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新港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新港共有107項結果
政治社會

健康實驗》她培力精準運動指導員 幫長輩強化肌力 把C據點當健身房 讓93歲阿嬤天天跳廣場舞

暖冬陽光傾瀉,掃走冷冽空氣的微寒。早上不到九點,嘉義縣新港鄉板頭社區十六位長者,就聚集在社區長照C據點前,排排坐寒暄家常。其中,年紀最大者九十三歲,卻絲毫不見老態,皺紋反而在她臉上成了笑紋。當運動指導員陳舒罄一放起《山頂黑狗兄》音樂時,長輩們的動作可一點都不馬虎。

日期:2022-03-02

理財

PIMCO週期市場展望摘要:應對週期快速變化的投資策略

PIMCO(品浩)投資流程經歷50年的淬煉與各種市場環境的考驗,每年舉行一次長期展望論壇和三次週期展望論壇,來自全球的投資專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決策官員、投資人、與歷史學家,從多元的角度為我們帶來真知灼見,一同探討全球市場和經濟情勢,掌握具備深遠影響的投資趨勢。週期展望論壇聚焦於展望未來6至12個月的經濟前景,分析各個主要已開發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景氣週期動態,洞悉足以影響投資組合配置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市場風險溢價及相對評價的潛在變化。從經濟面、政策面、與產業面探討全球面臨的關鍵趨勢,為未來一年的展望與投資組合策略奠定基礎。

日期:2022-01-19

美食旅遊

沒去過就落伍的台南!龍崎「空山祭」最空靈的光影藝術打開山中秘境

走入迷幻又炫目的夢幻森林,故事起點是自然落木搭建成一巨大種子,行經流光樹林的巨大洞窟及世界樹,一場由光影打造的夜之寓言故事即將隨著旅人的腳步展開。「空山祭」今年再度登場,這個由在地藝術家、策展人與臺南市政府聯手打造的實驗性燈節,捨棄生肖喜慶與浮誇造型的傳統燈會,以獨特惡山地形與山林融合為靈感的燈節、揉入當地的傳說故事,讓4000人不到的偏僻山區,湧入16萬觀展人次、並獲台新藝術獎提名,一舉翻身成為全台最美的空靈系山林燈節。

日期:2021-12-30

國際總經

通膨升溫之際,通膨連結資產蘊藏機會

在PIMCO(品浩),我們預期央行在面臨價格壓力時可能會保持相當程度的耐心而選擇不採取行動,因此配置通膨連結資產將可能是不錯的選擇。縱觀週期走勢,我們發現兩項關鍵的影響因素—通膨預期及薪資漲幅,將成為通膨走勢的觀察重點,甚至改變通膨預期。

日期:2021-12-01

政治社會

高雄智慧城市起飛 林欽榮:一年後讓外界刮目相看

全球邁入數位經濟新引擎的5G新時代,「5G AIoT」也成為高雄城市發展的DNA與重要關鍵字,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今天(24日)在「智在高雄 5G智慧城市」論壇表示,打造高雄成為一個很好的智慧城市基地的關鍵三金鑰就是「政府態度、人才進駐、善用策略」,才能吸引台灣5G各種垂直整合應用落地高雄。

日期:2021-11-25

政治社會

高雄智慧城市起飛 林欽榮:一年後讓外界刮目相看

全球邁入數位經濟新引擎的5G新時代,「5G AIoT」也成為高雄城市發展的DNA與重要關鍵字,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今天(24日)在「智在高雄 5G智慧城市」論壇表示,打造高雄成為一個很好的智慧城市基地的關鍵三金鑰就是「政府態度、人才進駐、善用策略」,才能吸引台灣5G各種垂直整合應用落地高雄。

日期:2021-11-24

美食旅遊

嘉義陽光郊遊社,打造休閒農業區的品牌力 南笨港 瑞峰太和茶山部落

用一個品牌概念來含括嘉義縣的三個休閒農業區,「嘉義陽光郊遊社」以太陽運行的軌跡呈現嘉義的陽光路徑,郊遊社代表的是喜歡嘉義的人組成的社團,一起來到陽光境地,體驗在地生活節奏,在嘉旅行。

日期:2021-11-02

科技

許文龍的奇美集團,9年後重返電子榮耀!一塊廢塑膠,讓它躋身6大PC品牌第一階供應商

你知道嗎?星巴克咖啡廳裡,堪稱「曝光度」最高的筆記型電腦——蘋果MacBook Air,它那充滿簡約風格的金屬外殼,現在全部是用再生金屬打造;如果你打開它的機身內部,會看到有7個零件是用再生塑膠生產。此時此刻,你我用過的舊手機、舊電視、甚至丟棄的飲料罐,都可能變成蘋果、戴爾、宏碁專賣店裡的筆電,這個「用垃圾造筆電」的時代,已然降臨在你我的生活中。

日期:2021-10-13

理財

商業不動產觀點:後疫情時代的辦公大樓市場

PIMCO (品浩) 最新論壇報告顯示,新冠疫情重塑不動產市場環境,不僅加速電子商務與居家辦公的發展,並造就商業不動產市場的贏家與輸家。在PIMCO,我們認為辦公大樓不動產業者將呈現贏家與輸家並存的局面;工業、非傳統的住宅不動產越來越受到機構投資人的青睞;而零售不動產的業主與承租戶,恐持續陷入困境。

日期:2021-08-25

政治社會

雨彈狂炸、淹水致災,人民生命財產誰來顧? 想與極端氣候和平共存 還有兩難題待解

當短時間內的超強降雨已不再是罕見的「極端狀況」,想降低水患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除了傳統的清淤、增建抽水站等治水工程,台灣更需要增加耐受力,與環境和平共處。

日期:2021-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