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大腦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大腦共有1239項結果
台股

蔡明忠捐富邦金5000張持股,市值逾3億!昔談小兒子被診斷「活不過2個月」:很多事有錢也做不到

富邦金(2881)周一(10/16)公告,董座蔡明忠申報轉讓名下5000張富邦金股票,分成2筆、每筆為2500張,各贈與「北富銀受託承翰教育公益信託基金信託財產專戶」以及「北富銀受託如是社會福利公益信託基金信託財產專戶」,用以從事公益。按富邦金週一(10/16)收盤價61元計算,蔡明忠轉讓持股市值約3.05億元。

日期:2023-10-17

健康

74歲劉墉摔倒沒撞頭卻失去意識,3分鐘送醫路程嘔吐不止...醫親解昏厥原因「快速清醒仍要就醫」

74歲知名作家劉墉昨(10/5)日驚傳在自家庭院摔倒,雖當下沒有摔傷頭部,但回房後卻突然昏厥、失去意識,醒來後發現滿身滿地都是嘔吐物,一路嘔吐到醫院急診室,所幸就醫檢查後沒有大礙。自稱「工作狂」的他,躺在病床上還把YT節目《劉墉講堂》做好,也不忘向粉絲報告:「老頑童一切OK,除了百病纏身,還是一尾活龍!」

日期:2023-10-06

理財

從靠ETF不燒腦月領10萬,到拆解聯準會布局!跟著達人解讀: 投資小白都懂的賺錢密碼

近年金融情勢詭譎多變,投資操作難度也跟著大增,進入「什麼都不太確定的年代」,投資人更需要充實自己。《今周刊》導讀三本投資書,從股市大泡沫的故事,到如何解讀聯準會,再到不燒腦的無痛理財術,希望能讓讀者有所收穫。

日期:2023-10-04

台股

薪水28K月存2萬元,死撐半年也才10萬多...補習班老師1年把20萬翻400萬:理財做到極限也不可能翻身

理財是「配置」,投資是「賺錢」,理財考慮的是,讓自己控制住花費以及分散風險,投資考慮的是,我想要「賺多少」,後者當然比較不容易,但想投資,一定不能將兩者混為一談。

日期:2023-09-28

國際總經

很多帶、很多路、很多大國想崛起 莫迪強推「印度版一帶一路」背後真意圖

今年九月是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的十周年慶,耗費巨資的計畫紛紛變成大白象爛尾工程,然而大國領袖喜愛畫圖,印度總理莫迪又畫了一條印度版的絲路……。

日期:2023-09-27

情感關係

從畢業剛出社會小菜鳥到45萬旅遊Youtuber!她談改變人生的話「他們給你多少薪水讓你放棄夢想?」

在埋怨上帝不公平時,回頭想想,當機會來臨,敢跨出來的人有多少?

日期:2023-09-23

科技

他跟訪馬斯克2年、訪談賈伯斯40幾次「兩人都有強迫症」:機車的天才,才做得出iPhone和特斯拉?

馬斯克唯一不設限、全公開傳記。《賈伯斯傳》作者、最能捕捉天才腦中靈光的艾薩克森,跟隨馬斯克長達兩年,跟他一起開會、走訪工廠,採訪馬斯克本人、他的家人、朋友、同事和對手,寫出這部考證詳實、藏著驚人內幕的人生故事。寫作過程中,馬斯克從不掌控內容走向,也不要求在出版前先看過,甚至鼓勵他的對手、前員工跟作者談一談。艾薩克森精闢描述馬斯克的成功與風暴,也探討了一個問題:驅動馬斯克的惡魔,是否也是創新和進步的推手?

日期:2023-09-22

幸福熟齡

「還沒意識到海嘯,人就都老了!」台灣高齡勞參率被日韓打趴…專家提解方:3層面缺一不可

台灣將在2025年邁向超高齡社會,老人越老、出生越少的趨勢卻未曾改變,面對少子化與高齡化夾殺,台灣的勞動力市場也發生結構性的改變。過去作為主力的青壯年人數逐年下滑,45歲以上中高齡族人數則持續攀升,預估2030年中高齡者將成為職場主力。但台灣的中高齡勞參率卻長期低落,65歲以上不到10%,甚至55歲以上勞參率也在6成以下,遠低於日本、韓國、新加坡。面對缺工海嘯即將來襲,台灣如何催出這群中高齡勞動力,將成為未來就業市場的重大挑戰。

日期:2023-09-14

職場

工作遇到不合理的事就覺得不服氣?出社會你得懂:老闆給你的薪資裡,包含了「情緒消化費用」

我大學畢業沒多久就進了一家廣告公司,負責文案策畫的工作。剛上班時,完全不懂什麼職場生存法則,心直口快,想到什麼說什麼,有看不順眼的、認為不合理的事情,直言不諱,據理力爭,也不管對面坐的是主管還是客戶。當時完全沒意識到這有什麼問題,只因這是我認為的「為人正直」和「工作認真」,私下裡還會覺得,如果領導或客戶聽不進這些為項目好的「逆耳忠言」,便是他們的心胸還不夠寬廣。直到後來老闆親自找我談話。

日期:2023-09-07

職場

同1間公司待超過10年...37歲工程師的中年焦慮:新人成長這麼快,我將來被公司裁員怎麼辦?

阿哲,37歲,通訊工程碩士畢業後就進入了通訊產業,頭2年還跳了一次槽。後來,進入現在的這家企業,就沒再換過工作,已經10年了。這10年裡,他結婚生子,升職加薪,做了一個又一個專案,成了部門裡能夠獨當一面的中堅力量。在資料表的諮詢訴求中,阿哲的表達邏輯清晰,他寫道:最近這半年,我的工作狀態特別混亂,不知道接下來將要如何發展。雖然,我也知道現在的工作是不少人羨慕的。雖然,我也知道接下來可能又會有升職的機會。雖然,我也知道別人都是這麼做下來的。但是,我還是會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想到未來,一想起來,就會發慌:到底是該走技術,還是該走管理?這麼做的前途是什麼?還有沒有別的可能性呢?什麼才是屬於我自己的人生使命?在資料表的結尾,阿哲寫了一定要找我諮詢的原因:昂sir,我查到你的資料,知道你之前也做過工程師,雖然那是多年前的事了,但我覺得你一定能夠理解我。或許,你也進行過類似我這種情況的諮詢。希望你能幫幫我。我關了信箱,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確實,這樣的情況很普遍,但解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我曾經的職涯經歷,而是現象背後的基本規律:職涯發展階段的延續性。

日期:2023-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