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大問題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大問題共有1426項結果
政治社會

政見會/賴清德:塭仔圳重劃能建1萬戶社宅,為何侯友宜只蓋2100戶?「新北沒能力可以給我做」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今(26)日在第二場公辦政見會第一輪發言時提出,社福、教育、住宅等三項政見。他強調,未來也會以8年為期規劃,興建13萬戶住宅,包租代管會有13萬戶。他還批評新北市推動的塭仔圳重劃,面積共有400公頃,只要拿5%土地蓋社宅,就可以再增加1萬多戶的社會住宅,這遠比目前侯友宜只規劃2千1百戶要來多的多。如果侯市長他不願意、無能力這樣做可以把土地用原價賣給中央,由他來興建。

日期:2023-12-26

政治社會

政見會/柯文哲誓言解決108課綱!搶救被教改犧牲的師生、家長:意識型態已大舉介入教育

2024總統選舉第二場政見發表會今(26日)舉行,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於首輪發言聚焦教育政策,痛批民進黨執政後,108課綱引發各種混亂,連北一女老師都批評,並嗆民進黨最大問題是意識形態大舉介入教育、政治力公然介入大學自治,提及台大卡管案、林智堅論文事件等。

日期:2023-12-26

健康

高中讀建中,大學聯考卻落榜連吊車尾的志願也上不了...洪惠風:「沒面子」3個字改變我一生

早上的門診結束時,已經下午3點多,診間的門又被推開,進來了一對母子,兒子看起來17、18歲,他們送給我一盒水果。「醫師,你不認得我們了吧?」那位母親問。我看了看他們,真的沒什麼印象。「6、7年前,你幫他通了腎臟的血管。」我還是沒什麼印象,媽媽接著繼續說:「小兒科劉醫師轉來的。」我看著少年,實在認不出來,6、7年前他只有11、12歲,和現在的長相應該完全不一樣,也許我看到心導管照片就會想起來,但當下卻一點印象都沒有。「那時他的血壓都高到200多,你幫他通了以後就正常了。他今年考上台大,我們特地來謝謝醫師。」我突然覺得有一條久未被觸弄的心弦受到撩撥,有些不能自已。那麼久以前的事,病人竟然記到現在。對我們醫師來說,常常只是日常的一部分,有時甚至只是門診簡單的一席話,卻可能改變病人的人生走向。醫師的影響力,往往超過自己的想像,這些,才是支持同仁們堅持下去的力量,但是一位醫師能接觸到的病人畢竟有限,藉著寫作或者其他傳播方式,才能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日期:2023-12-20

健康

新冠病毒變不停,如何維持群體免疫? 後疫情時代,與病毒共存大作戰

根據衛福部2022年十大死因統計,該年「COVID-19」的死亡人數為1萬4,667人,超過肺癌死亡人數(10,053人),且年齡層在65歲以上占了86%!疫情高峰期的挑戰已過,但威脅始終存在。

日期:2023-12-19

理財

要不要買房子?

房價上漲,總統候選人提出年輕人買房免頭期款的政見;但根據教科書與眾人經驗,買房須先查驗三件事。

日期:2023-12-13

政治社會

0到12歲國家幫你養+顧!侯友宜開支票:國小課後照顧全免費、時間可到晚上7點…要花多少錢?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今天公布「0-6歲國家養,6-12歲國家顧」兒童課後照顧免費政策,提出四項主張,公立國小課後照顧全面免費,開課率達到100%,校校有課照班,將目前課後教育的國小學生涵蓋率從15%提高到30%,延後照顧時間到晚上7點,平時、寒暑假都開班,偏鄉、弱勢、身心障礙者則開設照顧專班,預算估計約54億,可逐年增加。

日期:2023-12-12

房地產

一家人住了20年的房子被房東收回,我們才知道原來租屋市場這麼夯...30歲的租房經驗讓我體會人情冷暖

房東為何會將房子出租,想必是看到了其中的獲利,日後收回來賣掉賺價差或留給子女,這都是很常見的模式,一來房客的租金付掉了房貸,如果房屋位於精華地帶,還能夠提高價格出租;二來房屋在許多人眼裡是有保值性的,不像股票波動這麼大,因此台灣的買房投資風氣從以前到現在都不曾衰退。

日期:2023-12-06

生活消費

台灣飯店到底在貴什麼?住過谷關虹夕諾雅、大溪威斯汀...他揭1晚2萬元高房價背後的定價策略

對我這個曾經去過許多國家的人來說,我在許多大都市都住過不少交通位置、服務水準、以及房間舒適度都相當好的飯店,而平均價格只要台幣五千元上下就住得到;疫情後還是輕鬆就能找到台幣七千元以下的價格,所以台灣的飯店到底在貴什麼?

日期:2023-12-04

台股

傳說「大選之前股市不會跌」?宏捷科、茂達...台股職人點名「5檔基金認養股」搶賺選前紅包行情

不知道各位投資朋友是否跟我一樣,覺得時間過得好快,一轉眼就已經12月了,感覺今年就在一連串地趕趕趕、漲漲漲的氣氛中渡過了。

日期:2023-12-04

金融

趨勢洞見》從論壇亮點看二○二四新局 總經、台股、產業…四名家權威觀點一次看

金融博覽會邀請國內總經、產業、投資理財等各領域專家,分享趨勢看法。逾三十場講座幾乎場場爆滿,也揭示了對投資理財機會與產業脈動的高度興趣。《今周刊》編輯部嚴選專家觀點,讓未能到現場的讀者,也能掌握最新投資趨勢。

日期: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