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平均值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平均值共有798項結果
政治社會

地球只是跟下一代暫借用的…極端天氣出現率暴增百倍,為何各國對氣候承諾有共識,卻無實現方法?

在由《今周刊》主辦的【ESG永續台灣 第三屆國際高峰會】上,請到史丹佛大學Doerr永續學院院長Arun Majumdar,以國際學者觀點分享教育界在全球永續上進行了哪些努力,他特別提醒大家:「我們的地球並非從祖先手中承襲而來,而是從下一代的手中暫時借用。」

日期:2023-03-22

政治社會

你快樂嗎?聯合國「快樂國家」榜單,台灣27名贏日韓、亞洲排第4!中國和俄羅斯差不多等級

聯合國一年一度「快樂國家」評比結果出爐!北歐五國照舊穩居前十名,芬蘭連續第6年摘冠。老牌優等生法國被新面孔立陶宛擠出前20名榜單、排在第21名,頗令各界意外。台灣名列第27,在東亞僅次於新加坡,亞洲排名第4。由塔利班統治的阿富汗依舊墊底。

日期:2023-03-21

全台防疫報導

新冠輕症明起免隔離!7大措施全取消...勞保傷病給付不能領?上班上課怎麼請假?QA一次看懂

輕症隔離新制將於週一(3/20)正式上路,輕症個案免隔離、免通報,改採「0+n自主健康管理」。新制上路後,總計有7項措施將會取消,包括「輕症強制隔離」、「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居家照護對象)開立」、「確診者同住家人及入境民象自主防疫(0+7)」、「輕症通報丶提供確診數位證明」、「確診者簡訊、自主疫調回報」、「居家照護遠距諮詢」等,另喪葬方面「確診個案儘速火化」也取消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目前也在規劃其他防疫措施鬆綁事宜,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先前表示,規劃4月10日開始取消住院及陪病者的例行篩檢,預計會在4月底降級或改類,最快4月中旬可能就會開放大眾運輸免戴口罩,4月底甚至有望改類降級,往常態生活邁進。以下《今周刊》整理輕症免隔離相關新制問題,供民眾參考。

日期:2023-03-19

全台防疫報導

3/20起確診0+n免隔離,上班族怎麼請假?兩岸10直航點周五恢復、確診遺體取消儘速火化

防疫大鬆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週四(3/9)宣布,自3月20日起,輕症或無症狀者由「5+n」改「0+n」,不需通報也不需隔離,建議進行「0+n自主健康管理」,僅有中重症需通報並隔離治療。此外,自3月20日起,取消「盡速火化」,遺體得採火化或埋葬等方式進行處置,親友可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後瞻仰遺容。不過,雖然取消強制隔離,輕症者仍建議有症狀在家休息,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已和各主管機關盤點使用假別,包含軍公教學生勞工等5類,以勞工來說,普通傷病假5日內不得扣發全勤獎金。而教育部表示,考量學校多為近距離且群聚型活動,建議篩檢陽性輕症或無症狀學生及教職員工,0日及次日起5日以內在家進行自主健康管理,不要到校上課上班,快篩陰性可提早解除自主健康管理。學生持快篩陽性證明可請病假,0日及次日起5日以內病假不列入出缺席紀錄。過去指揮中心曾表示,防疫措施鬆綁分3階段,指揮官王必勝說,公布「0+n」措施後,若第2、第3階段逐步完成,指揮中心原先預計5月解編或降級開設「當然也有可能提早一點」。由於國際疫情趨緩,兩岸邊境也逐步解封,陸委會也宣布「恢復兩岸空運客運航點之規劃」,採「10+13」方案,3月10日起恢復10個兩岸定期航點,包含深圳、廣州、南京、重慶、杭州、福州、青島、武漢、寧波、鄭州,另開放13個包機航點待交通部公布細節後實施。

日期:2023-03-09

理財

高齡化帶動剛性需求 AI推進產業效益 全球景氣不明 醫療題材較耐震

即使升息循環可望告終,但通膨迷霧未散、景氣動能疲弱成了相對隱憂;在市場不確定性猶存下,較不受景氣循環影響的醫療題材,表現優於科技股。

日期:2023-03-08

產業個股追蹤報告

【麥克連】20230305產業個股追蹤:把握高現金殖利率個股的除權息行情!附上現金殖利率5%以上的精選個股!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3-05

金融

後升息時代新機會,新挑戰!三大名師教你聰明投資、穩健收益

室內戴口罩禁令正式鬆綁,後疫情時代終於來臨了。但同時,也有許多以往罕見的場面正上演:全球面臨地緣政治爭議以及戰爭,通膨與升息並存,在產業面,網路龍頭忙著裁員、打消庫存,各行各業還苦喊缺工,2023年的局勢,看來竟如此錯綜複雜。

日期:2023-03-02

金融

今年GDP保2,楊金龍:不會陷停滯性通膨…房地產軟著陸是正確方向、黃金國防部接管?他這樣說

今周刊編按: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週三 (3/1) 於立院進行業務報告並備詢,楊金龍表示,停滯性通膨必須有通膨持續上揚、經濟衰退兩個條件,2023 年台灣經濟成長率 (GDP) 沒有這樣的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保2」沒有問題,也沒有停滯性通膨的問題。另外,立委質詢楊金龍是否調整建商購地貸款限期18個月內開工這個政策,楊金龍認為已經針對不可歸責因素予以放寬,像是缺工缺料、地方政府審查案件時間較長、建案特性等情況,「目前房地產慢慢調整,我覺得讓房地產軟著陸是正確的方向」。

日期:2023-03-01

國際總經

聯準會「暴力升息」衝擊第一排 尹錫悅緊急鬆綁打房令 首爾房價大跌逾兩成 韓國房產泡沫真相

韓國房地產只漲不跌的神話破滅,首爾帶著全國房價彎頭大跌,高達5.5%到8%的房貸利率,購屋族與銀行體系同步面臨硬著陸的威脅。

日期:2023-03-01

退休

誰說退休要存千萬元?其實只要「837萬」就夠!專家精算給你看:再搭勞退這樣配置就免驚

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5人就有1位超過65歲,大家都想有個樂活老後,但退休金到底準備多少才足夠?據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公布50至64歲熟齡族調查,近8成認為退休金需要500萬元以上才夠,甚至3成認為需要1000萬元,平均起來,熟齡族普遍認為存夠837萬元才能安心退休。

日期:2023-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