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必需的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必需的共有87項結果
政治社會

俄烏戰爭一週年/拜登150億增援澤倫斯基!「絞肉機」苦戰依舊,預期中的俄軍大反攻會出現?

今周刊編按: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即將屆滿一周年之際,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週一(2/20)突然造訪基輔,並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會面。拜登重申堅定挺烏抗俄,痛批俄羅斯總統普丁入侵烏克蘭「大錯特錯」,拜登並宣布將增援烏國5億美元(約150億元新台幣),還追加一系列新的對俄制裁措施。拜登是在俄烏戰爭滿週年前4天,悄悄抵達基輔,由美國駐烏國大使布林克(Bridget Brink)前去迎接。拜登表示,只要有需要,美國將與烏克蘭站在一起。----------2月24日,只是一個日曆上的數字,雖說是俄羅斯進軍烏克蘭的一周年,但世上並無自然法則規定一周年必需有什麼特別的事情發生。然而,人們總喜歡給予一些平平無奇的日子特殊的意義,於是正如去年5月9日俄羅斯反法西斯「勝利日」臨近的氣氛一般,此刻各界都在預期俄羅斯將會在開戰一周年這個特別日子來臨之前發動大反攻,爭取一個可供宣傳的明顯戰果。

日期:2023-02-20

生活消費

世足賽/日本8分鐘逆轉四冠王!德國輸在太傲慢?他用跑步怪動作嘲笑日將「最後只有1支球隊在笑」

德國足球名宿哈曼(Didi Hamann)在周三下午德國隊與日本隊的比賽中抨擊呂迪格(Antonio Rudiger)「不尊重」淺野拓磨。因為呂迪格在比賽中被指責在與淺野拓磨奔跑時做出怪動作以此來「嘲笑」淺野拓磨。

日期:2022-11-24

理財

房貸、雙車貸、俱樂部會員費...年收入160萬小家庭的財務災難:每月帳單總是比收入多一點

本文作者是奠基市場指標的技術分析大師威爾斯.威爾德,他透過投資與技術分析領域,累積了大量的財富與名譽,雖受所有人推崇為成功人士,但他心裡卻始終有個遺憾,未能早點學會理財!如果提早懂得如何理財,他不必受困財務緊繃的生活,如果盡早養成理財習慣,他甚至可以累積更多的財富。於是,他撰寫了這本書。

日期:2022-11-08

理財

為何擺脫不了窮忙?做不到「這1點」,你這輩子只能當青貧族 巴菲特點出一般人「最大錯誤」

國內「青貧族」問題逐漸加劇,根據人力銀行2021年調查,39歲以下青年平均存款僅有13.3萬元,甚至有近2成的人沒有存款;時間拉近到今年的調查,結果顯示,39歲以下有超過2成青年沒有存款,讓「零存族」比例又破紀錄,甚至有36.3%屬於「出現財務赤字」的狀況。存錢的重要性人人都知道,但為什麼多數人存錢是困難的?

日期:2022-10-19

健康

一顆維他命比美國貴3倍!關稅抽30%竟比香菸更高?台灣保健品千億市場背後亂象解析

疫情下,健康意識更抬頭,加上3C使用頻繁導致對視力保健的需求提高,以及戶外活動增加引發對營養及肌肉關節保健的追求,一舉把台灣保健品市場產值推上高峰;但台灣市場亂象頻傳,價差大,廠商水準良莠不齊,你吃對保健品了嗎?你吃貴了嗎?你吃的保健品有沒有對症下藥?有沒有小綠人標章?管理好這個市場,提高研發能力,強化健康意識,就會讓國人愈來愈健康。

日期:2022-09-14

健康

燃燒吧,卡路里!運動減脂不再那麼痛苦 營養師一圖揭:這12種「燃燒系食物」越吃越瘦

想要擁有好身材,許多人都知道可以靠飲食搭配運動,來達到增肌減脂的效果,但你知道其實有12種「燃燒系」食物,吃了能夠幫助身體消耗熱量、越吃越瘦嗎?

日期:2022-08-16

台股

永豐優息存股(00907)為存股而生…2個月就領一次錢,績效能贏元大高股息(0056)?

台灣ETF從年配、半年配、季配,現在正式邁入「雙月配」新紀元,2個月就能領到一次股利,永豐優息存股(00907)這是一檔為存股而生,為配息控而活的ETF。

日期:2022-05-26

台股

台苯董事改選開票意外生插曲 林文淵最終拿下9席大獲全勝

原定明年1月董事任期屆滿的台苯,公司派以過半股權召開股臨會,提前讓董事改選於今(14)日登場,而纏鬥數年的台苯董事長林文淵與台苯大股東、股市聞人孫鐵漢,兩人再度交鋒,最終由公司派取得9席大勝,孫鐵漢陣營則取得2席一般董事。

日期:2021-10-14

政治社會

中資滲透?黃國昌控蔡英文核心幕僚「喬」科學城物流股權 洪耀福提告

黃國昌指控蔡英文核心幕僚洪耀福,為圖利國策顧問秦嘉鴻,邀集國營事業高層,協調科學城物流股權轉讓事宜,但洪耀福嚴正否認並揚言提告(編按:9/15已提告)。此事關乎執政團隊操守信譽,理應循司法管道還原真相。

日期:2021-09-15

職場

居家工作時,倒熱水燙傷、上廁所滑倒…可以算職災領補償嗎?勞動律師解答

「在家裡工作如果倒熱水燙傷或上廁所滑倒算不算職業災害?雇主要不要負責?」「如果被認定為職業災害,雇主仍然要負責,不因為居家工作而免責。」

日期:202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