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入職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入職共有753項結果
職場

做業務要成功,只靠說話技巧是不夠的!臺師大講座教授教你:善用7種心理技能衝破職場逆境

業務工作是一項具有高度挑戰性的職務,績效好壞直接影響薪酬,因此得承受巨大的壓力。很多人以為業務就是靠著說話技巧來說服客戶購買產品,其實話術和熟悉產品,只是成功業務的必要條件之一。大部分的職場訓練,也會將這些顯性行為能力做為業務人員的主要培訓內容。然而我們卻發現,通過培訓後的眾多業務,並非每個人都能成功,業務貢獻的績效表上,也總是符合80/20法則。

日期:2023-10-04

政治社會

職務再設計、職場體驗 餐飲龍頭招手高年級生 王品就愛不想閒下來的她們

(今周刊1397)疫情之後,服務業需工孔急,高齡化浪潮下,台灣人口結構也逐漸老化。餐飲業巨擘王品集團,已經看到了一群不想閒著、動力十足的長輩,準備為職場注入「新血」。

日期:2023-09-27

傳產

不准離婚、不准有小三!廣東小漁村起家,李錦記家族傳承5代、富了135年,秘訣只有5個字

本文授權轉載自中國微信公眾號:最華人(微信ID:wcweekly)作者:牧龍閒人

日期:2023-09-22

企業辦理職工運動專區

星醫美學點燃熱血羽球魂 創造健康企業凝聚力

近年健康意識抬頭,帶動起一股運動風氣,不少人都會選擇普及度高且易上手的羽球運動。星醫美學(股)公司藉由鼓勵員工打羽球,不只增進大家的身心健康,還能讓員工凝聚共識、創造向心力。並透過參與外部競賽所引發的好勝心,培養出自動自發的積極性,為工作帶來更出色且正向的影響力。

日期:2023-09-20

政治社會

沈方正吃鼎泰豐候位半小時,人手不夠「10間包廂只開6間」...年輕人都去哪了?服務業缺工真相解密

疫情過後內需爆發,服務業缺工嚴峻,旅宿、餐飲業連連叫苦,面對少子女化、高齡化趨勢,業者建議開放移工填補人力,但官方抱持不同想法,認為提高薪資、友善中高齡就業環境才是根本之道。

日期:2023-09-20

生活消費

15大高薪職務曝光!念研究所薪水一定比較高?「這職缺」碩士起薪確實比大學生多2萬

大學畢業,到底該不該繼續讀研究所呢?人力銀行9月13日發布數據,發現資通訊工程類碩士薪資中位數均達5萬元、商管類碩士則有4萬2,400元。其中,儲備幹部、數位IC設計工程師、韌體設計工程師等職缺,碩士畢業生與學士畢業生的起薪,有將近2萬元的差距。因此,104人力銀行職涯教育長王榮春建議:「報考研究所時,一定要先做好職涯規劃。」

日期:2023-09-18

職場

文憑不等於高收入保證?大學畢業「所得中位數」竟低於專科!一文拆解數字背後的盲點與隱憂

教育程度或學歷高低通常被認為會與收入有正相關,但根據主計總處統計,觀察過去7年所得收入者可支配所得中位數分佈,卻出現專科教育所得者的可支配所得中位數,高於大學學歷所得者。以2022年統計資料為例,該年全體所得收入者的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為台幣47.5萬多元,研究院所以上學歷者則是以近91.2萬元,居各學歷之冠,然大學學歷者僅為53.6萬餘元,低於專科學歷者56.7萬餘元。勞動學者、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分析會有此狀況,第1個原因是該統計沒納入年齡因素,因為現在幾乎已快沒專科可就讀,目前有專科學歷的人通常是年紀較大的工作者,等於有較多工作年資,而工作年資也與收入高低有相關性,不一定能支持「有一技之長比有大學學歷更吃香」的論點。此外,因為高等教育擴張太快,導致大學供過於求,不只許多大學生畢業後,較多從事相對低薪的服務業或文組相關工作,也會產生求職向下排擠的效果,因此青年低薪的困境,與大學普及、教改有高度相關性。辛炳隆說,他不贊成學子選擇從高中、大學、碩士、博士「一路讀到底」,因為這樣會讓就業的路愈走愈窄,如今在職專班很方便,青年可在高中職、專科畢業後先投入職場,工作後若認為自己仍需要,再回頭就讀即可。

日期:2023-09-11

企業辦理職工運動專區

籃球國手加入儒鴻企業 攜手共創職工「動」機

曾出戰亞青、瓊斯盃的籃球國手陳亭羽,轉換跑道進入專精於彈性針織布料及專業機能性服飾的儒鴻企業擔任運動指導員,熱愛運動的她,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新平衡,獲得不同於以往球場競賽中的成就感。

日期:2023-09-08

傳產

從32年前當航空海外代理商,到旅天下一路創業…他用「讓利」揪打群架,啟發點竟是日本便利店

7月31日,第一家以「通路門市」與「產品」加盟為主的旅行社登錄興櫃,也是台灣第7家上市櫃旅行社。旅天下總經理李嘉寅在興櫃前法人說明會中表示,除了國內通路,更預計將加盟平台計畫推向全球。他的夢想很大,但這並非無法成真。

日期:2023-09-07

職場

同1間公司待超過10年...37歲工程師的中年焦慮:新人成長這麼快,我將來被公司裁員怎麼辦?

阿哲,37歲,通訊工程碩士畢業後就進入了通訊產業,頭2年還跳了一次槽。後來,進入現在的這家企業,就沒再換過工作,已經10年了。這10年裡,他結婚生子,升職加薪,做了一個又一個專案,成了部門裡能夠獨當一面的中堅力量。在資料表的諮詢訴求中,阿哲的表達邏輯清晰,他寫道:最近這半年,我的工作狀態特別混亂,不知道接下來將要如何發展。雖然,我也知道現在的工作是不少人羨慕的。雖然,我也知道接下來可能又會有升職的機會。雖然,我也知道別人都是這麼做下來的。但是,我還是會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想到未來,一想起來,就會發慌:到底是該走技術,還是該走管理?這麼做的前途是什麼?還有沒有別的可能性呢?什麼才是屬於我自己的人生使命?在資料表的結尾,阿哲寫了一定要找我諮詢的原因:昂sir,我查到你的資料,知道你之前也做過工程師,雖然那是多年前的事了,但我覺得你一定能夠理解我。或許,你也進行過類似我這種情況的諮詢。希望你能幫幫我。我關了信箱,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確實,這樣的情況很普遍,但解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我曾經的職涯經歷,而是現象背後的基本規律:職涯發展階段的延續性。

日期:2023-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