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台海危機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台海危機共有128項結果
政治社會

兩岸應當重啟對話 但內容必須更加實際

眼看兩岸局面十分緊張,為了避免擦槍走火,台灣與中國應當重新展開熱線來化解目前的緊張狀態。誠如蔡英文在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所言:「我們必須要在友善、尊重與包容的原則下,找出兩岸和平共存的方法。」以往面對較為棘手的問題時,兩國都會利用特殊管道從中協調。舉凡李明哲案開放旁聽審判以及中國遊客翻車意外,都是交給大陸委員會、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海峽交流基金會等組織處理。如今,蔡英文雖然明確表態堅守台灣國格,但仍對中國持續釋出善意,並表示在沒有任何政治前提之下,會很樂意與對岸領導人習近平進行談話。不過,中國堅持蔡英文必須承認一個中國、九二共識才有對談的機會,並持續在台海周邊部署解放軍。雖然部分人士批評蔡英文過於固執,但即使如此也無法正當化中國單方面行使武力來試圖恫嚇台灣人民。因此,其他國家(尤其是準備上任的拜登政權)在制定台海政策時,若是天真的認為台灣和中國之間就是這麼一來一往,或甚至認為台灣也需要為台海危機負責,那麼所制定的外交政策恐怕一塌糊塗。

日期:2020-12-22

焦點新聞

搶救失聯飛官蔣正志 海軍、海巡10餘艦艇8區塊全面搜尋

空軍上校蔣正志駕駛F-16戰機在花蓮外海失聯,今天進入第二天,救援任務持續進行,國防部長嚴德發也親赴花蓮督導搜救工作,軍方對搜救進展不願多說,僅表示目前以全力搜救人員為首要。不過,據了解,目前連同海軍、海巡共投入12艘各式艦艇,分8區塊在海面搜尋。

日期:2020-11-18

台股

台幣升值經濟學

2020年進入第四季,自年初疫情來襲後,台股歷經跌深後反彈,台幣也由貶轉升,10月更是突破29元大關,創近7年來新高,一門「台幣升值經濟學」即將開課。

日期:2020-10-14

焦點新聞

「美台建交」可能是代價最高10月驚喜!川普手上比同情票更加強大籌碼

「美台建交」一直被認為是假議題,但隨著國際對中共反彈越來越激烈,這張牌可能成為川普最終的「十月驚喜」。澳洲葛瑞菲斯大學 (Griffith University) 國際關係教授Kai He與國際關係權威講師 Huiyun Feng投書香港媒體《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稱,若川普民調持續下降,染疫後依然慘澹的選情將讓他不得不冒險在外交上「承認台灣」,成為代價最高的「十月驚喜」。

日期:2020-10-10

政治社會

藍營智庫警告:恐發生第四台海危機

台灣在野黨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於 7 月 21 日舉辦「危險的海峽:台海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座談會,其中前立法委員林郁方表示,兩岸局勢從 1996 年第三次台海危機以來,擦槍走火的可能性空前的高。林郁方稱:「這一陣子,台海局勢的確很緊張,中共的軍機、軍艦繞台的次數比以前增加非常多,而且尤具意義的是,美國的軍機、軍艦在台灣周遭海域出現的次數也是過去 20 幾年來最多的時候。」此外,林郁方更是指出,自從美國和中國軍機於 2001 年在南中國海發生擦撞事件之後,兩國同意未來彼此的機艦在空中或海上遭遇時應遵循一定的行為準則,反觀兩岸之間並沒有這樣的準則,因此增添了發生意外的可能性。

日期:2020-09-28

焦點新聞

台海演習、美國選情膠著、疫情再起…..壞消息滿天飛,趕快賣光股票?2則歷史故事告訴你,股市漲跌是看這因素

「剩一個多月就要美國總統大選,不知道要不要賣股票?」「台海最近緊張,套牢的部位到底還能不能續抱?」

日期:2020-09-24

焦點新聞

踰越海峽中線 我方廣播驅離罕見強硬 19架共機再擾台 國軍嗆後果自負

國防部公布昨再公布資料,昨天上午陸續有19架共機踰越海峽中線並進入我西南空域,計有殲16機12架、殲10機2架、殲11機2架、轟6機2架、運8反潛機1架,其中殲10機、殲11機當面踰越海峽中線,另有殲16機、殲11機、運8機自西南空域越過海峽中線延伸。國軍派遣空中巡邏及緊急起飛等兵力應對、廣播驅離、並以防空飛彈追監。

日期:2020-09-20

政治社會

大外宣誇大解放軍在台海演習規模

在美國衛生部長率團訪台後,中共解放軍於 8 月 13 日宣布在台灣「附近地區」進行軍事演習以「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解放軍東部戰區發言人張春暉表示,在台海周圍進行演習,是為了防止「特定大國」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

日期:2020-09-14

話題人物

李登輝人生謝幕 他為台灣留下哪些遺產?

前總統李登輝在七月三十日晚間,以九十七歲高齡辭世。他在總統任內,多次主導修憲,實現國會全面改選、總統全民直選等多項民主化里程碑;卸任後的他仍未離開政治舞台,曾推動台灣正名,晚年則倡議「第二次民主改革」。李登輝的影響力橫跨多個世代,《今周刊》從四個代表性的場景,回顧李登輝不同階段的執政成績與政治理念,期望使讀者得以客觀評價這位台灣首任民選總統的功與過。

日期:2020-08-05

政治社會

李登輝走了!集矛盾、衝突於一身 「民主先生」跨越解嚴到民主,奠定台灣政治格局

李登輝過世了。距離他卸任總統已經過20年。在外界認為他最強悍的對手—郝柏村過世之後,李登輝也走了。

日期:20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