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汽車業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汽車業共有592項結果
國際總經

政治拿走的,該還給大家了

2022年由美中政府帶頭政治宰制經濟,經濟表現當然不會太精采;但物極必反,市場漸漸從偏離軌道拉回正軌,也是挑選標的時機。

日期:2023-01-17

科技

特斯拉大降價,一舉跨過神奇的15%數字!電動車時代加速來臨,成為未來10年股市飛躍的關鍵

繼前兩周起陸續在中國、日本、韓國、澳洲、新加坡等地大降價後,美國特斯拉(Tesla)也在1月13日宣布美國全車系通通大降價,其中Model 3入手價折合新台幣不到135萬元,與台灣市場價差達40萬元,至於Model Y更直接砍掉1.3萬美元,打八折出售。電動車龍頭特斯拉一連串降價動作,對產業將帶來重大影響,值得進一步分析。

日期:2023-01-16

傳產

新戰將、 新通路加持 瑞利能甩全額交割命運? 連虧九年老鈑金廠 轉攻運動器材拚逆襲

經過五年的財務調整後,老牌鈑金廠瑞利悄悄展開新布局,歷經近一年的運籌帷幄,去年第四季找上業界兩大戰將加入,誓言要強攻運動產業,再創新營運動能。

日期:2023-01-11

科技

蘋果電動車搞了八年 比首款iPhone還難產!為何蘋果不做Apple Car 可能面臨類似鴻海成長瓶頸?

蘋果電動車Apple Car多年來都是外界好奇的焦點,但也一直只聞樓梯響,且2022年底有媒體報導,蘋果再度延後Apple Car進度後,這個專案似乎前景更黯淡。但真的如此嗎?長期追蹤蘋果動態的華爾街知名分析師、現任紐約創投業者Loup Ventures共同創辦人的Gene Munster,日前發表專文分析,從邏輯上來看,2023年蘋果營收站上4000億美元大關後,成長動能幾乎到頂。因此,繼2007年問世的第一代iPhone,為蘋果創造了無與倫比的全球手機霸業後,下個最可能實現的成長動能,非電動車莫屬。無巧不巧,身為蘋果最重要代工組裝夥伴的鴻海,2016年後營收雖持續增加,獲利卻連續四年負成長,意味鴻海也進入成長瓶頸。在董事長劉揚偉擘劃下,兩年多前鴻海敲定進軍電動車領域,希望成為下一個成長引擎。

日期:2023-01-09

國際總經

中國與西方世界脫鉤造成的反全球化,將如何影響經濟大勢?

政府治理透明性偏低造成政策不確定性,乃長期是中國發展經濟最大的隱憂之一 。以2022年底出現讓世界各國嚴重低估的COVID「清零」政策大逆轉而言,關鍵因素之一是關於病毒清零的政治面的考量,在2022年10月底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全國代表大會之後,隨人事變動底定煙消雲散,使大幅的路線改變較為容易。

日期:2023-01-06

傳產

小發財車爭霸戰開打!和泰參戰一年就搶4成市占,它如何讓老大哥中華車緊張?

2022年車市呈現微幅衰退,輕型商用車卻預估成長近5成。原來,過去國產小發財稱霸的中華菱利,面對和泰引進TOWN ACE車款搶市,雙方不僅一同做大市場,也讓這場爭霸戰延燒到2023年。

日期:2023-01-04

國際總經

巴菲特今年來6度減持比亞迪 股神操盤揭中國鬆綁防疫窘境,傳20天2.5億人確診衝擊經濟!

今年「股神」巴菲特旗下波克夏‧海瑟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備受市場矚目的兩項交易,一是買進超過41億美元的台積電ADR,另一則是自8月起,連續6度減持中國電動車廠比亞迪(BYD)H股。

日期:2022-12-27

科技

台積電歐洲廠最快2024動工?外媒指落腳德國、明年派高階主管考察!1關鍵成隱憂?公司回應

今周刊編按:繼在美、日設廠後,《金融時報》和《日經新聞》報導,台積電將赴德國德勒斯登興建歐洲第1座半導體廠,目前磋商進度已至最後階段,明年初台積電高層將與當地政府協議補助內容,最快2024年會興建,投資規模達數十億美元。不過台積電對此消息仍強調,「設廠地點選擇有諸多考量因素,台積公司拓展全球製造版圖是基於客戶需求、商機、營運效率和成本經濟等多方面之考量,不排除任何可能性,但目前沒有具體計劃。一切以公司正式對外公告為主」。

日期:2022-12-23

科技

加速布局》從零件、模組到整車都想做 鴻海搶當Tier 0.5供應商 看懂劉揚偉的電動車拼圖戰略

納智捷電動車n7預購爆棚的背後,不少人士的解讀是「多數消費者其實是衝著鴻海來的!」也讓法人圈猜測,鴻海下一個電動車開花結果之地,究竟會落在哪裡?

日期:2022-12-07

國際總經

汽車電子翻轉汽車供應鏈 ——兼論汽車LED光源廠聯嘉

全球電動車銷量節節上升,汽車電子需求明確,台灣電子產業宜把握資金充裕及布局時間早的優勢,參與趨勢。

日期: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