使頭銜,卻是華府最有影響力外國使節之一」!她如何靠「戰貓外交」遊走台美?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3-01-31

健康

過年你又吃多了嗎?全台民眾每年浪費220萬公噸廚餘,可堆出5萬座台北101,簡又新教戰永續飲食5原則

過年期間你又吃多了嗎?每年年節假期,親友難得相聚,在開心歡慶的同時,往往會不小心購入或是吃下過多的美食,造成食物的浪費或是剩食增量。根據環保署統計,台灣平均每人一年浪費的廚餘大概是96公斤,全台累計大概浪費220萬公噸的廚餘回收量,換算下來廚餘桶可以堆出5萬座台北101,對此,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建議,掌握5原則可讓飲食更永續。

日期:2023-01-23

理財

內資樂觀、外資偏多…台股封關12天,我該抱股過年?持股水位多少才安全「答案揭曉」

美元指數的50日移動均線向下穿越200日移動均線,為兩年半以來首度出現死亡交叉,趨勢確立下,預期短線仍將延續貶值趨勢。

日期:2023-01-15

ETF

00878比0056報酬率高11%!年領500萬股息達人:簡單1招「買在便宜低點」,這樣存股賺更多

上次講到元大高股息(0056)的選股方法是「預測未來」,今天來講一檔完全相反的ETF,它是採用「統計過去表現」來選股,「未來法」跟「過去法」究竟有什麼差別呢?老師先用一個小故事來引導同學思考一下。

日期:2023-01-12

焦點新聞

為什麼「省更多錢」是個糟糕的新年新希望?2023年想變有錢人,你該做的3件事

今周刊編按:2023年到來,你是否有設定新的理財目標呢?根據MarketWatch報導,市調機構Numerator在去年12/29公布的調查顯示,53%美國人在許下新年新希望時,將理財視為優先要務。但很不幸的,根據往年經驗,總會有不少人會失敗,美國財經媒體《CNBC》在2020年一篇文章「Why ‘save more’ is a terrible New Year’s resolution」(為何「省更多錢」是個糟糕的新年新希望)文中,點出了財務計畫失敗的原因,在2023年也一樣適用。(原文刊載於2020/1/9,更新時間為2022/12/31)

日期:202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