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專業技能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專業技能共有194項結果
生活消費

流浪犬變身狗老師 為療癒特教族群心靈出任務

如今,流浪犬不再是社會看不見的生命,「台灣心輔犬培育團隊」透過專業的訓練,也可以化身為自閉症、過動症、亞斯伯格症、妥瑞症、憂鬱症、身障等特殊族群的狗老師,並透過客製化的互動學習課程,協助個案達成個別化的成長,同時解決流浪犬與特殊族群教育的兩大社會問題。

日期:2021-10-22

個人成長

從月薪28K到挑戰年薪300萬!曾因「薪資價格」被低估感到委屈 財經主播劉姿麟翻身「斜槓大戶」 如何讓「工作自己找上門」?

消失在螢光幕前長達6年的財經主播劉姿麟,從今年6月起悄然重回幕前,接下網路財經節目的主持棒,再次以過去一貫的專業,活躍於眾人眼前,為觀眾解析房市、股市等熱門財經話題。劉姿麟當年從壹電視,轉戰TVBS擔任主播、主持節目,其亮麗外形還曾經讓她在網路上,被封為是「主播界郭雪芙」。不過,外界最好奇的是,在曝光度、知名度與日俱增時,她卻突然在2014年消失在螢光幕前,甘願離開待了10年的新聞業,從此轉戰產業界。

日期:2021-10-07

生活消費

別再說中年危機了!善用此階段,重新創造新的生活和方向

「幸福曲線」:在人生的這個階段,幸福感通常會逐漸衰退。我們稱處在這個階段的人們是「三明治世代」,夾在孩子的需求、工作的責任以及老邁的雙親之間。

日期:2021-10-04

生活消費

隨著預期壽命的增長,你該重新定義自己的未來時間

隨著健康的預期壽命增加,眼前你將擁有更多時間。你是否可以抓住時間創造的優勢,取決於你如何認知,並重新定義時間。

日期:2021-10-04

理財

月薪3萬、房租就要1萬...她30歲存到100萬「快速存錢」的5個秘密:年輕人,別對自己太好

Ivy,今年 30歲,從外地到台北念書,畢業後就在台北工作,平均月薪 30K,每個月的固定開銷就佔了薪水8成以上。但神奇的是,她居然在 30歲前,就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100萬)。究竟,Ivy是怎麼辦到的呢?

日期:2021-09-28

政治社會

「年輕人,你為何不找工作?」 怯志青年創10年新高 專家建議新鮮人別做「這2類」工作

疫情與畢業季夾殺,勞動市場遭重創,今年6月失業率達4.8%,單月上升0.69個百分點,創下2010年11月以來新高。但,失業率只計算找工作但還沒找到工作的人,還沒有把能工作但放棄找工作的「怯志工作者」計入,成為失業率底下的隱形人。今年,這群放棄找工作怯志工作者不但創下10年新高,其中更有許多是初次尋職的社會新鮮人。

日期:2021-08-13

生活消費

降級也有12.8萬紓困金!轉換跑道做「這3類工作」 每月比別人多領7千元

台灣27日起將降為二級警戒,但先前嚴重的疫情已經對就業市場,造成巨大的衝擊。勞動部22日提出就業3措施,失業的民眾只要轉換跑道就職3種職業,就可領10.8萬的紓困金,同時還可領取「安穩僱用計畫」2萬元補貼,最高共可領12.8萬。

日期:2021-07-24

政治社會

女醫師嫁給養豬戶,被質疑「社會地位不搭」...養豬7天賺贏醫師年薪,豬農徹底碾壓醫師的3個理由

編按:一名網友在PTT上發問「女醫生嫁給養豬的是怎麼回事?」,網友表示,他的醫師同學追了很久的女醫生,最後竟然嫁給養豬的,同學覺得輸給一個養豬的很可恥,雖然該名養豬戶家裡一台賓士休旅車GLS、一台s400,身價不菲,但原PO還是覺得社會地位不搭。 一名男醫師出來回應,太太家裡就是養豬的,他結婚後才知道,養豬場規模幾個廠共約2萬多頭,「金額真的蠻嚇人,1星期就我1年收入」。而網友也紛紛表示「養豬都有錢人」,一名網友自述「我三舅養豬的,年收兩千萬,你參考一下,我那兩個表弟換車跟換衣服一樣。」 經營粉絲團「文青別鬼扯」,俗稱鬼王的劉志偉也PO文分析如下,「醫師和豬農社會地位確實很不搭」,因為不管是收入、專業技能、耐受力以及社會交往能力各方面,豬農都勝過醫師許多。

日期:2021-05-05

職場

7年前來台灣,每天哭著想家…如今她獲選模範移工 盼「這兩件事」能改善勞動條件

勞動節前夕,勞動部首次表揚模範移工,彰顯他們對台灣社會的貢獻。但得獎者期望政府除了頒獎,也能提供完整的職訓與支持系統,讓外籍人士更無後顧之憂地為這片土地貢獻心力。

日期:2021-05-05

政治社會

全國唯一新北建教獎學金再加碼 600萬元挺建教生圓夢 侯Sir職場體驗建教餐飲服務生

新北市力挺建教合作學生,侯友宜市長4月12日到穀保家商建教合作機構—臺北新板希爾頓酒店,實地了解建教合作生在廠家職業技能訓練實際狀況、體驗擔任餐飲服務生,學習口布摺巾及餐飲服務等技巧,並宣布新北市建教獎學金再加碼,協助更多建教生圓夢。

日期:202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