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大塊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大塊共有430項結果
美食旅遊

懶人露營趣

傳統如行軍般的克難露營讓人聞之卻步,但懶人露營不須準備繁瑣的露營裝備,帳篷內除了有冷暖氣外,也有彈簧床、洗漱品、沙發、擺飾,毫不費力就能享受野外風光,同時還能有舒適的山林露營體驗,有些懶人露營區甚至有沙灘車、私人溫泉池,一起去各露營區踩點,享受夏日戶外的星光與陽光吧!

日期:2022-07-13

科技

鴻海第一座北美電動車產線亮相! 首批「鴻海血統」產品可望Q3出廠 且還有新客戶在洽談

鴻海(2317)今年5月買下的美國俄亥俄州電動卡車製造商Lordstown Motors及工廠,本周向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電電公會)及美國在台協會(AIT)共組的參訪團公開。根據當地媒體報導,易主後的Lordstown預計今年第三季生產首款電動皮卡Endurance,並於第四季開賣。好消息不只如此,隨團參訪的鴻海產品長蕭才祐透露,鴻海正與一家新客戶洽談中,惟目前無法公開。當地國會議員更提到,鴻海洽談中的新客戶可能有好幾家。根據鴻海規畫,Lordstown工廠將作為未來鴻海在北美洲的電動車製造基地,包括先前敲定生產合作的加州電動車新創公司Fisker,也預計2023年設計定案,2024年在Lordstown的俄亥俄州工廠量產。

日期:2022-06-23

台股

網家股價腰斬、獲利太少,被批高層酬金過高…詹宏志:今年若沒法改善,就把我的薪資變成0

網路家庭(8044)22日舉辦股東會,董事長詹宏志在營業報告書之後,用近一小時說明近期營運狀況。詹宏志坦承,網家近兩年繳出很不理想的經營成績,獲利太少,投資者缺乏信心,導致股價也很低迷,接下來網家將進行多項改造,同時更宣示,如果今年沒辦法讓集團獲利改善,「我會將把我的薪資變成0、執行長薪資變為2分之1」。

日期:2022-06-22

生活消費

用一輩子準備的禮物

「爸爸」是門絕對要做好的功課,打從大女兒在老婆的肚子裡開始,我就用影像記錄她;我給女兒的結婚禮物就是準備20多年的影片,當她看了第一個畫面立刻感動哭了。

日期:2022-06-22

政治社會

癥結探討》不賠錢?不會挑?怕被騙! 勞團三疑慮 制度面如何化解?

勞動部長一句「可討論」,讓不少關注勞退自選投資議題的學者再度翻出舊資料。因為,勞團目前對於勞退自選的許多疑慮,他們已經研究許久,也備妥了制度面的建議解方。

日期:2022-06-08

國際總經

私募基金主管帶頭造假六年內控全失靈 美國安聯離奇詐騙案啟示錄

「歷經過去最艱難的一年,我們也在這次事件中得到了教訓!」這是幾天前,安聯環球投資美國分公司(Allianz Global Investors US;後簡稱美國安聯)出事之後,執行長普洛斯(Tobias C. Pross)在他個人的Linkedin上的一段話,也是這次美國安聯出事以來,公司高層首次針對此事發言。

日期:2022-05-25

科技

處理1300萬個包裹都不吃力…全台6500個社區都用他家APP當管家!「智生活」3強項稱霸

從社區寬頻網路起家的今網集團,因危機意識開始多角化經營智慧社區管理App「智生活」,卻有辦法攻下最難搞的管委會、物管公司,成為全台最大社區服務平台,其背後有什麼祕訣?

日期:2022-05-18

科技

蘋果會找鴻海做Apple Car? 劉揚偉首次回應 「只要客戶想做,我們一定做到!」 但有這條件

鴻海進軍電動車的腳步穩步推進,今(12)日一大早才宣布與美國電動卡車製造商Lordstown Motors簽定合作及購廠協議的好消息,下午在第一季線上法說會上,電動車也是最受中外法人矚目的焦點。對於日前美國媒體報導,大客戶蘋果擬由鴻海代工生產的發展多年的Apple Car,董事長劉揚偉首次公開回應,他不點名地表示,鴻海精神就是「只要客戶想得到,我們一定做得到」,既未承認也沒否認。劉揚偉也提到,今年鴻海在台灣的電動巴士可望交車100輛;為美國電動車新創公司Fisker及泰國國營企業PTT合作或代工的電動車,也預定在2024年投產。他預期,包括鴻海在內,各家車廠或製造商大力投入電動車關鍵環節的電池技術,將在2026~2030年出現飛躍進步。

日期:2022-05-12

存股池追蹤

存股助理第166期︱群電、台橡、宇隆、敦陽科業績追蹤

5月15日前上市櫃公司必需公告第1季財報,否則將被處下市處分。我們針對存股池中已經公布財報的群電、台橡、宇隆以及敦陽科等公司一一做解析。

日期:2022-05-06

科技

18位產業大老赴總統府…他們為何訂單滿手,卻嗨不起來?一文解讀製造業老闆的「新三缺」苦水

一場總統宴,老闆們向小英吐的苦水不是水、電供應隱憂; 缺地、缺工、缺宿舍,才是當前台灣製造業的頭號大敵。 「新三缺」的難題,是否真比想像中更嚴峻? 《今周刊》採訪團隊前往台中、嘉義、高雄三大現場,一探究竟。

日期:202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