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借鏡日本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借鏡日本共有34項結果
房地產

北台灣若6.3強震,雙北恐倒4000棟…全台50年以上老屋百萬戶,強制健診拆除危老都更可行?

上週花蓮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造成嚴重傷亡,全台通報超過千件建築物,遭到大小程度不一的毀損。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今(8日)召開記者會指出,根據內政部統計,全台有近500萬戶房子已逾30年屋齡,50年以上老宅也超過百萬戶,強烈呼籲政府,此時此刻正是對全台30年以上老屋進行全面性總體檢的時刻,尤其針對相關老屋重建相關法令,將面臨落日,必須即刻進行修法,如此才能讓地方政府有適當的法令依據,持續推動老屋都更。

日期:2024-04-08

政治社會

稅金撥補勞保、喵星人運動中心,護理人員待遇再拉高?盤點賴侯柯再開哪些政見支票

2024總統大選倒數44天!選情白熱化,在這場總統級的賽局當中,仍在場上的參與者,有民進黨賴清德、國民黨侯友宜、民眾黨柯文哲,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最後一刻則未登記篩選,再度回到「三腳督」局勢。在11月這段期間,「藍白合」大戲高潮迭起,從柯文哲與侯友宜、前總統馬英九、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11/15簽下六點共識後,才過3天原本「合」的局勢,就因民調解讀分歧再度翻盤。隨後郭台銘出面當「桶箍」,「藍白合」變「藍白郭合」,但也在短短數天內情勢急轉直下。「藍白郭」三方於11/23為會面地點僵持一整天後,最後三方「五漢」齊聚君悅飯店,卻在兩小時後談判破裂,宣告破局。除了賴清德已率先宣布副手人為蕭美琴並在11/21完成登記參選外,就在「君悅會談」破局的翌日,柯文哲便宣布副手為「新光公主」、民眾黨立委吳欣盈,侯友宜也在隨後宣布副手為中廣董事長趙少康。

日期:2023-11-30

政治社會

解決痛點》兩台烤箱用電超標要登記工廠、食農體驗須做休閒農場 法規沒彈性 地方創生最大的痛

(今周刊1406)老屋翻修改建後,設置民宿和餐廳卡關;在社區釀酒、製豆漿,被政府要求登記工廠,法規限制阻礙發展,地方創生浪潮下興起的微型企業、社區型產業,該怎麼求生存?

日期:2023-11-29

政治社會

直擊光電缺地危機!政府已盤出上萬公頃專區,為何無法「鋪好鋪滿」?解開光電圈地滅農背後真相

台灣光電正走入寒冬。「整個下半年很冷,選舉到了,光電被打得很慘,審查幾乎停擺……。」多名業者在不同縣市發出類似的感嘆。一名南部大老手中的大型案場,上半年準備就緒,在地鄰里溝通完善,生態評估也無疑慮,卻被地方政府暗示選後再放行,轉眼又延宕半年。他大嘆,各縣市不只開慢車,更幾乎要停下來。這盤由政府主導、名為「能源轉型」的大棋,正陷入僵局。

日期:2023-10-18

政治社會

全台平均屋齡33年,奪命「磁磚雨」10年後未改善!專家嚴肅示警:台灣外牆問題已到全面爆發時候

隨著全台建築物普遍「老化」,近十年外牆剝落事故頻繁,釀多起死傷悲劇。在危機步步進逼的關鍵之際,政府如何完善並落實相關法規,輔導民眾維護外牆?

日期:2023-10-11

政治社會

備戰農業經貿 政院劃定「不得跨越的紅線」 鄧振中:台美倡議第二階段拚年底完成

「台美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於日前進入第二階段談判,究竟,第一階段完成了哪些項目?第二階段的方向和挑戰又是什麼?本刊專訪行政院總談判代表鄧振中,為讀者提供第一手解析。

日期:2023-10-04

政治社會

借鏡日鐵十年成功經驗 罹難家屬、專家投身推動 外部監督三大任務曝光 助台鐵安全改革

交通部邀請日本福知山線事故罹難者家屬、專家學者來台交流,分享鐵路安全改革經驗;台灣歷經普悠瑪、太魯閣重大事故後,終於成立「外部監督委員會」,這股力量能否推動台鐵改變成真?

日期:2023-09-06

政治社會

他山之石》由農民提案 地方政府把關假種田 十年三千案場 日本這樣做營農型光電

「營農型」光電在日本已經發展十年,除了從中央法源就確立淨零轉型與農村再生的結合之外,日本更重視農民自主提案、地方政府嚴格監督,以達到農業可持續性,他山之石值得台灣借鏡。

日期:2023-08-16

金融

投資創投要當作是投資國家的未來,投資新創則是投資國家的動力

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所舉辦的「2023台灣投資博覽會」日前盛大登場,益鼎創投董事長邱德成看過創投產業的榮景,也經歷過2000年取消對創投產業投資抵減後,整個創投產業投資動能不足的低谷期,在2020年當選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第八屆理事長後,邱德成對台灣的創投產業與新創發展,有更深刻的觀察與目標。

日期:2023-06-29

情感關係

愛是「換位思考」,做對他最好的決定!安寧醫師朱為民:父親離世不插一根管子走,乾乾淨淨

安寧醫師朱為民的演講中,往往以父親的故事開頭:「2013年,我的父親81歲。一天清晨,他在家裡運動的時候,不小心跌倒撞到頭,然後就倒地不起,不省人事了…。」從父親倒下、失智、無法行走,到2017年離世,他寫下父親的生命故事,也分享他在安寧病房的觀察,影響和啟發許多人重新思考「我為何而活」,又要如何跟父母好好告別?而最終獲益的仍是他自己,「父親離世時身上不插一根管子安祥地走,是每個人最終的心願。」

日期:2023-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