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學科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學科共有852項結果
健康

年後減重》過年吃胖的小凸肚該怎麼減?資深營養師激推4食物:打開「燃脂開關」減少慢性發炎

「為了瘦小腹,三餐不吃白飯,還吃水果補充營養,每天努力多走2000步,為什麼鬆鬆垮垮的肚子還是消不掉呢?」擁有20餘年資深經歷的陳偉營養師表示:燃燒內臟脂肪的關鍵不是少吃多動,而是吃好、吃對、吃飽就能營養瘦!

日期:2024-02-18

政治社會

初三車潮「塞好塞滿」怎避開?國道13處地雷路段搶先看…塞車情緒炸彈就快爆了,醫教4招降火氣

大年初三車潮湧現,不過上午卻發生4起國道交通事故,造成回堵,高公局也預估,下午國道有13個重點壅塞路段。不過對於過年出門首先必經歷的難關-塞車,導致部分駕駛人出現焦躁、不耐與憤怒等情緒,甚至對周遭的人惡言相向、身體暴力,影響行車安全,出現俗稱的「路怒症」。對此,有醫師表示,路怒症在醫學上屬於「陣發性暴怒症」的一種,駕駛的衝動行為並不能預期,但可以透過身邊親友的協助,達到預防或抒解的效果。

日期:2024-02-12

政治社會

打破成績至上的單一價值觀 培養孩子多元的學習力

108課綱為臺灣教改帶來雙面變革,走進教育現場,不少教師憂心忡忡「新課綱把前段學生拉得更前、中後段學生真的跟不上」,讓越來越多學生因為找不到學習成就感,提早放棄自己。面對未來世界的挑戰,教育應提供孩子帶得走的能力,主動關心生活周遭、對世界充滿好奇,懂得善用所學解決問題,臺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Design For Change ,DFC臺灣)助師生找回學習熱情,從感受、想像、實踐到分享,培養孩子最重要的多元學習力。

日期:2024-02-07

政治社會

英國企業怎麼看台灣?有半數正向看待經濟前景 優於2022年調查 但最關心能源穩定、兩岸關係及人才培育

台灣與英國於2023年11月簽署「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議」(ETP),為台灣與歐洲國家首次簽貿易協議,被認為是打開兩國經貿合作的全新章節。英國在台辦事處今(2月1日)公布2023年英國企業調查(British Business Survey)初步結果,顯示五成調查英國廠商「正向」看待台灣未來三年經濟發展,更有三成廠商表達對台灣經濟「非常正向」,較2022年的14%翻倍,為台英關係注入強心針。

日期:2024-02-01

健康

痛風長期不處理 關節變形失活動能力 「不痛」也要注意!高尿酸恐致洗腎

痛風急性發作只要一動就會痛得跳腳,不過比起疼痛,更可怕的是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症,長期下來,恐使關節變形,甚至影響腎臟、心血管。面對高尿酸血症,日常又該如何保養?

日期:2024-01-31

職場

Life after Athlete

很多球員以為「下場後的人生」是很久以後的事,眼前只求把球打好;但高中及大學階段是學習的黃金年齡,若不好好把握,卸下球員身分後,恐面臨就業煩惱。

日期:2024-01-31

健康

不抽菸不下廚沒家族病史,40歲教授卻診斷出肺腺癌:肺癌這場病對我是人生意外也是最大祝福

林志潔國內財經科技法律專家,現任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金融監理與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第一期肺癌患者,因接受LDCT篩檢發現。2014年術後迄今都沒有復發。

日期:2024-01-31

政治社會

國小自然老師僅15%專任 不做實驗照書念的科學教育如何亡羊補牢?

自然課可能是眾多課堂中,最有機會讓孩子動手做,引起學習興趣的科目,然而放眼全台,僅2所教育大學有在培養自然專科教師,根據教育部統計,國小自然老師有85%非科班出身,讓人不禁擔憂,當自然課變成只能照書本念,能不做實驗就不做實驗,如何幫孩子的科學基礎打底?LIS情境科學教材透過影片重組科學教案與內容,讓各種冰冷科學知識「立體化」,牛頓、阿基米德、伽利略等科學家穿越現身說法,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也成為老師在教學現場的多元輔具。

日期:2024-01-26

健康

提早三年預防心梗?奈米機器人進大腦治病? 探索生命藏寶圖 讓人類活到兩百歲

未來先進的醫療科技有哪些項目?它們的研究如何開始?背後又有什麼振奮人心的故事?探索這些研究的進程、未來展望,以及它們的運用,將改變你的人生。

日期:2024-01-24

政治社會

避免一步錯步步錯 別讓失落的台灣青少年淪為跨國詐騙打手

人蛇集團以高薪、優渥福利,誘騙台灣青少年赴東南亞淘金,懷抱淘金夢的無知少年,最終淪為跨國詐騙集團的打手,稍有不從,輕則凌虐、重則遭強摘器官慘死異鄉。據刑事局統計,至少有4000名台灣人受困,報案失蹤逾120件。如何避免青少年走向一步錯步步錯的悲慘未來?從源頭預防絕對比事後補救更有效。對於長期關注兒少發展的教育類社福機構來說,沒有所謂問題學生,只有被問題環繞的學生,從校園學習、無法適應體制內教育到曾經犯錯的更生青年,唯有不放棄的教育與愛,能幫助他們建立自信與自尊,找到翻轉未來的各種可能。

日期:202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