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扶植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扶植共有700項結果
台股

綠能概念股夯,這一掛都受惠?產業隊長:三招看穿是真題材、還是假炒作

今年以來綠能產業深受法人青睞,相關綠能概念股股價一飛沖天,曾在法人機構擔任研究員、今周學堂理財老師張捷在《毛利小姐變有錢》節目中,解析其成為趨勢關鍵,並以太陽能產業為例,「錢砸出來了,就是趨勢!」張捷強調想搭上時趨,觀察資金源源不斷流入,就是確立產業趨勢的第一步。

日期:2023-05-29

台股

廣達股價超車鴻海,AI伺服器概念股還可買?張捷:下半年電子熱,4面向找到產業趨勢

今年四、五月的台股雖呈現盤整,但加權指數於5/18日攀上萬六,近期軍工、儲能、AI概念等產業題材表現火熱,不少中小型股輪番上漲,對此曾在法人機構擔任研究員、今周學堂理財老師張捷,在《毛利小姐變有錢》節目中分享自己研究產業的五大心法及對下半年產業趨勢看法。

日期:2023-05-22

政治社會

還敢當黃牛?賣黃牛票最高罰「票面價50倍」、掃票可關3年!文創法三讀,下一步要打擊醫療黃牛

藝文表演等「黃牛票」現象猖獗,立法院周五(5/12)於院會三讀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未來若將藝文表演票券加價轉售,將可按票券張數,處以票面金額或定價10倍到50倍罰鍰,若以不正當方式取得票券(掃票),最高可處3年有期徒刑或科或併科最高新台幣300萬元罰金。此外,修法也鼓勵民間擴大投資文化創意產業,提升投資抵減的租稅優惠,適用對象兼顧事業及個人,投資標的除常見以公司或事業為主體外,更加入符合影視音實務的專案型投資。持股時間亦由3年放寬為2年,事業最高抵減率20%、個人最高減除率50%等,實施年限達10年。

日期:2023-05-12

政治社會

2023電子資訊產業低碳轉型永續峰會 經濟部攜手國內外大廠加速邁向淨零

淨零已成全球共識,減碳量、再生能源占比也成為衡量國家競爭力的新指標,面對歐盟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美國《潔淨競爭法案》(CCA)最快2024年實施,碳關稅勢必增加淨零賽局力道。當越來越多國際大廠將供應鏈碳足跡與減碳績效列入公司採購評選標準,台灣作為全球供應鏈的一環無法置身其外,2050淨零轉型不僅是全世界目標也是台灣目標,2023電子資訊產業低碳轉型永續峰會由經濟部工業局領軍,攜手國內外大廠共謀減碳策略,加速產業邁向淨零,為台灣打造下一世代堅實護國神山群。

日期:2023-05-11

政治社會

屏東首創台灣永續農業聯隊 與企業跨界合作挺農民

為突破外銷通路及農產產銷問題,屏東縣政府首創「台灣永續農業聯隊」,跨界結合台灣屏東農業國際運銷股份有限公司、友達永續基金會,以口罩國家隊的概念,與農友逗陣打拼,8日特別召開「跨界合作,作伙打拚」台灣永續農業聯隊座談會,縣長周春米強調,未來將以市場需求為生產導向,為國際市場客製化生產,提升屏東農產全球競爭力。

日期:2023-05-08

政治社會

說好扶植國家隊 竟變相扼殺台廠 四萬架無人機納管 資安檢測卻畫錯重點

數發部計畫3年內,完成全台超過4萬架無人機資安檢測,但初版檢測內容一出,不只業界炮聲隆隆,資安專家也忍不住吐槽,究竟問題出在哪裡?

日期:2023-04-26

政治社會

中科院重無人機產業、資安整合 沈榮津、李忠憲出任新董事

作為台灣國防科技研發重要機關的中科院,17日舉行臨時董事會調整人事,其中前總統府戰略顧問張冠群、和碩集團董事長童子賢等4人卸下董事職務,由「潛艦國造」重要推手、國安會諮委黃曙光、前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等4人新任董事;至於本月任期滿3年的中科院長張忠誠,獲董事會同意續任。

日期:2023-04-20

健康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改制19週年:「翱翔向輝煌」音樂會讚頌抗疫英雄,持續建置優質醫療環境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改制19週年慶音樂會,日前(4/18),假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雲林表演廳,舉辦一場享受心靈的「綻放19‧翱翔向輝煌-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改制19週年慶音樂會」,藉由舉辦院慶音樂會活動,持續打造醫療人文環境,共同為建置優質醫療環境而努力。

日期:2023-04-20

科技

臺灣創新板 資本市場創新永續新聚落

藉由臺灣的新經濟與創新能量,培育出臺灣未來的護國群山。在臺企銀管顧與證交所共同推動的「臺灣創新經濟產業論壇」中,期望能以臺灣發展成功的電動車產業為例,號召更多新創產業加入創新板,打造亞太地區科技創新產業的上市新品牌。

日期:2023-04-19

台股

10年賽道上的贏家們 —2023集團市值50強大調查—

從最早的台泥到現在的台積電,集團企業一直是台灣資本市場的主角。雖然,從集團市值排行榜的前30名來看,前後10年集團排名變化似乎不大;但是,30名後的集團排名變化相對激烈,10年來多了不少新面孔。改變台灣集團板塊挪移的,短期自然是因為3年疫情、國際情勢等大勢所趨,時間拉長來看,一定少不了集團操盤手的經營管理和深謀遠慮。檢視台灣集團企業10年間的成長動能,看懂贏家運籌,也釐清趨勢所向。

日期:2023-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