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公義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公義共有156項結果
政治社會

《台灣蘋果日報》宣布5/18紙本停刊 給讀者的一封信:持續虧損忍痛決定

《台灣蘋果日報》宣布將在5/18(二)起紙本停刊,5/17(一)為最後一次出刊,《蘋果日報》工會也貼出訊息指出,目前801名員工將資遣326人,未來將由執行長吳玉愛接下《蘋果新聞網》運作責任。《蘋果新聞網》於下午5時左右推播告知讀者,全文如下:

日期:2021-05-14

政治社會

228紀念邀馬英九出席 柯P認為是和解第一步 為何獨派還是氣噗噗?

228事件74週年前夕,台北市政府邀請前總統馬英九參加週日的228和平紀念會活動。獨派團體痛批,這是侮辱228受難者,且歷年皆是協辦單位之一的台灣國家聯盟憤而退出活動。馬英九已多年參與228事件紀念及台灣轉型正義活動,甚至在擔任國民黨主席時公開承認「228事件是中華民國政府官逼民反」,還強調自己有替228受難者在既有行政與司法體制內平反、解決問題。為何今年紀念活動引發爭議,獨派團體到底在氣什麼?

日期:2021-02-23

政治社會

不再讓性侵「被無聲」!吹哨者保護法不能等

經常缺乏直接證據的校園、機構性侵事件,特別需要見義勇為的教職員出面揭發,但現行法律對通報人的保障不足,讓部分目擊者在伸張正義與保護個人權利之間辛苦掙扎。

日期:2020-12-02

焦點新聞

「蔡英文承認有疏失」馬國女大生家屬要台國賠:台不判死將爭取引渡

24歲馬來西亞籍鍾姓女大生覺得台灣很安全才來台唸書,卻慘遭惡狼梁育誌擄走並性侵殺害,震驚台馬兩國。鍾姓女大生家屬23日透露,已透過台灣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林瑞成,在台灣提出3項法律訴訟,包括要求台灣政府國賠。索賠依據包括,蔡英文總統曾向家屬道歉,承認鍾姓女大生遇害是台灣當局疏忽造成。此外,家屬要求台灣法務部、法官對梁育誌處以極刑,滿足全馬來西亞人民的期待,如果台灣不能滿足要求,他們將不惜一切代價,透過馬國司法程式,提出引渡罪犯的動作。

日期:2020-11-24

焦點新聞

康軒疑霸凌吹哨者「出賣公司還有臉進來」 勞工局坦言:勞動法規尚無罰則

康軒集團一名女員工,疑似因為被懷疑是「吹哨者」,遭到該公司在公共區域貼紙條「指名道姓」批評,甚至被上頭施壓離職;對此,新北市勞工局長陳瑞嘉表示,此舉以涉及霸凌,若查證屬實,可依法要求雇主改善,若不改善可裁罰。

日期:2020-10-08

金融

AI金融科技協會成立 多管齊下培育金融科技人才

數位金融時代迅速崛起,台灣金融產業面臨數位科技人才荒。「AI金融科技協會」8月7日正式成立,透過多元內外部管道,加強產創學合作機會,培育金融科技人才,縮短學用落差,減緩人才供需失衡。

日期:2020-08-10

政治社會

曾被黨內大老攻訐…妻子一度哭求「別再當總統了」!李登輝坦言:當總統12年,每天都在戰鬥

李登輝,一個台灣近代史上內外皆知的名字,也是台灣政壇上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家。1923年生於台灣日治時期的地主之家,李登輝並沒有因為富裕的家境而變得養尊處優,反而因為過早的自覺讓他從年少開始便苦於自我的追尋,這些思考生死的痛苦掙扎,最終都在他今日回首時,成了成就他今日之我的養分。今年已年屆97歲的李登輝,2011年底曾接受過大腸癌的手術,出院修養半年之後,便於2012年4月,秉持著「現場主義」的信條,展開了屬於他的環島「生命之旅」,決心用自己的雙腳走遍台灣的每一個角落,用自己的雙眼好好看看台灣的美好與不足,也用自己的耳朵直接傾聽人民的聲音。2013年,他在旅途中因為身體不適,又動了椎動脈支架置放手術,可是之後他還是造訪了綠島。這樣的堅持背後,是什麼在驅使著他呢?

日期:2020-07-30

傳產

閃辭董事成話題 陳守煌淡定談大同:一切為誠信

3年前,他以法務部次長卸任之尊,擔任大同董事;3年後,連任大同董事後卻又突然辭職,陳守煌進出大同都是話題十足,他接受本刊專訪時強調:做人誠信是他法界人生的基本原則。

日期:2020-07-09

政治社會

中山大學助理教授邀張安樂到校演講 校長不以為然、發信向學生致歉:我感到痛心疾首

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助理教授陳世岳開設的「當代台灣政治發展」課程,昨(21)日邀請中華統一促進黨總裁張安樂到校演講,引發外界議論。對此,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昨晚間發出公開信給全校學生,表示此活動已違背學術份際、濫用講學自由,他深深感到不以為然,且邀請有犯罪前科,迄今仍以暴力威脅國家安全者分享政治願景,已逾越基本學術倫理,「身為校長,我對本校發生這樣的事情痛心疾首。」

日期:2020-04-22

政治社會

轉型正義只做了一半!中正路、中正國小、中正紀念堂...當台灣還在諂媚加害者,228就還沒有過去

2月,有個你一定要深刻認識的日子。要認真紀念這個日子,就不能不談「轉型正義」。

日期:2020-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