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榜樣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榜樣共有229項結果
國際總經

沈寂39年的謀殺疑雲證實美國國會擔憂

台灣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在這個月發布《陳文成案調查報告》,此份報告不僅證明了台灣在過去戒嚴時期確實有侵犯人權的行為,同時也引起美國國會的關注。促轉會指出民主倡議者陳文成教授,在1981年被臺灣警備總司令部謀殺,這使得一些剛開始與台灣軍方或民間互動的美國官員相當驚訝,驚訝於台灣慘痛的民主人權進程。

日期:2020-05-27

國際總經

氣候變遷如何影響金融服務業

我們現在處理全球暖化問題的方法,會決定未來好幾代子孫的生活。地球暖化之後,極端氣候越來越常見,嚴重衝擊全球經濟發展;而在轉向低碳的過程中必須謹慎管理,才能維護全球金融秩序。科學家、各國政府、企業正在攜手了解氣候變遷的風險,設法降低這些風險,並將危機化為新商機。

日期:2020-05-18

幸福熟齡

超過50歲仍然保持年輕!她每天花1分鐘這樣做,找回快樂自信,掌握成熟人生

最近看了日本作家沖幸子的書—《精彩人生的一分鐘小習慣》。在第一篇文章裡她就寫道:「我的目標是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十五歲,為了這個目標,我始終用心維護自己的身體健康。」好巧,我也是。

日期:2020-04-24

幸福熟齡

退休的父母要「自私」一點,財產不見得給孩子,留下「這個」禮物才最珍貴!

對子女最好的愛,是父母自己的成長、有能力愛自己、有能力愛彼此。因為只有愛自己的父母,才有能力給予孩子真實的愛。

日期:2020-04-17

理財

歷經3次股災,績效贏過大盤5%,他42歲退休身價2千萬卻說:投資不會讓你財務自由,存錢才可以

臉書「上流哥投資理財粉絲團」版主上流哥是一位退役的基金經理人,股齡長達19年,歷經3次股災仍順利存活,平均每年的投資績效都贏過大盤5.97個百分點。上流哥早在2012年以前就已經財務自由,但一直到2019年年初才決定離職,現有資產超過2,000萬元。雖然上流哥在投資這一塊表現優異,但他認為,與其磨練投資技巧,倒不如先練好存錢技巧。畢竟即使你的投資能力再怎麼強悍,本金小也賺不了多少錢,但是只要你能透過存錢把本金變得夠大,報酬率稍微低一點也可以賺大錢。因此,在他看來,最重要的是先學會如何把錢留住,之後再學習一些正確的投資觀念,如此一來,財務自由就指日可待。

日期:2020-04-06

幸福熟齡

我們都會死,那為什麼我們不談死?送行者許伊妃:死亡並不可怕,別讓生命的逝去成為遺憾!

有些想念,不是想念,而是從未忘卻,從未告別。

日期:2020-04-02

個人成長

父母否定自己的子女,造就子女成為「一個失敗者」!為何爸媽一方面會難過,竟同時感到得意?

麥可.傑克森不接受自己本來的面貌而整容,這意味著,他的內心深處有個自我意象是我是一個醜孩子,而他的人生似乎也的確驗證了這一點。他不接受自己的本來面目,他討厭從自己的本來面目上看到暴虐父親的影子。這顯然是個心理問題。

日期:2020-03-09

情感關係

我對什麼都感興趣,可是都只能堅持一陣子

尋找興趣,嗯,要持續多久?什麼時候停下來?在尋找熱情的道路上,該多久就多久,只要你沒有放棄。

日期:2020-02-25

情感關係

「破壞式創新」大師辭世》經歷癌症、心臟病、中風煎熬...克里斯汀生在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

20200130編按:創新大師、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里斯汀生(Clayton Magleby Christensen)因癌症治療引發併發症,於1月23日辭世,享壽67歲。克里斯汀生以提出「破壞式創新理論」聞名,2011年時被Thinkers50選為「當代50名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思想家」之一。克里斯汀生經歷癌症、心臟病,以及中風的煎熬考驗後,於2010年對哈佛商學院畢業班發表一場極具影響力的演說,他提出最重要的人生三問:「如何從工作中得到快樂?如何擁有美好的家人、朋友關係?如何堅持原則正直一生?」這場演說之所以引起廣大迴響,不單是深刻啟發了人們對生命中重要問題的思考,更由於克里斯汀生教授當時遭逢人生重大的試煉──他罹患了奪走父親性命的同一種淋巴癌,正在忍受化學治療的煎熬。與疾病奮戰中,他反覆思索自己的人生是否過得有意義,並終於了解「上帝衡量我的人生,不是用金錢,而是我可以幫助多少人,變成更好的人」。

日期:2020-01-30

產業動態

社會同心圓 /公益推展暖心生活學不落人後

黃福祥坦言,一九九六年他接掌屏東院時,願望和格局都小小的,只想把院所經營成功,好好照顧自己的員工。當事業慢慢步上軌道,他感謝上天恩賜的幸運,也發現自己行有餘力可多照顧一些人,慢慢地,從自家員工出發,拓及社區,再到更大範圍,於是街友、清寒子弟、世界展望會、伊甸基金會等陸續結緣,低調的馬光默默地出錢出力,把做公益視為該盡的社會責任。沒有特殊目的,不想譁眾取寵,馬光的公益之路走得很隨興,並未期許同心圓非得拓展至多遠,黃福祥只告訴自己:「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卻在時間的沉澱下,積累了一些暖心事蹟。

日期:202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