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定存利率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定存利率共有482項結果
台股

佳格(1227)股價打7折,年年配股配息、這檔老牌食品績優股可以存股嗎?30年股海老手幫你算

最近有投資朋友問到,書中有「佳格」這家公司的範例,當時是45.2元,現在股價再次來到附近,還能不能買進?前波低點42.9元會不會跌破呢?(編按:佳格(1227)今(16)日舉行股東會,通過每股配發1.9元現金股利,以今日收盤價46元計算,殖利率4.13%。)

日期:2022-06-16

理財

勞退自提兩大優勢近7成勞工不知道!年輕人8成表態挺勞退自選

你知道勞退跟勞保不一樣嗎?你知道勞退專戶不會倒嗎?你知道勞工自提退休金不但有最低收益保證,還有稅負遞延優惠嗎?上述問題你若都只是一知半解也不需要太難過,因為根據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發表的最新「勞工退休金改革調查」,多數勞工都沒弄懂這些與自身權益密切相關的重要議題。

日期:2022-06-10

政治社會

癥結探討》不賠錢?不會挑?怕被騙! 勞團三疑慮 制度面如何化解?

勞動部長一句「可討論」,讓不少關注勞退自選投資議題的學者再度翻出舊資料。因為,勞團目前對於勞退自選的許多疑慮,他們已經研究許久,也備妥了制度面的建議解方。

日期:2022-06-08

政治社會

我想讓勞退金變大!「自選標的」論辯17年、反對勞工剩沒2成,為何不開放?理由是這個

增進勞工退休生活保障,是「勞退新制」的核心精神。但讓勞工決定如何運用自行提撥的退休金,是否有助於上述目標,17年來,各方始終爭論不休。隨著國際間的成功經驗廣為人知,國內的私校退撫儲金與好享退專案等實驗也表現不俗,過去幾年,強烈反對的聲音似乎小了些 ; 而自明年起,新進公教人員也將採取確定提撥、並開放個人將退休金專戶資產自選投資組合的退撫新制,屆時,在各種職業別中的退休金制度中,僅剩勞工獨缺「自選」。眼見其他職業別相繼跨出第一步,雖仍有勞工團體對勞退自選深感疑慮,但也有人願拋開既定印象,以開放態度討論。當勞退自選日益受到關注,利弊得失勢必越辯越明,跨出第一步時機,或許即將到來。

日期:2022-06-08

房地產

20年房貸vs.30年房貸該選哪一種?他以買1500萬房300萬自備款為例:原來加入通膨差這麼大

台灣的房價越漲越高,特別是雙北的新屋房價實在是高不可攀,為了讓年輕人買得起房子,部分銀行推出了30年甚至40年期的房貸,還款時間拉長,可以大大降低了每個月還款金額,但也有許多人抱怨,拉長貸款期間只是讓年輕人背更久的房貸,一輩子就為了一間房子在努力,政府應該要讓房價下跌才能讓更多人負擔的擁有一間房。房價是否會跌,能不能跌個3成讓更多人能夠負擔的起,老實說,我認為難度相當高,但本篇的重點不會討論未來的房價漲跌,我們僅單純討論,在負擔的起的房價上,貸款選擇應該選20年還是30年呢?

日期:2022-05-27

債券基金

連巴菲特都說「通膨騙了所有人」!專家建議這樣做「一筆錢享有雙布局」,市場震盪下安穩賺

面對通膨升溫、市場震盪的環境,投信建議運用「母子基金」投資法,母基金以債券或平衡型基金取代定存,同時定期定額買入股票型子基金,參與市場行情。

日期:2022-05-25

稅制

銀行戶頭沒超過2500萬,5月報稅根本不用管利息收入?會計師:房貸族申報最怕忽略「這地方」

存錢儲蓄,將存款存放於郵局或銀行,是許多人從小被教育的理財方式。透過存款於郵局或銀行來賺取利息所得,是最安全也是最有保障的投資方式 。

日期:2022-05-19

理財

30年後退休每月4萬的消費力,從每年50萬飆到121萬!4例子看懂:通膨低利如何影響理財?

過去我們聊過為什麼一定要理財,主要原因就是通貨膨脹,因為通貨膨脹與低利率會讓我們存在銀行的錢貶值,現在可以買到一個排骨便當的錢,忍耐存了30年以後卻只能買到滷肉飯,那為何不現在就花掉呢?

日期:2022-05-13

台股

存股助理心法與觀點|搞懂3件事,退休投資小白也有晚美人生

許多人到退休了,在股市投資上仍是一張白紙。在退休金改革、低利率以及高通膨的三重夾擊下,生活壓力漸感沉重。退休小白族如何打理好自己的財務,為自己打造一個晚美人生,我們對此做了幾個建議。

日期:2022-05-03

ETF

0056買在36元,套牢了怎麼辦?0056、00878...高股息ETF「肯定賺錢」2大關鍵,少一個都不行

最近有個網友問我:「存股也會賠錢嗎?」我回答他:「當然有可能。如果有穩賺不賠的方法,大家都會這麼做了。」另一個網友留言更直接:「買了0056兩個月,賠錢中。」既然還是有可能賠錢,那該怎麼辦?

日期:202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