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後代子孫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後代子孫共有112項結果
國際總經

「沒有我,你有今天成就?」別這樣勒索家人 他把2500萬贈與5子女,為何不怕棄養還保證孝順一輩子

父母多會將生前財產做好規劃傳承給後代,避免百年之後遺產被課重稅造成孩子們的負擔,但除了如何節稅,更多退休族群擔心,會不會錢被子女分完後就遭到棄養?有網友提出一妙招,保證孩子們每月開開心心回來吃飯,父母們也不必擔心錢被拿光沒人理,獲得許多人大讚。律師呂秋遠提醒,請把錢優先拿來照顧自己,其實父母子女之間「愛才是最大」,不要用孝順要脅、不要勒索自己的孩子,無論是金錢或是情感,這只會讓人逃得更遠。

日期:2024-03-12

台股

存股組合年報酬32% ,達人建議股價高、殖利率低的該換股

存股助理「金旺組合」2年來獲利16.2%及32.6%,該組合的精神是創造富裕幸福感,2024年為了能有更多股利、更穩定報酬,建議這樣調整。

日期:2024-01-30

心法與觀點

存股助理第425期︱金旺與金旺小白組合的檢討與調整

《存股助理電子報》於2021年10月20日推出專為60歲以上,退休族或準退休族量身打造的「金旺組合」。並與2022年2月推出,專為剛踏入股市,不分年齡存股族參考的「金旺小白組合」。這兩個投資組合模擬均締造亮眼的報酬率。隨著市場的變化,我們有必要做一些調整。

日期:2024-01-01

政治社會

政見會/賴清德:塭仔圳重劃能建1萬戶社宅,為何侯友宜只蓋2100戶?「新北沒能力可以給我做」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今(26)日在第二場公辦政見會第一輪發言時提出,社福、教育、住宅等三項政見。他強調,未來也會以8年為期規劃,興建13萬戶住宅,包租代管會有13萬戶。他還批評新北市推動的塭仔圳重劃,面積共有400公頃,只要拿5%土地蓋社宅,就可以再增加1萬多戶的社會住宅,這遠比目前侯友宜只規劃2千1百戶要來多的多。如果侯市長他不願意、無能力這樣做可以把土地用原價賣給中央,由他來興建。

日期:2023-12-26

稅制

老父親防繼承兄弟鬩牆先分產,沒想小兒子打算當頂客族「我的遺產會不會落入沒血緣的外人手上?」

最近在和幾位當事人討論繼承的問題發現,現代子女不婚或已婚不育,甚至有同性婚姻的問題,如果按照民法的應繼份去做分配,最後很可能無法公平的分配給後代子孫,甚至有可能是由沒有血緣的姻親繼承。

日期:2023-11-02

理財

年紀大煩惱身後事?熟齡精神科權威35年診間智慧:不建議把錢留給孩子,請把積蓄全部花在自己身上

邁入80歲後,不免令人煩惱所謂身後事。過去也曾經有人找我諮詢,但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因為其中牽涉到家庭、金錢等議題,而每個人的差異都非常大。不過,如果要我只給一個建議:「如果身邊有點錢,請全數花在自己身上,讓自己安心終老吧!」

日期:2023-10-04

政治社會

網傳光電業向農民租地損及權益?5大公協會發聲明:老農子女可繼承、農保權益有保障「彼此共存共融」

許多坊間與網路影片,流傳著光電業者向農民承租土地,會損及農民權益情事的說明,嚴重偏離事實,損及光電業者的商譽,並拖累國家光電發展及國內企業要達到RE100的進度。關於土地稅賦疑慮,太陽光電5大公協會發出共同澄清表示,光電用地若是不利耕作地,走的是「農業容許」的申設流程,不須變更,沒有土地稅負問題。「唯有農地需要變更為特定事業目的地,才會有地價稅、土增稅等稅負的產生」。太陽光電5大公協會說,但地價稅通常都是由業者支付,如果是由子女繼承,不僅沒有土增稅問題,也同樣可照合約收取租金,且遺產稅如果付不出還可以分期付。至於,農保權益,光電業者都會維護農民權益,在租地時,都會請農民留下一分地,以保有農保資格。光電業者祈望與農民共存共融,為台灣永續而努力。以下為太陽光電5大公協會以條列式詳加澄清說明。

日期:2023-09-05

房地產

獨居奶奶養老金不足,想把40年老公寓「以房養老」卻釀賤賣悲劇...退休金想靠房子,3大選擇比給你看

目前可用於退休規劃、比較常見的「不動產+ 信託」的業務組合,共有「賣房養老+ 安養信託」、「以房養老+ 安養信託」及「留房養老+ 安養信託」3種。以下我想先為大家簡單介紹不動產信託的定義及架構,並分析一下「賣房養老」、「以房養老」及「留房養老」的差別。

日期:2023-08-31

美食旅遊

尋找 台灣土地記憶

再流行的人事物,時間一久也會變成時代的眼淚,幸好有一群人不只往前走,也往後看,不只仰望,也關注腳下的土地。他們將褪色的歷史重新上色,守護先人曾走過的足跡,透過復興土地記憶,串聯過去與現在,替文化做了最用心的維護與保存。

日期:2023-08-09

金融

被批特別預算皆舉債、作假帳,財政部秀數字佐證:以錯誤或偏頗看法誤導,國家財政不會進步

近日外界批「政府多項特別預算皆舉債、特別預算常態化及作假帳,破壞財政紀律」等,財政部表示顯與事實不符。「關心國家財政是好事,但基於事實就事論事,才是理性良好的討論方向」,針對錯誤評論,財政部特別製作字卡、提出數據來澄清。

日期:202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