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技術上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技術上共有612項結果
生活消費

高棉微笑的祕密

隨著人蛇集團的新聞層出不窮,柬埔寨已被冠上落後、詐騙的汙名。柬國境內第二大城「暹粒」,偏鄉有月收入僅兩百美元、急待醫療救助的居民,鬧區則藏著一生必遊的世界文化遺產吳哥窟,以及一晚要價近兩千美元的奢華酒店,十月更將有最新的暹粒吳哥國際機場啟用迎客。這個貧窮與豪奢並存的國家,藏著迥異的生活與文化,連好萊塢女星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也被收服成為公民。

日期:2023-10-11

科技

台肥發展乾淨能源 盛大論壇迎新機 國際專家來台 建構台灣氫能未來

台灣肥料股份有限公司於今日(10/3)「台肥低碳氨之氫能技術產業研討會」,匯聚來自產、官、學等數十名專家及近千名與會貴賓共同探討台灣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的關鍵戰略。

日期:2023-10-06

國際總經

日本核廢水10/5第二波排放!實測泥土含高輻射銫,福島農夫心憂排海持續數百年...

「他們打破了承諾。」——出身自日本宮城縣的清水義廣坐在位於福島市的辦公室,向記者表示。2015年,日本政府與福島市的漁業團體進行談判,承諾未經協商同意下,日本將不會排放核污水。可是,上個月排海正式開始,引來許多當地民眾抨擊。清水憂心,政府這次打破承諾,未來他們能否在30年內完成排海、實現廢爐,都令人生疑。

日期:2023-10-04

存股池追蹤

存股助理第383期︱華立法說會摘要—科技創新的助攻者

我們對華立(3010)在上星期招開法說會進行整理與重點摘要。儘管,該公司難敵電子業全面性的不景氣,今年營收陷入衰退。但是,人類科技持續創新的腳步,這家公司未來表現應不會寂寞。

日期:2023-09-25

科技

英特爾新處理器亮相!季辛格展現背後製造新技術:AI驅動8兆美元產值「矽經濟」

「我們眼前的一切,都變成更高效的運算裝置。」週三(9/20)在美國舉辦的英特爾創新日(Intel Innovation)活動上,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點出萬物智慧化的趨勢,正進入全新的世代,也就是AI驅動著、他口中「矽經濟(Siliconomy)」的發展中。

日期:2023-09-20

科技

台塑石化能源轉型邁大步 成立福能公司 盼成企業創能減碳新幫手

身為石化產業的領航者,台塑石化公司從能源、生態等面向著手逐步轉型,不斷投入技術研發,導入人工智慧進行製程改善,整合經濟、環境、與風險控管,提升自身競爭力的同時也能帶領產業升級,為產業轉型設立新典範。甫成立的福能公司更是以再生能源與儲能為標的,以創造清潔能源、永續社會發展、倡導有責消費與生產為公司願景,期望成為企業創能減碳的幫手,RE100企業社會責任的助力!

日期:2023-09-15

科技

台積電3奈米俱樂部再加一位!聯發科旗艦晶片完成設計定案 預定2024年量產

IC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與台積電(2330)於周四(9/7)上午股市開盤前共同宣佈,聯發科首款採用台積電3奈米製程生產的產品天璣旗艦晶片開發進度十分順利,日前成功完成設計定案(tape out),並預計2024年量產。

日期:2023-09-07

政治社會

2024總統大選/郭台銘「由商轉政」後跨出最大一步,三腳督升級為四腳督!郭董參選有這五大風險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周一(8/28)宣布正式投入2024總統大選,吹皺在野「非綠陣營」的一池春水。學者鈕則勳認為,郭參選將對「非綠聯盟」的整合造成極大困難,但這是郭要去爭取和國民黨的參選人侯友宜、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平起平坐」談判籌碼的必要之舉。他分析,郭台銘參選將是「風險大於機會」,這五大風險包括「背棄政治承諾,影響參選正當性」、「連署票數不理想,將影響政治能量與籌碼」、「缺乏組織、動員力不足」、「參選可能促成藍白聯盟,導致被邊緣化」。還有,若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最後當選,郭董將會「被貼上導致非綠聯盟慘敗的替罪羔羊」標籤。

日期:2023-08-28

科技

電腦比人更中立?招聘系統重男輕女、非裔族群不貸款…歐美國家發現:AI也會有歧視

去年底ChatGPT爆紅後,「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浪潮席捲全球。但在享受AI帶來的便利與經濟效益之虞,社會裡既存的偏見與歧視可能也受到AI推波助瀾。對此,歐美社會紛紛出現「監管AI」的呼聲,盼透過立法提升AI演算法的透明度與問責機制。

日期:2023-08-23

政治社會

華府看北京vs奧本海默看二戰德國》為何美國有人擔憂 量子技術若落後中國 代誌大條了?

好萊塢電影《奧本海默》票房在台灣及美國都持續發燒,惟華府開始有智庫觀察家認為,片中敘述的情節及國際關係大背景,與80年後的今天高度近似。當年美國政府之所以投入龐大人力及資源至曼哈頓計畫,就是要搶在納粹德國之前做出原子彈,好扭轉同盟國的二戰態勢,避免敵人先「魔高一丈」。2023年的今天,美國與中國在許多層面爭霸的態勢愈來愈明顯,而在兩國都投入發展的幾項新興技術中,中國在量子技術投入的資源規模似乎遠高於美國。這讓華府部分專家敲響警鐘,認為美國絕不能讓中國搶先獨霸量子科技,因為北京明顯想要挑戰華府在全球秩序的霸主地位,若率先掌握了軍事應用潛力不小的量子技術,後果不堪設想。

日期:202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