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全球電動車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全球電動車共有201項結果
產業趨勢觀察

存股助理第397期︱國際股市全面走空,重申減碼10%立場

我們在382期(9月22日)提出預警,指稱如果納斯達克指數從前波高點拉回逾10%,即納指跌破13000點位置,建議應減碼10%股票部位,抽回現金。最近這幾日,納指重挫跌破13000點關卡,我們重申減碼10%立場,並進一步分析全球股市兩個不安定的因子。

日期:2023-10-27

科技

不用等2025年,納智捷n7明年初交車後就是鴻華見真章!一張表盤點鴻海電動車整車代工大事紀

鴻海宣示集團向電動車轉向,到今年正好滿3年,從三電系統、開放平台MIH、整車設計鴻華先進,以及整車代工業務,現在的鴻海正處在什麼樣的位置?2025年目標能否順利達成?

日期:2023-10-25

國際總經

財報太糟!特斯拉重挫近10%…Cybertruck年底交車恐賣越多虧越多,陸行之點1原因不意外

特斯拉(Tesla)在美國時間18日盤後公布了其最新一季的財報,結果顯示毛利率持續下降,並提出一項重大消息,即電動皮卡Cybertruck將於今年底開始陸續交車。特斯拉週四(10/19)股價盤中一度暴跌10.7%,終場跌幅仍高達9.3%,收在220.11美元,創8/18以來最低,若與7/19的52週高點299.29美元相比,已經回檔超過26%墜入熊市,執行長馬斯克的身家一夕蒸發160億美元。

日期:2023-10-20

科技

鴻海電動車夥伴IndiEV聲請破產,3C代工巨頭跨領域踢鐵板,「造車」為何這麼難?公司回應了

鴻海電動車夥伴Lordstown Motors在6月時聲請破產,雙方法律攻防戰尚未落幕,現在鴻海的另一位夥伴、加州新創IndiEV也走上了破產之路。《彭博社》報導,IndiEV向美國加州法院聲請《破產法》11章保護令,列出了283萬美元的資產和2,640萬美元的負債。鴻海去年10月與IndiEV簽署合作備忘錄,預計協助IndiEV打造原型車,不過,隨著IndiEV的合併夥伴資產年初被清算,IndiEV今年上市的計畫也跟著告吹。對此消息,鴻海回覆《數位時代》,「INDIEV的破產聲請,不會影響我們在俄亥俄州的其他業務與生產營運,也不會影響我們持續尋找更多客戶。我們位於俄亥俄州的工廠和團隊仍然是公司的資產,可以滿足那些希望把電動車推向市場的新創公司,或傳統汽車製造商。」(INDIEV’s bankruptcy filing does not impact our other business and manufacturing operations in Ohio, nor our continued efforts to find additional customers. Our facility and team in Ohio remain an asset to company to respond to the market demand of either start-up or traditional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who want to see their electric vehicle brought to market.)鴻海昨天(10月3日)也宣布與加拿大固態電池設計製造商Blue Solutions簽訂合作備忘錄,將攜手旗下芯量科技(SolidEdge Solution)與Blue Solutions,針對兩輪電動車市場共同開發打造的固態電池生態系。從2021年6月成立MIH聯盟算起,鴻海正式揮軍電動車領域已經接近兩年,然而至今為止傳出的消息卻顯示,即使是在3C領域有著如此豐富經驗的製造業巨頭,想跨入一門新的領域仍然是難上加難。為什麼?

日期:2023-10-04

科技

高雄市政府善用AI、大數據等技術,打造民眾有感的智慧城市 用科技提升交通、醫療等效率,市民滿意度拿下六都第一

接軌國際趨勢,高雄市政府運用AI(人工智慧)等數位化工具於交通、醫療、淨零轉型等領域,透過AI大數據分析來找出最有效率的解決方案,搭配市政府具有彈性的各種作法,讓民眾生活幸福感增加,朝向國際一流的智慧城市邁進。

日期:2023-09-21

國際總經

高利率時代下,股市估值面臨挑戰 ——兼論優質車用連接器公司胡連

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高利率讓股市估值面臨泡沫破滅的既視感,投資人須慎選趨勢成長標的,避開評價過高之族群,穩中求勝方能成為長期贏家。

日期:2023-09-13

理財

AI族群資金流向汽車個股,難道汽車業春天來了?法人報告揭2真相:現在進場要挑「這1種」

在車用零件相關族群中,有不少獲利穩健、本益比偏低的標的,例如車用PCB與AM零件維修等,獲得資金青睞,可望成為台股整理期中的資金避風港。

日期:2023-09-13

國際總經

制裁完全沒效?比亞迪輾壓特斯拉、華為重返手機市場,美中科技戰還有續集!

中美電動車市場龍頭之爭明顯逆轉,比亞迪及特斯拉日前公布上半年財報,不論是在銷售數量、毛利率或研發金額,比亞迪都明顯超越特斯拉。此外,比亞迪也展開海外投資及併購等佈局,這些重要數字及動作背後,代表中、美兩強在電動車產業即將展開更激烈的五五波廝殺戰,後續進展值得關注。

日期:2023-09-04

國際總經

不只是形容詞

源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科技戰,乃至於隨後的疫情衝擊,加上俄烏戰爭墊高風險意識,全球製造業供應鏈移轉的大勢已經風風火火好些年,「中國加一」成為顯學,而東協地區則是這場製造業遷徙的大贏家。統計2018到2021年間,全球各國整體的外人投資金額較前5年減少23%,然而,對東協投資卻逆勢成長逾兩成。

日期:2023-08-30

政治社會

2023前進大南方論壇》就是要打破重北輕南!南霸天5縣市巨頭攜手「讓產業智慧淨零從南方崛起開始」

今周刊舉辦「2023前進大南方」論壇,今(29)日在臺南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E棟國際會議廳登場,包括高雄市長陳其邁、臺南市長黃偉哲、嘉義縣長翁章梁、屏東縣副縣長黃國榮、澎湖縣縣長陳光復等南部五巨頭縣市首長齊聚,從城市永續治理、科技南進到產業生態革新,共築大南方大發展新未來。

日期:2023-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