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加嚴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加嚴共有421項結果
健康

職場健康大檢視 掌握預算最關鍵

在過去的兩三年內,因為COVID-19新冠肺炎的影響,徹底的顛覆了許許多多企業原本的運作法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聯繫,也產生了重大的變化,許多人更在一夕之間失去了家人朋友,這場疫情除了改變世人的生活也讓所有人更保護自己,重視自己的健康!面對後疫情時代,人變得更重視保健,也讓所有的企業變得更加重視員工健康!

日期:2022-07-25

國際總經

谷歌、臉書、微軟…科技巨頭從人力開刀,全因拜登這舉動!蘋果卻逆勢加薪?爆背後有盤算

新冠(COVID-19)疫情衍生的後續效應不可小覷,3年來重創全球經濟,直至今日仍有諸多大國尚未恢復元氣,尤以美國的經濟衰退最為嚴重。為讓國家經濟走出泥淖,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一上任便推動各種財政刺激措施,殊不知卻成為引爆惡性通膨的推手。在通膨壓力攀升及各種經濟挑戰下,各大企業紛紛受影響,首當其衝的正是人事成本,包括谷歌(Google)、蘋果(Apple)、輝達(Nvidia)、臉書母公司(Meta)等,陸續宣布將凍結人事成本,暫緩招募人才,準備度過這場景氣寒冬。

日期:2022-07-20

國際總經

今年鰹魚「胖一圈又肥又多」!日漁民嗅到不對勁⋯吐2大殘酷真相:快要沒鰹魚可以吃了

「我從來沒在這個季節見過這麼胖的鰹魚,以前的魚都是瘦的,沒有脂肪,但今年的魚變得很胖。」自2022年開始,日本漁民發現「鰹魚變得又肥又多」,理論上應該感到開心才是,但他們卻愁眉不展,擔憂「就快要沒鰹魚可以吃了」,為什麼?

日期:2022-07-16

政治社會

3歲女虐成皮包骨、打到腦出血,親生爹娘「不吃才教訓她」法官判5年…兒虐不斷,她靠鑑識救他們

編按:高雄一名3歲女童2021年4月因為腦出血被送至醫院急診,醫生發現她身高僅83公分、體重7.9公斤極度瘦弱,身上還滿佈瘀青,懷疑受虐通報,警方調查才發現,女童長期被惡意限制餵食並且不當管教,才會導致她營養不良、發育遲緩。蔡婦與林姓丈夫一審依涉嫌妨害幼童發育罪各判處徒刑1年6月,市府不服上訴,高雄高分院認為凌虐已造成重大傷害,從重判處林男5年10月、蔡婦5年2月徒刑。警方調查蔡女交往複雜,先後和4名男子產下3女1男,受虐女童的生父林姓男子辯稱是女兒調皮不愛吃飯,才會用棍棒教訓她,腦出血送醫時,兩人都否認動手,大女兒還作證說「妹妹自己暴衝撞牆」才會受傷昏倒。

日期:2022-07-14

國際總經

升息打通膨愈打愈糟 薪水凍漲引爆罷工潮 經濟衰退序曲 英國率先淪為「滯脹國」 ?

英國五月CPI年增九.一%,物價壓力引發鐵路罷工潮,且正醞釀擴散至其他產業,加上經濟衰退雜音,英國經濟逐漸邁入「停滯性通膨」,這也成為強生政府潛在執政危機。

日期:2022-07-06

國際總經

美、台、中經濟同步轉弱,衰退危機正在上升!郭恭克:「這件事」還沒轉好前,持股不宜太高

美國聯準會自3月開始啟動升息循環,兩次升息把聯邦基金利率自0%至0.25%,調升為0.75%至1.0%,預計6月、7月將再連續升息,每次至少兩碼。

日期:2022-05-24

全台防疫報導

兒童14重症就4死...併發腦炎遠比鄰國多,羅一鈞推估「恐怖數字」背後原因可能是這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週一(5/23)公布國內新增66247例本土個案,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0例死亡。死亡個案中有2例是兒童,其中1人併發腦炎死亡。目前累計14例兒童重症,其中有6例腦炎、4例死亡,而最小個案是今日公布的1歲男童。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由於適逢週末,無法直接判斷疫情趨緩,不過確診數看起來沒有繼續上升,「目前為止疫情控制得宜」。

日期:2022-05-23

全球股市

「帳上已經賠200萬,再跌個幾十萬元又如何」越跌越無法停損!害你投資慘賠的8個認知偏差

人類發展了某些方式協助他們看待世界,這些方式確實適用於較原始的環境;然而,對於金融交易來說,這些觀念反倒成了阻礙。科學家將人們對於現實看法產生的扭曲現象,稱之為認知偏差(cognitive biases)。

日期:2022-05-20

傳產

台灣戴姆勒商車手握FUSO與賓士卡車 vs. 和泰砸20億攻保修!誰會搶坐商用車龍頭寶座?

2021年,國內3.49噸以上商用車銷量創20年新高,意外點燃商用車雙雄之戰;延續去年的兢爭,兩大業者今年也使出渾身解數,要爭取今年龍頭寶座。

日期:2022-05-18

全台防疫報導

0+7上路防疫保單免賠?錯!指揮中心曝「這欄位沒勾仍採3+4」,陳時中駁替保險業者解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最新規定,自5月17日起,確診個案同住家人密切接觸者,只要完成3劑疫苗接種,就可免除居家隔離,改為進行7天自主防疫,也就是「0+7方案」。對此,有民眾就擔心,若免除居家隔離的規定,是否就不符合防疫保單的理賠要素,質疑指揮中心是否在幫保險業者解套,對此,指揮中心也一一說明。

日期:202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