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期投資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期投資共有2818項結果
ETF

00915、00929...6檔高息ETF勝大盤「息利雙收」!00919漲最多,現在跌回25元是買點?

台股創新高後適逢長假前夕拉回整理,不過今年以來大盤仍上漲13.42%表現出色,觀察高股息ETF表現,以4/3收盤價來看,投信發行的18檔高息ETF今年來含息報酬率平均上漲9.2%,其中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00919)今年來上漲16.14%表現居冠。其他還有00915、00900、00927、00929、00930共6檔均打敗大盤,彰顯出台股高息ETF息利雙收好表現。00919三月中除息後一度填息,不過近日從高點27.01回落至25.08元,不少人問,00919的好買點是何時?

日期:2024-04-08

台股

每月定期定額1萬,20年存1000萬 專家:小資先存3~5檔高股息股,接著才能買台積電

近年存股、買ETF成為一股投資顯學,在人生不同階段、不同收入背景下,該採何投資策略?理財作家華倫建議:「小資族剛出社會,可存3~5檔高股息ETF,透過穩定配息降低投資風險;隨著年齡及薪資增長,可將部分資金投在產業龍頭成長股;接近退休時,因生活目標改變,又可回到高股息標的,每月滾出穩定現金流,讓股息來支付生活開銷。」

日期:2024-04-08

台股

美股第一季表現亮眼,接下來恐面臨全球經濟放緩壓力?AI應用才剛開始,看漲勢頭依然存在

那斯達克已連續第五年擴大其上市IPO的領導地位,2024年,美股第一季度表現亮麗,科技股持續引領美國那斯達克指數再創新高。第一季,美股那斯達克指數衝破歷史高點,今年以來已經從1月的14500點,來到16400點,漲幅高達14%左右,再創歷史新高!

日期:2024-04-08

全球股市

從事第1份金融工作不滿1年,就遇上美股重挫22%的金融大屠殺!1987年的股市崩盤讓我學會的投資事

接著我要再告訴你一則故事。關於我永遠也忘不了的那一天。1987年10月20日,星期二。我的廣播鬧鐘在早上7點響起,新聞報導說美國股市前一天收盤重挫,跌掉了約22%的市值。那是美股史上最大單日跌幅,至今仍沒有被超越!一個半小時後,我走出辦公大樓的電梯,走進信孚銀行(Bankers Trust)位於墨爾本的辦公室。通常交易室裡都非常忙碌,但是這天早上的氣氛相當不同,沉浸在一陣死寂中。

日期:2024-04-07

理財

融資買股遇大跌,她怕斷頭求先生抵押房還債卻慘被切割「想快速致富,沒想為了投資,連婚姻都沒了」

有一名股友在PTT版上發文:「從2020年10月開始,股票都是只買不賣,在長榮38元的時候,還加碼買進30張,本月21日全數賣光,並附上對帳單,長榮股票共有200張,獲利1217萬元,損益率413.78%;陽明股票則有100張,賣出後獲利520萬元,獲益率達500%,2支股票總共賺進1737萬元。」

日期:2024-04-07

存股池追蹤

存股助理第466期︱敦陽科、精誠、揚博2024年期望值設定

敦陽科與精誠是資訊服務業者,揚博是設備廠,這三家企業的業績展望皆可以從「合約負債」瞧出梗概,是《存股助理電子報》喜歡的業種型態。我們來對它們2024年的獲利設定期望值。

日期:2024-04-05

理財

27歲沒錢沒房還欠一屁股學貸...她42歲財務自由體悟3件事:當你像有錢人一樣思考,你離錢就不遠了

在《讓女性受益一生的理財思維》這本書中,作者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金錢故事,或者也可以稱之為金錢劇本─它是你小時候關於錢的記憶和經歷。這並不是你小時候家裡有沒有錢的問題,而是錢帶給你的感受,以及你父母在花錢、理財過程中給你帶來的體驗。除了成長經歷,社會傳統也對我們的金錢觀的塑造有很大影響。在傳統文化中,女性如果很直白地說想要追求財富,就會被人貼上貪婪、不知足的標籤,甚至有人會覺得「想嫁個有錢人」,都比「我想要賺錢」更讓人容易接受。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女性羞於談錢,和金錢的關係也顯得若即若離。

日期:2024-04-04

存股池追蹤

存股助理第465期︱劍麟、宇隆、巨路2025年期望值設定

我們雖然對2024年全球新車銷售展望站在較悲觀態度,然而,存股池中的汽車零件股—劍麟(2228)與宇隆(2233)因為新廠效應與優異的品質,預估其營收今年將呈小幅(低於10%以下)成長。巨路(6192)則受惠於台電擴大資本支出,我們以營收今年預估成長7%的基礎,來著手設定它們今年的獲利期望值。

日期:2024-04-03

政治社會

投資教戰 造紙、水泥、資訊軟體業…受惠概念股盤點 碳權計費時代 三大族群長線甜

(今周刊1424)減碳是長期趨勢,從歐洲、美國到亞洲的開發中國家,強制性碳定價皆是淨零轉型的要素,台灣碳費今年也順應國際趨勢隨之上路。對於部分產業或企業來說,碳費是不可避免的成本,必然會衝擊實際上的獲利;相反地,部分具有減碳或永續概念的產業,在碳權計費的時代,也會帶來利多。

日期:202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