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李國鼎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李國鼎共有59項結果
政治社會

奧本海默去沙漠「孵蛋」前,日本教授已經在台灣打開原子彈大門!為何NHK為了他,特地跑一趟台大物理系?

奧本海默於1942年被美國政府延攬,加入高度機密的曼哈頓計畫,任務是做出人類第一顆原子彈。其實,當年除了美國,納粹德國與日本也在研究原子彈。日本當時是陸海軍分別發展,其中為海軍秘密開發原子彈「F計畫」(或稱F研究)操盤的時任京都帝國大學教授荒勝文策,不僅曾任教於台北帝國大學(今天國立台灣大學前身),而且他走向原子彈開發的道路,早在台灣就開始了。 或許可以說,在1945年奧本海默領導的曼哈頓計畫做出第一顆原子彈前,台灣早在1934年,就跟未來的原子彈技術打了第一次照面。

日期:2023-08-16

政治社會

他拒收奧本海默為徒,卻收了李國鼎》這位英國諾貝爾獎大師 如何教出未來的台灣科技教父 52年後更間接催生了台積電?

「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由於同名的好萊塢電影大賣,一時成為國內外的熱門話題。其實以理論物理見長的奧本海默,1924年赴歐洲深造時,在第一站的英國劍橋大學過得並不快樂,特別當時他的第一志願,是到堪稱近代物理界聖域的劍橋大學卡文迪西實驗室(Cavendish Laboratory)做研究。但他一開始就被時任卡文迪西負責人、有「核子物理之父」外號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拉塞福(Ernest Rutherford)教授打回票,後來是實驗室裡的另一位教授接受了他,奧本海默才得以如願,但後來他對卡文迪西的記憶,大多是苦澀而灰暗的。 十年後,拉塞福接受了一位來自中國、年僅24歲的物理系畢業生,到卡文迪西實驗室深造,他叫李國鼎。2023年的今天,我們知道李國鼎是台灣科技教父,一手催生了新竹科學園區、資策會,還有台積電。但身為物理學家的李國鼎,在英國留學三年得到了什麼樣的訓練或薰陶,讓他回國後投入了軍工產業、造船,又在財經部會歷練,並在為期12年的行政院政務委員任內,為今天台灣的科技產業打下重要基礎?

日期:2023-08-09

科技

揭密張忠謀夫婦、郭台銘、蘋果高層神祕晚餐:讓孫又文想「用頭撞牆」的豪賭,成就台積電晶圓霸業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3-08-08

科技

捨棄億元標案,改當數位轉型「引水人」…資策會執行長卓政宏如何替2千名員工「換腦袋」?

今年44歲的資策會,去年啟動2025轉型中期目標,決心捨棄每年上億的政府標案,不與民爭利,要在資訊軟體領域專心當「引水人」。目標是在2025年,讓第三方顧問服務占比,提升到80%。只不過,想在資策會2,000人的龐大部隊發起改革,絕非易事。卓政宏2019年接任資策會執行長,甫上任就悄悄在組織內進行溝通,由上而下策動這樁「寧靜轉型」。

日期:2023-07-24

政治社會

一流人才念醫學,藝術最不入流「能當飯吃嗎」?呂秋遠:把人才分幾流,就是已經是歧視

許多人,而且為數不少,對於科系與職業社會貢獻度,會有一種詭異的想法,就是「一流的人才念醫學、二流的人才念理工、三流的人才念商學、四流的人才念法律、五流的人才念政治、六流的人才念文學,藝術,應該是不入流的。」延伸出來的兩極化概念,大概就是醫學、理工最好,社會科學、文組最糟。

日期:2023-07-16

職場

堂堂台清交,淪落幫台積電訓練操作員?台灣教授像公務員、博士生素質不夠...大學教育怎麼了

104人力銀行與《遠見》曾經合作調查台灣「公私立碩士起薪Top5」,結果不論理工或商管,都由陽明交大、清大兩校奪冠。不過,這份報告引發不少討論,其中來自台大的教授反應最激烈,強力抨擊這種以薪資來論斷學校與科系的評比。

日期:2023-07-05

科技

「其實政府最初根本不想投資台積電」張忠謀揭秘辛:剛上市就想賣光光,只有「他」相信我

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3/16與《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進行半導體世紀對談,當中也揭露了台積電創立之初,若不是前經濟部長李國鼎力挺,政府根本不可能投資台積電,張忠謀表示台積電掛牌上市後,政府巴不得立刻賣光光。

日期:2023-03-16

科技

台達電(2308)創辦人鄭崇華聊創業:當時我想我定是瘋了,創業後10幾年,我一天到晚擔心公司會倒掉...

總是對事情懷抱好奇心,會瘋狂地投入自己想做的事——就是這麼單純質樸、擇善固執的個性,讓鄭崇華衝破人生逆境,意外創立了市值衝上新台幣7,000多億元的台達電子。從他對生產品質的堅持、對自然環境的關懷、還有對社會公益的熱心奉獻,讓人看見「利他」所能帶來的巨大力量。

日期:2023-03-09

科技

張忠謀台積電創業小故事》某吝嗇企業家拒絕出資,行政院長打給他「過去20年政府對你很好,現在該回報了」

編按:作者克里斯・米勒在塔夫茨大學的弗萊徹學院教授國際史,特別專長美國與俄國歷史,他在研究冷戰武力競賽的過程中,發現半導體扮演了最關鍵的角色,因此決定以晶片為題展開龐大研究,橫跨三大洲,從台北到莫斯科,採訪上百位晶片業相關科學家、政府官員、工程師、企業家,首次為晶片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縱深,這段比電影更驚心動魄的真實歷史,台灣更是故事的核心角色。

日期:2023-03-03

科技

「他們應該萬萬沒想到,台積電會變得如此重要!」張忠謀會走到台灣半導體之父,得從這家公司說起...

張忠謀被稱為台灣的「半導體之父」,是IT產業界的頂尖傳說人物。他曾在美國的半導體大廠德州儀器(TI)服務超過20年,然後回到台灣創立台積電。以強勢領導作風將台積電培育成全球最強的晶圓代工廠後,於2018年6月,退出經營的主要舞台。即使他退出第一線,張忠謀對台積電的經營仍有絕對的影響力。半導體之父的發言分量舉足輕重,他曾公開表示反對在亞利桑那州設廠。在演講中說起台積電的競爭力泉源時,他提出了以下的論述。「重要的是主要經營高層必須是台灣人,就和對手三星電子的高層都是韓國人一樣。」

日期: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