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最大利益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最大利益共有159項結果
政治社會

諾貝爾醫學獎揭曉,他發現滅絕古人類基因!瑞典遺傳權威摘榮譽…關於諾獎必知的5件事

編按:2022年諾貝爾醫學獎周一(10/3)揭曉,由瑞典生物學家、進化遺傳學權威斯萬特·帕博(Svante Pääbo)獲得,以表彰其在古人類基因和人類進化的研究成就。斯萬特·帕博出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是父親蘇恩·伯格斯特龍(1982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得主)的私生子,1986年於烏普薩拉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帕博曾於1992年獲德國科學基金會頒發的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獎,1997年起,一直擔任馬普進化人類學研究所所長。2007年被評為《時代》全球最有影響力百人之一。2008年,被《新科學家》評為8位年度科學英雄之一。帕博對現代人已滅絕的近親「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進行基因組定序,成為開創性的研究。

日期:2022-10-03

理財

從壯大自身到利他共好 解密臺灣企業何以成為企業永續典範

自臺南九份子起家的璨揚企業,從初創的10位員工到如今有全球650位員工的規模,穩坐臺灣商用車車燈龍頭寶座。企業營運及獲利穩定後,董事長黃文献卻認為:「企業不應以創造財富為唯一目標,而是能為孕育我們成長的土地成就有意義的事。」黃董事長如何以身作則,領著員工一起行善布施的善舉,都被收錄在中國信託銀行臻富家私人理財今年打造的《臻傳永藏》專書中。

日期:2022-09-01

國際總經

對俄制裁是雙面刃 總經專家悲觀止戰成效 梁國源看歐洲僵局 短期難解

烏俄戰爭延燒半年,但貿易、外匯數據顯示歐美經濟制裁效果有限,且將拖累全球經濟。專家分析,隨著冬季供暖問題逼近,更顯歐俄籌碼落差之大。

日期:2022-08-31

理財

「能提早還清貸款就不要拖欠!」為什麼軍公教家庭,往往教不出懂得跟銀行借錢的小孩?

撰文|成昀達會計師「軍公教」一個傳統且給人印象深刻的「族群」,不同於以往我們曾經學習過的「漢滿蒙回藏苗傜」,也不同於現在身邊日常生活所理解的台灣人、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 或是原住民等,「軍公教」是一個以工作屬性或是職務類型進行區分及界定的概念,因此我們對於「軍公教」一詞,曾有著不同的認知及理解,也有著不同的嚮往跟追求。

日期:2022-08-15

國際總經

飛彈、軍艦、戰機…..台海氣氛緊張,中美之間的博弈如何化解?這兩本書給出最佳答案

曾經看到一篇文章提到一場商戰,一方認為會和談,一方認為會繼續打,認為會和談的人覺得有錢人不打架,一般都是假打。有錢人不打架,因為風險太大,但是最後事實發展是雙方都沒收住手,無下限打到最後。最後結果是,一家慘敗,一家慘勝,兩敗俱傷。

日期:2022-08-08

政治社會

台灣地緣政治的良機

裴洛西訪台傳言讓台海局勢再度緊張,中國要美國別插手台灣,美國要防堵中國擴張,這將是一個無法避免的「衝突賽道」,台灣又該如何在兩強爭霸中找到利基?

日期:2022-07-27

傳產

6壽險單季淨值減損快5千億、都在增資護淨值,為何潤泰全潤泰新卻悄悄把自己推入困境?

編按:壽險業爆發淨值保衛戰,潤泰全、潤泰新週四(7/21)晚間10點赴證交所說明,將採資產重估提高淨值,而集團總裁尹衍樑也接受媒體訪問表示,所謂「淨值危機」純屬市場傳言,集團正積極推動南山人壽上市案,請投資人放心。潤泰全、潤泰新重訊則是說明,第2季美國升息、轉投資淨值亦持續下降,將把投資性不動產改採公允價值衡量來增加淨值,目前沒有考慮處分資產,也不會降低潤成持股。

日期:2022-07-21

國際總經

超高貿易依存度的隱憂

台灣重要貿易夥伴,同時也是世界三大經濟體的貿易依存度大降,對全球貿易依存度名列前茅的台灣來說,不啻為嚴重警訊。

日期:2022-06-22

保險

我想讓勞退金變大!「自選標的」論辯17年、反對勞工剩沒2成,為何不開放?理由是這個

59歲的中油公司員工江健興一直相信,在職期間腳踏實地累積的儲蓄,是老年生活的最大保障,所以,他每月固定提撥6%薪資至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基於「勞工退休老本絕不能出任何差錯」的原則,他認為,勞退基金由政府統一操盤並保障最低收益,最能讓勞工安心。

日期:2022-06-08

政治社會

我想讓勞退金變大!「自選標的」論辯17年、反對勞工剩沒2成,為何不開放?理由是這個

增進勞工退休生活保障,是「勞退新制」的核心精神。但讓勞工決定如何運用自行提撥的退休金,是否有助於上述目標,17年來,各方始終爭論不休。隨著國際間的成功經驗廣為人知,國內的私校退撫儲金與好享退專案等實驗也表現不俗,過去幾年,強烈反對的聲音似乎小了些 ; 而自明年起,新進公教人員也將採取確定提撥、並開放個人將退休金專戶資產自選投資組合的退撫新制,屆時,在各種職業別中的退休金制度中,僅剩勞工獨缺「自選」。眼見其他職業別相繼跨出第一步,雖仍有勞工團體對勞退自選深感疑慮,但也有人願拋開既定印象,以開放態度討論。當勞退自選日益受到關注,利弊得失勢必越辯越明,跨出第一步時機,或許即將到來。

日期:2022-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