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儲備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儲備共有950項結果
科技

半導體人才系列報導》桃園這大學的理工研究所 學生沒畢業就幾乎被業界搶光!為何半導體不見得是年輕學子首選?

全台半導體產業大喊人力及人才不足,有意投身半導體的人才,求職門檻不若過去高聳,但奇妙的是,如今新生代的理工科系大學生,不見得都把半導體業視為未來求職首選。同樣奇妙的是,身為國內太空教育先鋒的國立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含研究所),數十年來都是冷灶,每年學生招不滿是常態,近幾年卻吸引愈來愈多各大學半導體主力科系(電機、電子、物理、化學、資工等)的大學畢業生報考,佔比甚至過半。更令人意外的是,過去兩年來,中大太空所的碩士畢業生,幾乎在畢業前就被相關廠商「預訂一空」,大約每個星期就有兩家企業上門找太空系要人才。為何在半導體工作機會遍地開花之下,有相關系所大學生寧願投入太空所及太空產業,廠商更是大搶人?

日期:2023-05-17

政治社會

全球172檔主權基金,台灣1檔都沒有…央行操盤40年成長不到3倍,國家資產如何活化專家提解方

台灣是否應該成立主權基金,近日在一場中央銀行修法公聽會中,引起朝野各方與專家學者的熱烈討論,究竟央行的外匯存底應該如何運用?在主權基金的設立上,它又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日期:2023-05-17

職場

曾以為幽默口才是天生的...一個木訥理工男,他如何走到脫口秀冠軍,甚至受邀到白宮當面調侃拜登?

身為一名自卑達人,我曾經非常羡慕那些張嘴就是段子的人。他們總讓我覺得,幽默感這種東西真是天生的,像我這麼自卑木訥的人這輩子就與幽默無緣了。但是後來,當我真正開始寫段子,親自上台說脫口秀之後,我才發現:原來那些滿嘴飛段子的人並不是天生具有幽默與才華,而是做了大量準備。他們只是根據實際狀況,從自己的段子庫裡隨手拿出來一條用用而已。

日期:2023-05-17

政治社會

農委會升格農業部三讀,下轄7署1中心掌10大事務!陳吉仲:回應35年前520農民運動訴求

520農民運動即將滿35周年,立法院院會周二(5/16)三讀通過「農業部組織法」,將負責辦理全國農業、林業、漁業及蓄牧業行政業務,並掌理農業政策與法規規劃、研擬、管理、監督等10大事項,下轄8個三級行政機關(7署1中心)以及7個三級試驗研究機構。

日期:2023-05-16

國際總經

金融危機失控的標誌:雷曼兄弟破產,水壩潰堤

二○○七到二○○八年間落難的所有公司中,最具有危機爭議性或象徵性的公司,莫過於雷曼兄弟公司,這家充滿傳奇的公司,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北戰爭前美國南方的投資銀行。

日期:2023-05-12

國際總經

為何2008金融危機選擇拯救貝爾斯登銀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柏南克親揭貝爾斯登事件始末

貝爾斯登不會受到商業銀行應該遵守的資本需求及其他限制影響,他們在景氣繁榮期間積極地使用金融槓桿,享受連續5 年破紀錄的獲利。

日期:2023-05-12

國際總經

外匯存底5549億美元、拿10%做主權基金,楊金龍同意嗎?學者提解方:財源可仿新加坡作法

對於朝野立委提案要修法將我國外匯存底提撥10%作為我國「主權財富基金」,央行總裁楊金龍周三(5/10)表示,對此央行保持開放立場,也沒說不能用外匯存底,但不能無償撥用。央行舉例指出,如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中國的主權基金等,雖部分使用外匯存底,但都是由市場上購買或借來,並非無償撥用。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則建議可成立「類主權基金」,要在晴天儲糧,作法為從外匯存底提撥5%至6%約300億美元,再搭配民間配合款300億美元,發揮產業政策功能,分配比例為民間51%、政府49%,由民間主導、政府監督,並由民間公正人士擔任CEO。

日期:2023-05-10

國際總經

美國尷尬地停止升息決定

美國聯準會對抗通膨的戰鬥仍繼續,但金融風險已經升起;在信用環境惡化、實體經濟受到衝擊下,聯準會可以停止升息,但必須保持警惕身段。

日期:2023-05-10

國際總經

中國1.9兆美元巨額外匯順差憑空消失…財經權威深入拆解:多數資金竟流到「這裡」?

由於新冠疫情,2020~2022年多數國家的生產鏈和物流鏈被打亂,因此對中國出口商品的依賴空前增強,再加上出國旅遊等服務貿易停擺,中國流出的美元大幅減少,使中國在這三年間,總共創造了將近1.9兆美元的外匯收入,與中國2010~2019年這十年間累計的外匯收入2兆美元相若。

日期:2023-05-05

國際總經

蘇州台商告白:台商三分之一落跑,剩下工廠還在「產能也不在了」...直擊中國揭「被掩蓋的裁員潮」

今年以來,走完疫情最後一哩路的中國,經濟逐步邁入復甦軌道,內需開始回歸,商圈消費人潮「報復性」湧現……,但,這條復甦之路終究並不平坦。傳統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與出口,前方各有各的挑戰。不過,挑戰之餘,走完疫情最後一哩路的中國,也正在加速扭轉其自身的產業地貌。在《今周刊》2023年的「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市值排行」調查中,我們帶您深入探討中國復甦之年的「虛與實」,以及兩岸三地產業發展趨勢的危與機。

日期:2023-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