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支付工具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支付工具共有134項結果
理財

數位支付、太空衛星ETF即將發行,能趁熱搶第一波申購嗎?一文看懂:新產業ETF投資重點

一連兩檔即將發行的ETF都是該產業在台灣的第一檔ETF,這樣的主題式ETF適合什麼投資人?又應該進行何種操作策略?

日期:2022-06-22

焦點新聞

全聯「全支付」獲營業執照,第2季前開業 「全全合作」電支互通,PX Pay升級也可嗶進全家

全聯、全家分別投資「全支付」與「全盈支付」,瞄準國內電子支付市場,繼上月全盈支付獲得金管會核准,取得營業執照後,本月1日,全支付亦獲核准取得營業執照,預計於第2季前開業。

日期:2022-03-02

焦點新聞

迎戰全聯全家?小七攜手美廉社 讓icash Pay「嗶」進超市賺點數

愈來愈多人到超商超市購物,會使用支付工具結帳、集點,統一超(2912)旗下7-ELEVEN與美廉社也宣布攜手,擴大通路生態圈,未來統一超會員到美廉社消費,可使用OPEN錢包或icash Pay支付,並享有點數回饋。

日期:2022-01-25

焦點新聞

「嗶」出錢力!行動支付消費倍數成長 老牌便當店行動餐車搶進捷運站,12月再推「智能取餐機」

「有會員或載具嗎?」已是許多店家結帳時的招呼用語,凸顯出民眾消費習慣,不再只有使用現金,今年受本土疫情影響,國人使用行動支付意願提升,帶動「零接觸經濟」蓬勃發展。街口支付表示,合作店家數量呈倍數成長;悟饕旗下「WOO to-go」也看準其商機,預計12月導入智慧取餐機,提升取餐便利性。

日期:2021-11-26

美股夢想家:打造穩定現金流

【施雅棠】元宇宙概念股續夯,歐洲疫情又再起,VISA大跌可進場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11-22

美股夢想家:打造穩定現金流

【施雅棠】今年以來VISA股價落後大盤,連續調升股息邁向13年,未來還會成長嗎?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11-02

生活消費

「不能刷卡、店家停業」好食券到底怎麼用?數位標章是什麼? 懶人包一看秒懂上手

許多綁定數位五倍券的民眾,同時會獲得經濟部發放的500元「好食券」,不過好食券的店家資訊紊亂、支付方式有限,甚至連「數位標章」功能都讓民眾霧煞煞。《今周刊》整理好食券及數位標章相關QA,讓你使用消費時更順手順心。

日期:2021-10-14

生活消費

別急著數位綁定!五倍券加碼「放大10倍」 12家銀行優惠比一比

振興五倍券即將發行,民眾22日可先上網綁定數位五倍券,10月8日就能夠消費使用,為了響應政府政策,12家銀行(如第一銀、兆豐銀、台新銀等)推出「加碼再加碼」優惠方案,直接把五倍券放大變成十倍券。不過要注意的是,一旦你選擇數位綁定五倍券,便不能再改回紙本,因此綁定前,怎麼樣才能拿到銀行最高的加碼回饋?哪些方案適合自己?下列比較提供參考。

日期:2021-09-15

國際總經

台灣12年前首推消費券 成為香港、南韓跟進重要參考! 歐洲這國今年二推 盼帶動逾2倍效益

國人對消費券的初體驗始於2008年金融海嘯後,馬英九政府為了因應消費緊縮、提振內需經濟,在2009年發給國民每人3600元台幣的消費專用券。過去兩年隨著新冠肺炎席捲全球、重創民間消費,許多國家或地區先後推出形式不一的消費券,在亞洲從中國、香港到南韓都有,在歐洲也有馬爾他及北愛爾蘭等地推出,而12年前的台灣經驗成為各國的重要參考。綜觀各國經驗,官方推出消費券刺激經濟的倍數效果(或槓桿效果),從兩倍至14倍不等,但過程絕非一帆風順,例如南韓原本擬於去年第三季推出,卻因為本土疫情升溫而暫時喊卡。今年官方數次決定重啟,但至今都尚未聽聞已順利上路。地中海小國馬爾他去年首次推出消費券,成績頗佳,讓政府決定今年夏天再來一次,希望進一步提振內需經濟;英國治下的北愛爾蘭,也將在本月12日加入官方推出消費券的行列。

日期:2021-09-09

國際總經

習近平一句「製造業不能丟」,騰訊摔掉7個鴻海市值,為何卻讓台灣半導體業者背脊發涼?

網路經濟,這個中國跑贏台灣、甚至全世界10年的產業,孕育了馬雲、馬化騰、雷軍等億萬富豪,更掀起最大一波的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潮,百度、阿里巴巴、騰訊3家公司的縮寫「BAT」,更是現在金髮碧眼的華爾街分析師,人人朗朗上口的詞彙。現在,中國這列跑得最快的經濟火車頭,居然被中國政府硬生生踩了煞車,列車上的業界巨頭們,無一不被當局震得人仰馬翻。在此同時,一列名為「中國製造」的半導體列車,正在加足馬力……。

日期:202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