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公共衛生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公共衛生共有462項結果
健康

他山之石 顛覆台人長照認知 認識「減法照護」 培養長者健康自主力

在台灣,國人臨終前平均臥床八年。若與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臨終前的臥床天數比較,差了足足三千倍!如何打造更健康樂活的熟齡人生?這場論壇有滿滿的解答。

日期:2022-11-02

政治社會

美期中選舉能當飯吃?數百萬選民吃不飽「誰還談政治」…南加大教授:政客無力解決乾脆視而不見

美國期中選舉即將在11月8日舉行,將決定國會眾議院和參議院的控制權,選民將投下重要的一票。不過全美有數百萬選民連獲得足夠食物果腹都成問題。在吃不飽之前,討論意識形態似乎都是沒意義的。

日期:2022-11-01

生活消費

走入「經濟部工業局先進智慧顯示生活館」,看見未來科技生活

顯示器結合智慧科技,為生活創造無限可能 。「台灣國際人工智慧暨物聯網展」(AIoT Taiwan) 於10月26日至28日在南港展覽館登場,其中「經濟部工業局先進智慧顯示生活館」展出不同生活場景的智慧顯示應用,顛覆過去大眾對顯示器的認知,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日期:2022-10-31

焦點新聞

澳洲前總理警示:世界進入危險10年! 戰爭一觸即發,台灣要如何活下去?

近期美國對中祭晶片禁令,從技術、設備到人才圍堵中國高科技發展,中美兩大國在貿易、政治上逐漸對立激化,讓台海緊張情勢持續升高。近日,連Intel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數度公開強調,台灣晶片供應鏈岌岌可危,正是地緣政治衝突所致。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週三(10/26)在一場高峰會談上就直指,本世紀20年代美中競爭將進入決定性階段,這對世界將是危險的10年。而曾獲三座普立茲獎的「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Thomas Friedman)建議台灣,不要輕易逼迫中國領導人表態,更要多結交國際合作伙伴,才能在詭譎多變的國際政局中安身立命。

日期:2022-10-26

政治社會

與地球共好 台灣發表第2部國家自願檢視報告 以行動實踐永續發展目標

面對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議程》(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最後10年衝刺,台灣接續2017年提出我國首份的國家自願檢視報告(Voluntary National Reviews, VNR)後,也在2022年第77屆聯合國大會期間提出我國第二份VNR,除了展現我國致力於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決心,以及與地球共好的盼望,也期待促成聯合國接納我國發展夥伴關係,讓世界看見台灣。

日期:2022-10-04

健康

余天女兒愛吃蔬果、不菸不酒,為何得直腸癌?台大醫師:●●才是腸癌發生的關鍵

編按:資深藝人余天、李亞萍的女兒余苑綺(已改名為余泳澐)2014年罹患直腸癌3期,至今挺過近70次化療,不過病情每況愈下,2022年8月離世,享年39歲。從直腸癌復發到轉移淋巴,歷經手術和70次化療,肺部只剩一個葉片,39歲余苑綺抗癌過程非常辛苦,回看她的飲食習慣,她愛吃蔬果、不菸不酒,還喜歡運動,堪稱健康楷模,為何年紀輕輕就罹癌?(原文刊載於2019/10/23,更新時間為2022/8/21)

日期:2022-08-21

健康

今天暴飲暴食,明天運動贖罪「還是會早死!」…專家揭35萬人健康真相:吃得好也要動得好

現代人熱愛吃美食,卻擔心肥胖、三高找上門,開始強迫自己出門跑步、上健身房想保持健康,但哈佛專家指出,抱持著「今天暴飲暴食,明天運動贖罪」的心態繼續吃吃喝喝,對健康的危害不會因此抵消或減少。

日期:2022-08-19

政治社會

Omicron流感化,防疫的責任也該回歸人民!前衛生署署長涂醒哲:政府該順應時勢,該開放就開放

我以前在當疾病管局局長時,推出一個標語:「快速專業做防疫 全民動員保健康」,以此來勉勵同仁,也形成疾管局的文化。

日期:2022-08-18

全台防疫報導

第四劑施打年齡再擴大,50歲以上7/22起可接種,「這類人」月底前還能領500元

隨著邊境持續開放,BA.4、BA.5大流行的風險也增加,上周也出現首例社區感染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20)宣布,自7/22起將擴大開放第4劑疫苗接種到50歲以上成人,接種間隔與第1次追加劑(第3劑)間隔5個月以上,即可預約接種。

日期:2022-07-20

全台防疫報導

死亡、中重症數雙創新低!BA.4、BA.5恐釀一波「小流行」?何時降級?莊人祥回應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公布國內新增31,29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1,152例本土個案及14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60例死亡。

日期:2022-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