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專文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專文共有228項結果
國際總經

大國經驗》不拚出口 資源轉向為人民謀福利 德國新經濟模式 從減少生產、改善勞動條件做起

多年來,國人多認為「巨額貿易順差」是件好事,與台灣同屬「出口模範生」的德國也曾如此認為。但如今,德國政府對順差的態度有了改變,它們看到了什麼?

日期:2022-03-09

政治社會

獨家揭露》 新聞干預還是公司治理疑雲?鏡電視董事長被解任幕後三大爭議,裴偉親回應

2023/12/8 編按:多家媒體以及鏡電視前股東、智邦科技前董座黃安捷,曾質疑並報導鏡電視疑找中資解決財務問題,記者以及黃安捷均遭鏡電視和裴偉提告誹謗,不過週五(12/8)台北地檢署以媒體質疑鏡電視疑有「中資」介入,並非空穴來風,報導未逾越合理評論,因此對記者以及黃安捷均不起訴。針對鏡電視濫行告訴遭北檢駁回,前智邦科技董事長黃安捷聲明如下:自鏡電視弊案於2022年3月爆發迄今,面對著「掌握國家機器的權力者」與「利用媒體斂財的詐騙犯」兩者相互勾結的共犯結構,過去這一年多來,本人有著深深的心痛與憤怒。裴偉違法自鏡電視攫取不法利益是事實;鏡電視原始股東違法賣股是事實;政治黑手介入鏡電視是事實;鏡電視早已違反許可處分的附款,也是事實;面對這些違法濫權的亂象,NCC秉持上意執意包庇,更是事實。這也是為何前董事長陳建平直指,鏡電視早已淪為臭不可聞的政治弊案。今天,臺北地檢署針對鏡電視對本人所提起的濫行告訴作出不起訴處分,獲悉後,本人毫無喜悅之情。因為我知道,正義根本尚未伸張,違法亂紀之徒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制裁。本人要嚴正地請教法務部與檢調:針對鏡電視醜聞所涉及的諸多弊案,到底何時才要認真偵辦?到底還要擺爛多久?本人誠懇地呼籲,掌握權力的高層,你們難道不知道為特定政媒權貴集團的包庇與縱容,已經深深地重創人民對司法的信任,更讓台灣的民主法治因而蒙塵。作為一位長期支持臺灣民主的老兵,我希望利用這個機會提出懇切的呼籲,請找回你們的初衷與良心。事實上,在《鏡週刊》傳出有財務黑洞之前,同樣由裴偉擔任過董事長的《鏡電視》也傳出2年就燒掉逾13億元,且股東詬病裴偉在位期間處理設備採購、移轉員工人事費、自領顧問費等帳目不清。《鏡電視》自申設遞件開始就爭議不斷,《今周刊》在2022年3月也獨家揭露《鏡電視》時任董事長陳建平閃電「被解任」的內幕。

日期:2022-03-09

政治社會

習近平國師鎖定綠營和藍營內的「敵軍」

中國智庫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汪毅夫在港媒《中國評論新聞》於12月15日的社論中表示,台灣的敵人不只是來自於綠營的台獨勢力,也包括藍營的反共人士。汪毅夫聲稱,台獨團體、國民黨「頑固派」與民進黨「反動派」的同質化傾向相當危險;一旦合體,就會成為統一的重大障礙。中國政府對民進黨反動派(包含陳水扁與蔡英文)的針對與對抗向來一致,但相較起來,中國政府多年將國民黨視為統戰夥伴,比較不願意公然批評藍營。北京當局對台獨勢力大力喝斥,對中華民國華獨立場較為包容,其主要原因是以往華獨傾向於和類似北京政權同一陣線以反對台獨。

日期:2022-01-27

政治社會

執政黨促統反日、在野黨親美 結果攸關台海安全 韓總統大選三強鼎立 暗黑選舉殺到見骨

韓國與菲律賓現任總統都刻意與美國保持距離,成為美國印太戰略的兩個大缺口。兩國總統大選攸關台海安危,本期「國際眼」聚焦韓國,菲律賓選舉評論則在下一期刊出。

日期:2022-01-26

國際總經

愛奇藝虧損重挫、Netflix大漲3倍…..中國演藝圈上演「共同富裕」,不但給台灣藝人更大發展空間,還讓台灣走出去

財訊集團社長謝金河日前在臉書提及,近來先探總主筆黃啟乙寫到網飛(Netflix)及愛奇藝兩大美中OTT平台,一年來股價分別大漲三倍與大跌九成,謝社長認為,在中國大陸對演藝圈大力打壓下,反而讓台灣被看見,未來台灣戲劇行業將出現巨大的變化與轉機。

日期:2022-01-03

教育

秋頌—大學社會責任的深耕與創新

2021年出版的專書,定名為《秋頌》—《秋頌》同時代表著項各校投入USR計畫從撒種、耕耘到收成這段歷程的致意與頌楊,對USR團對師生表達感謝,同時期待來年獲得更加豐盈的冬藏。

日期:2021-12-28

國際總經

一文讀懂2022全球經濟3個關鍵字》面對通膨升息壓境、疫情干擾、中國經濟失速,你的錢要放在哪裡?

「這是QE歷程上的重大事件,對美國經濟和全球資金環境,都可能產生重大影響。」說話的,是瑞士信貸私人銀行亞太區副主席陶冬,時間,是12月15日聯準會利率決策會議後。

日期:2021-12-22

國際總經

一文讀懂2022全球經濟3個關鍵字》面對通膨升息壓境、疫情干擾、中國經濟失速,你的錢要放在哪裡?

展望2022年,有別於過去一年的V型反彈,超量寬鬆的財政與貨幣政策,有望接續退場,「溫和復甦」將成為全球經濟的主旋律。但,復甦的路上風雨未停,在通膨、疫情、貨幣政策分歧,乃至中國經濟失速的種種風險干擾下,這趟回歸「正常化」之路,或將注定走得忐忑。

日期:2021-12-22

理財

不敗教主陳重銘每年坐領百萬股息,公開分享20年來每週必讀的致富關鍵寶典!

股海在走,知識要有,特別是現在產業變化劇烈,越早掌握正確的資訊,就可以提早佈局。我看了超過20年的《今周刊》,覺得內容專業而且有內涵,也是我每個禮拜必讀的寶典。我喜歡從裡面觀察國內外的總體經濟走向,接著看一下產業介紹。還有就是我再忙都一定要閱讀的《征服股海》跟《個人理財》單元,認真學習投資達人的獨門心法,以及歸納出來的潛力股,可以縮小我的研究範圍,快速挑出我喜歡的股票。

日期:2021-12-17

教育

從地方創生到臺日大學聯盟,USR量能疫後更加綻放

從2017年試辦至今,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USR)計畫」累積豐碩的成果與能量,在疫情期間為社區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迎接疫後生活新常態,USR推動中心計畫總主持人蘇玉龍如何帶領各校USR擴展新量能?

日期:202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