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兒科醫師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兒科醫師共有106項結果
健康

網傳「疫苗有害論」,家長憂心該讓孩子接種嗎?醫點出關鍵:背後有沒有研究數據支撐

本土疫情爆發,今(5/5)日確診突破3萬例!對於近日開始施打5-11歲兒童新冠疫苗,讓不少家長擔心副作用,遲遲還未下決定。對此,小兒科醫師「蒼藍鴿」在影片說明,根據數據指出,成人施打疫苗可以有效防止中重症和死亡,且未接種疫苗的成人和打滿三劑者相比,風險高出6倍左右;至於網路謠傳的「疫苗無用論」,他則表示,背後到底有沒有研究數據支撐,反則只是流於「聽誰說的」造謠式的謠言!

日期:2022-05-05

健康

在家快篩「沿著鼻骨戳」超危險!戳破了就進入腦袋...如何安全快篩?醫師3步驟教學

為了不讓醫療量能崩潰,現行防疫政策要求民眾先行在家進行快篩,確認自己健康狀況,但是一般人畢竟沒受過專業醫療訓練,醫師提醒,民眾自行快篩的時候千萬要小心,快篩棒的角度、方向「千萬不要沿著鼻骨向斜上前進」,否則戳下去就直接進入腦袋!

日期:2022-05-04

健康

臺灣兒科醫學會:支持 6-11 歲兒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111 年 4 月 20 日建議,推動 6-11 歲兒童族群接種 Moderna COVID-19 疫苗。接種劑數為 2 劑,間隔 12 週,接種劑量為成人劑量之一半。接種作業可視家長與幼童接種意願,由地方政府衛生局指定 COVID-19 疫苗合約醫療院所及安排校園接種。BNT 新冠肺炎疫苗也即將能夠使用於此年齡層孩童,劑量為成人的三分之一。臺灣兒科醫學會支持指揮中心「6-11 歲兒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建議。

日期:2022-05-01

政治社會

指數型爆發還沒到!單日確診5萬持續100天?兒童恐60位離世?做3件事打破萬分之一死亡率魔咒

本土確診數在週日(4/24)正式突破5000例大關,雖然民眾已經有與病毒共存的心理準備,但攀升速度之快還是會憂心,尤其高峰期遲遲未見,兒童疫苗都還沒來得及打、但校園疫情卻持續蔓延擴大,要如何打破「兒童萬分之一死亡率」的魔咒?

日期:2022-04-25

政治社會

被隔離病患、無診所漁村、偏鄉綠島…都因它受惠! 三個現場、五則故事 看見遠距醫療的落地

一場疫情,讓遠距醫療,這個過去被認為難以在台灣落地的科技,變成降低醫護染疫風險的利器。在隔離病房的新手母親、沒有任何一家民營診所的北海岸偏鄉、還有長期處於醫療資源匱乏的綠島……,我們用三個現場、五則故事,帶你看見這兩年疫情下,台灣醫療反向突破的改變。

日期:2022-01-26

政治社會

新竹縣市》從學校、醫療、公園下手 三支箭打造兒童快樂天堂

每年產值破兆元的竹科,像新竹縣市的守護神,餵養百萬居民,同時孕育出新竹得天獨厚的人口結構。據財政部統計,二○一八年新竹市每申報戶平均綜合所得達一三○.六萬元,居全台收入之冠,而當年輕夫妻收入穩定、足夠撐起一個家庭時,才可能培育下一代,自然形成新竹「多子」的現象,更被外界暱稱為「最會生的城市」。

日期:2021-10-27

健康

現在一堆人想要第一劑打AZ?「混打還未開放!」 醫崩潰:已經丟掉兩劑BNT疫苗

指揮中心近日宣布預計規劃13輪開始施行AZ+BNT的混打,根據許多國外的研究顯示,這樣的效果產生的抗體數較多;由於這個原因,不少民眾希望照這個方式接種疫苗。對此,小兒科醫師張博揚於臉書發文說明,請求大家不要再打電話來診所詢問混打事宜,因為還未開放。他說,一堆人想要第一劑施打AZ疫苗,此輪並無開放,更透露自己已經丟棄兩劑BNT疫苗,若是沒有主動尋求要施打的人,還會丟棄更多!

日期:2021-10-26

健康

想等莫德納或BNT?前台大醫師看「AZ疫苗長輩迷思」:5理由告訴你,為何年紀大反而更該優先打AZ

關於疫苗,最近發現一個令我驚訝的事情:資訊完全不對等!有些在醫生界早已變成常識的事情,結果民眾完全不清楚,仍然被錯誤的媒體資訊帶著跑。結果接種率越來越低,這實在不是件好事。我決定,來寫一篇簡單澄清文好了。

日期:2021-07-02

職場

張上淳是老師、羅一鈞是學弟 林氏璧每晚「開房」為大眾解惑,撫慰百萬人心

他是醫者,也是全職部落客,疫情間,每晚「開房」為聽眾解惑,理性溫和守護台灣。

日期: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