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保險法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保險法共有204項結果
保險稅務

人均壽險保障僅160萬足夠嗎?除檢視保單缺口外 高資產族群想「富過三代」有哪些關鍵?

你的壽險保障足夠嗎?根據壽險公會最新統計,台灣人平均壽險保單死亡給付僅新台幣66萬、人均壽險保障約160萬元,這樣的保障金額對於身為家中經濟支柱的家長,恐怕不夠。

日期:2020-10-15

焦點新聞

110年基本工資調高 285萬人健保費跟著漲

明年元旦起,基本工資將從2萬3800元漲至2萬4000元,健保費也將隨之調整。衛福部指出,明年起約有285萬人每月須多繳3元至70元,預計挹注5億元健保收入。

日期:2020-10-08

焦點新聞

「使用者付費」概念屢遭推翻!只靠控制成本搶救健保財務危機 非長久之計

「健保若一再地緊縮,醫院也會相對跟著緊縮,整體而言絕對會壓縮醫療品質。」中央健保局(現為健保署)首任總經理葉金川2002年的這段評論,在18年後的今天仍毫無違和感,畢竟全民健保開辦25年來,多數時間都面臨財務困境,也因此不斷面臨「改革」壓力。

日期:2020-10-07

保險

難題》只靠控制成本 不是長久之計 沉痾堆疊 改革卻總七折八扣 健保財務危機25年沉浮史

健保若一再地緊縮,醫院也會相對跟著緊縮,整體而言絕對會壓縮醫療品質。」中央健保局(現為健保署)首任總經理葉金川2002年的這段評論,在18年後的今天仍毫無違和感,畢竟全民健保開辦25年來,多數時間都面臨財務困境,也因此不斷面臨「改革」壓力。

日期:2020-10-07

保險

薄冰上的台灣之光!一窺「健保」背後3大危機:我們該做的,不能只有調漲保費

25年來,以「增進全體國民健康」為目標的全民健保,讓民眾能以低廉價格隨時隨地享受醫療服務,社會滿意度因此逼近九成。但當健保財務再次出現危機,我們被迫正視不願面對的真相:多年來以「實惠便利」為優先的醫療體系,未必能讓民眾更健康,甚至還可能形成反效果。要讓健保永續經營,並達成增進國民健康的任務,我們該做的,遠不只有調漲健保費。

日期:2020-10-07

焦點新聞

4年拔4董座不手軟!金管會力推「公司治理」,一文解析:吳東進、趙藤雄...犯了什麼天條?

金融界上周最大震撼彈莫過於金管會出重手開鍘新壽,對新壽董事長吳東進處以停職的重罰,其實,回顧金管會近 4 年懲處金融業不手軟,從 2017 年至今 4 年以來已有 4 位董事長遭解職或停職。

日期:2020-09-21

勞保勞退

勞保基金恐在2026前破產,除了多繳少領延後退以外,政府還能做什麼?

據監察院的調查報告指出,勞保基金將在2026年用罄,且不斷傳出提前破產的可能。勞保基金的財務問題攸關千萬名勞工權益,除了行政院預計每年注入至少200億的預算,勞動部預計將在今年底提出改革方案,盼改善勞保基金的財務問題。

日期:2020-09-08

保險

得過癌症,保險不會賠?別再聽信錯誤說法!買保險時,一定要搞清楚3大重點

「因為你的疾病是既往症,所以保險不會賠喔!」你一定聽過這種說法,但事實上,即使是「既往症」也是可以理賠的!這篇將詳述我的個人看法,不過目前實務與學說並未整合出通說,僅提供另一種不同的觀點讓讀者參考。

日期:2020-09-07

保險

買定期醫療險,75歲後就不能續保?你該怎麼辦 沒做這2件事,小心晚景淒涼

如果舉辦一場「保險話題」票選,討論度第一名應該是「定期險跟終身險哪個好?」。不過這篇不打算涉及這個戰場,而是單純來討論投保定期險,我們需要注意什麼。(2023年編按:現續保年齡可至85歲。)

日期:2020-08-25

保險

人生太無常,靠保單撐起保護傘

手術醫材、治療、看護花費驚人,面對未來,你的保單夠嗎?別以為存款就夠付,理賠就像及時雨!

日期:20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