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只有我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只有我共有457項結果
情感關係

不敢驚擾兒子卻不怕麻煩女兒...為什麼媽媽總是喜歡拜託女兒做事?這故事道出母親的心聲

從未停止爭吵與相愛、世上最難卻又最能理解的關係,恐怕是母女吧。這就是為什麼,在某些時候反而更容易因為與媽媽相處而受傷,有時雖沒多說,彼此卻能夠被深深理解與承接著。

日期:2023-08-07

教育

政大社資中心走入歷史!當年為搞懂台股,在這裡看了兩年報紙,謝金河不捨:曾是修習成長重要地方

這裡曾經是我修習成長的重要地方!政大社會科學資料中心8月1日起正式吹熄燈號,原來的研究發展組與校史檔案組併入圖書館,原址將規劃新的學院大學。在吹熄燈號前夕,校長李蔡彥和全體工作人員合影留念,社資中心從此走入歷史。不過,社資中心是幫助我成長的重要地方!

日期:2023-08-03

職場

「想證明就算離開公司,我也不是沒用的人」40歲被離職體悟:中年後焦慮來自想挽回一事無成的人生

在司徒加特賓士博物館(Mercedes-Benz Museum)旁邊的賓士銷售館前方,我的視線始終無法離開那輛邁巴赫(Maybach,德國超豪華汽車品牌)。我心想:「啊!只要能搭一次,我就死而無憾了。」那時,在一旁的朴老師笑著問:「你在想什麼?」

日期:2023-08-02

生活消費

19年陽明山「亞尼克夢想村」品牌整併,門市還在?專賣美式派塔,北市文化局回應了

成立至今超過20年,以賣生乳捲聞名的「亞尼克」,旗下品牌位於陽明山的「亞尼克夢想村」,宣布於7月31日結束營業,品牌回歸亞尼克,也結束19年歷史。「亞尼克夢想村」過去常在萬聖節、耶誕節等節日推出應景慶祝活動,最新透過臉書專頁宣布夢想村將在8/1回歸亞尼克品牌,官方表示「為了讓消費者對品牌辨識度更高,加強商品多元性並深耕亞尼克品牌,品牌做銷售通路整理,原址繼續服務客人。」針對「亞尼克夢想村」結束營業事件,台北市文化局發出聲明稿回應,「亞尼克夢想村」是文化局「老房子運動」簽約團隊,雙方契約至9月底結束,宿舍群所有人為台灣銀行,合約將於9月底到期,台銀日前表示將收回自辦,已通知各營運團隊,若需續約須與台銀洽談。亞尼克夢想村臉書粉絲團在發文,表示只是品牌併入亞尼克,亞尼克陽明山門市依舊會存在。

日期:2023-07-30

生活消費

不用飛日本,台灣就吃得到!日本國寶名師小山進甜點、A5飛驒牛套餐限量開賣,時間地點一次看

早期在日本節目《電視冠軍》中出現的小山進,早已是日本甜點國寶大師,他在兵庫縣打造的「PATISSIER eS KOYAMA」,腹地廣達1500坪,彷彿是一座夢幻的「甜點主題樂園」。

日期:2023-07-19

金融

國泰證券APP出包!盤中65分鐘「不能買賣」...股民無法停損虧慘 國泰致歉曝原因、金管會要查

國泰證券APP今(7/5)日上午9:13突然出現異常,無法下單買賣,導致股民想加碼的買不了、想停損的賣不掉,氣炸投訴金管會。雖然10:18系統恢復正常,國泰回應是電子交易平台出現異常,不過影響層面到底有多廣,金管會表示會請國泰詳細說明,評估後決定懲處與否。

日期:2023-07-05

全球股市

「做這行別幻想生活與工作平衡」一個交易員告白:10年來看遍金融天才「成功投資人都有4個特質」

編按: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韓元兌美元大貶,讓還在華頓商學院求學的作者「紐約居民」遭遇經濟危機,學貸金額暴增,超過2億韓元(約合台幣480萬)。為減輕學貸壓力,她咬緊牙關,一天當兩天用,加緊修足學分好提早畢業,投身華爾街的喧囂戰場。從麥肯錫的商業分析師做起,歷任JP摩根與花旗集團的投資銀行併購部門,走過職場上對亞裔、對女性的歧視與不友善,以及初入市場的虧損與不安,她將成功方程式裡的「努力」函數放到最大,成為了華爾街裡僅1%的避險基金交易員。走過華爾街自金融海嘯後再起的最長牛市,她親眼見證諸多傳奇人物的投資理念與交易策略,也經歷過一次次來自市場與職場的震撼教育。她看到,金融天才犯的錯,其實與大眾投資人無異,當你能從他們身上汲取教訓,避開五大陷阱,就能讓你的投資之路立於不敗之地。

日期:2023-07-04

職場

人生總有一天走下坡...哈佛教授中年危機省思:40歲生日願望清單全實現,為何擁有很多,快樂卻更少?

過去,我們總以為只要認真努力,擁抱簡單的成功公式:心無旁騖,犧牲個人生活,一心一意往上爬,辛苦總會有代價。如今,我們領悟到人生不是一路往上衝,高峰過後可能就是谷底;不管是誰,現在多閃耀、多風光,有一天都會走下坡。當人生從走得光彩奪目變成走鋼索,該如何活出新意義?

日期:2023-06-30

ETF

元大台灣50反1(00632R)股價創新低,套牢怎麼辦?台股職人真心勸:在「這時間」前解套就要快跑

台北股市近期牛氣沖天,我在社大的學員人數也居高不墜。原本預期大家應該都賺得缽滿盆滿,但根據我這一個禮拜的調查,我發現大部份同學都是賺錢的,但大賺的同學比例並沒有很高,有幾位的這學期才來上課的新同學不僅沒有賺到,還反而倒賠。

日期:2023-06-19

職場

1年20萬人遇職場性騷擾,為何申訴比例卻超低?她揭跟台灣人天性有關:不喜歡抗爭、習慣吃悶虧

職場性騷擾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據勞動部調查,2022年約有20萬人在職場受到性騷擾,其中約14萬人為女性、6萬人為男性,但分別只有3萬及9500人提出申訴;而未提出申訴的主因皆為「當開玩笑,不予理會」。律師陳孟秀在臉書分享過去承接案件經驗,發現遇到性騷擾事件的當事人都有個共通點是「自責」;她也呼籲若遇到性騷擾,可以採取3種措施自保。

日期:202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