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倦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共有1014項結果
保險

保誠人壽提倡「保誠MeWe 一起好幸福」 守護三明治族身心靈

在台灣有逾8成的家庭,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家庭,是台灣人口及經濟組成的重要支柱。保誠人壽長期關注三明治族,今年首度進行「保誠人壽三明治族大調查」,透過量化及焦點對談的方式,了解三明治族在不同人生階段對生活的想望及憂慮,以打造最貼心、最靈活的幸福方程式。保誠人壽也宣布推出全新品牌活動「保誠MeWe 一起好幸福」,提醒三明治族「先照顧好自己(Me) 才能照顧好家人(We)」,兼顧自我實現與守護家人。

日期:2023-07-26

健康

開車、開會心煩氣躁 暫停一下練呼吸 夏日養心 降低中風、心肌梗塞威脅

高溫傷「心」!氣溫愈高,心臟負荷愈大,中風、心肌梗塞等猝死機率大增。中醫教你炎夏如何養心、靜心,保持心血管暢通。

日期:2023-07-26

職場

沒錢念大學的工人之子,如何只花5年擠進亞馬遜最強子公司?矽谷天才的3個工作哲學

會念書、考好學校,在外界眼中是不可或缺的出社會條件,擁有大學文憑更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但來自移民家庭的菲德爾(Fidel Contreras)甚至沒有念過大學,卻能當上亞馬遜AWS(Amazon Web Services;雲端運算服務)數據中心運營主管,他是怎麼辦到的?回顧過往經驗,菲德爾大方分享對自身受益的3個工作哲學,尤其對於早早投入職場的人來說,定能在一片迷茫中獲得方向。

日期:2023-07-11

健康

憂鬱症患者最危險,反而是在復原中期!精神科醫師給身處抑鬱症泥沼時的最大建議

編按:天后李玟姊姊李思林在臉書發布噩耗,表示李玟因罹患憂鬱症,長時間與病魔抗爭而離世,在7月2日時家中輕生,週三(7/5)急救無效離世,享年48歲。關於憂鬱症,精神科醫師提姆.坎托佛對病患特別想提醒....

日期:2023-07-08

健康

為什麼有在運動的人也會爬山猝死?山岳醫師:這一種方式爬山,非常有可能引發心臟病

編按:運動是保養身體的好方法,新聞上卻不乏登山猝死案例。其實登山途中猝死,經常推測是由缺血性心臟病引起的。許多案例甚至是不知道自己罹患疾病還前往登山,然後因心臟病而猝死,所以也請務必留意這種狀況。

日期:2023-07-07

生活消費

一周天氣/17縣市高溫這4地直逼38度!熱到「這天」才降雨降溫…中暑恐致命別小看,熱傷害怎預防?

進入暑假後,全台天氣連續逼近38度高溫,已經讓人受不了!衛福部公布最新熱傷害就診統計人次數,7月1日到7月6日短短6天,已有160人次熱傷害就醫,是2019年來同期熱傷害人次新高。究竟熱到甚麼程度呢?中央氣象局上午7點發布高溫資訊,全台17縣市都在高溫橙色燈號範圍內,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會,提醒民眾外出必須小心熱傷害、中暑等狀況。

日期:2023-07-07

健康

合庫金董座B肝引發猛爆性肝炎病逝…肝病權威許金川:4症狀+2關鍵數據就快揪兇手

合庫金董事長林謙浩驚傳週日(7/2)上午因猛爆性肝炎辭世,享壽64歲。據了解,他原本即有B型肝炎,早前到榮總住院治療,卻於周日凌晨不治。林謙浩在合庫金上任還不到二週,即因身體健康因素病故,讓公股金融圈相當震撼。合庫金低調證實董事長林謙浩過世的消息,下午也發出重訊指出,公司各項業務均由專業經理人分層負責,對公司營運無影響。合庫金及合庫銀董座職務,將分別由合庫金總經理陳美足與銀行總經理林衍茂暫代。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則說,肝臟因為沒有神經,所以被稱為「沉默的器官」。肝臟負責身體的垃圾清除與解毒、排毒,即使已經發炎、纖維化或長腫瘤,依舊不吭聲地繼續努力工作,出現可察覺的症狀,像是疲倦、黃疸、水腫、意識不清等,到這時候才治療,通常都來不及了。許金川說,最好的保肝之道就是,沒有B肝帶原或抗體,就應該趕緊打疫苗;如果有B、C肝一定要定期追蹤,必要時要服用抗病毒藥物。此外,一定要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與抽血檢驗胎兒蛋白,才能避免走上肝癌之路。

日期:2023-07-04

生活消費

台南采耳推薦-安全且深度放鬆的助眠之旅:「耳朵先生采耳館」

「采耳」除了清潔耳朵外,更能深度放鬆神經。它最初源自中國成都獨特的地方習俗,據說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數世紀前。過去稱作「掏耳人」會在成都街頭隨處可見,已成為了當地獨特傳統的一部分,其歷史據說可以追溯到數世紀前。現代生活步調忙碌、緊張的都市人們,「掏耳」的技術也演變為了「采耳」,內含更多服務技巧與搭配其他項的內容,整體可改善睡眠品質,針對現代人過大壓力、容易緊張焦慮等問題提供幫助。

日期:2023-06-30

健康

夏日在悶熱廚房炒菜也有風險 疲倦頭暈肚脹吃不下 小心你中暑了

夏季豔陽毒辣,一出門就汗流浹背,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密不通風的廚房裡煮菜,更容易中暑!中醫教你解開擾人暑熱,讓你及所愛的家人涼快過夏天。

日期:2023-06-28

健康

10大癌症殺手》為何台灣大腸癌發生率世界第一?貧血也是腸癌前兆!名醫提醒:3大症狀是警訊

編按:大腸癌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依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每年有超過6000人死於大腸癌,位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3位。這些年屢見名人不敵大腸癌病逝,除了66歲作詞人李坤城,還有豬哥亮、賀一航、李國修等人,而去年離世的余苑綺得年僅39歲,身後遺下兩名年幼子女,更令人萬分不捨。大腸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初期並無明顯病徵,且大部分的大腸癌患者沒有家族病史,卻與各種慢性疾病息息相關,有非常大比例是因為後天的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所引起。由於近9成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民眾,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為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經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早期大腸癌易治癒且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大腸癌存活率則不到2成。由於早期大腸癌無症狀,但可透過定期篩檢提早發現,因此要「腸」治久安就要定期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指出,預防大腸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篩檢,也可以多吃益生菌,有助於抑制大腸內有害細菌,減少致癌物的產生。除此之外,出現哪些症狀時要提高警覺、盡早就醫檢查呢?(原文刊載於2022/8/22,更新時間為2023/6/21)

日期:202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