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流行病學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流行病學共有204項結果
全台防疫報導

Omicron變種病毒懶人包》這魔王是玩真的! 醫:快去打疫苗...明年要加強針了

COVID-19新變種病毒Omicron來襲!世界衛生組織(WHO)快速於14天內將其列為高關注變異株,Omicron是否會取代Delta為主流病毒?具有更毒、更強的傳染力、及疫苗對其是否還有效力、該如何因應?對此,台大感染科前醫師林氏壁發表一篇有關Omicron的懶人包,讓大眾對Omicron有更深的了解,已做好準備因應後續可能的疫情到來。

日期:2021-11-29

國際總經

新變異株正式命名Omicron 外媒曝世衛「跳Nu避Xi」原因

世界衛生組織(WHO)26日召集會議,將近期在非洲南部傳播的新變異株「B.1.1.529」正式命名為「Omicron」,不過以往世衛組織是以希臘字母順序命名,但本次卻跳過Nu、Xi,也讓各界揣測其背後另有考量。

日期:2021-11-27

國際總經

「B.1.1.529」最猛病毒!世衛急召特別會議 英國暫停多國航班

新變異株「B.1.1.529」來勢洶洶,週四 (24 日) 世界衛生組織 (WHO) 宣布將於週五召開特別會議,討論 B.1.1.529 對目前的疫苗和治療方式會造成何種影響,同時,英國為了預防病毒傳播,已經將南非等六個非洲國家列入高風險地區,暫停多個非洲國入境英國的航班。

日期:2021-11-26

國際總經

每天喝●杯咖啡降低「死亡風險」最高35%! 追蹤12.5年最新研究:關鍵原因出在「這成分」

天天來一杯咖啡,是現代人普遍的日常,可能是為了醒腦,又或是已習慣這樣的飲食方式,甚至有人是「1日無咖啡」就渾身不對勁,可見大家對咖啡的依賴;過去早有諸多文獻證明,咖啡對人體有正面的效果,包括降低心血管疾病、抗失智等。如今再有最新研究發現,喝咖啡能讓亞洲人死亡風險顯著下降,這是第一次有研究證實飲用咖啡針對亞洲人種的功效。

日期:2021-10-12

全台防疫報導

本土+0》高鐵開放自由座「沒站票」 雙鐵何時恢復飲食?陳時中這麼說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公布國內新增7例COVID-19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日期:2021-10-05

政治社會

長榮機師群聚》北科附工「全陰性」為何須停課? 醫揭恐怖「無症狀期」...傳染力空檔整整「多1天」

近日爆出長榮機師群聚案鬧得沸沸揚揚,截至目前,已累計3名機師「突破性感染」,且病毒定序驗出來全是傳染力強大的「印度Delta變種病毒」;然而,其中一名機師更是傳染給自己正在就讀桃園北科附工的兒子,使得該學校目前全面停課中。指揮中心於4日緊急針對全校師生含隔離生及家人共2800人進行採檢,採檢出的結果全為「陰性」,目前北科附工全校停課至16日;至於為什麼需要全校停課?有醫師點出關鍵原因—無症狀期。

日期:2021-09-06

政治社會

猝死案例頻傳,釐清關聯前該暫停施打高端疫苗?前衛生署長涂醒哲:致死率更高的AZ及Moderna該怎麼辦?

高明見教授在ETtoday發表「台灣缺乏疫苗接種後安全監測機制」長文,對台灣的疫苗政策有不少指正。高明見教授是我在台大醫學院神經外科學的老師,但「吾愛吾師,更愛真理」,看到高教授的一些論見可能會誤導國人,造成台大醫學院及高教授個人清譽受損,不能不從公共衛生學的角度加以釐清。

日期:2021-08-31

全台防疫報導

喝牛奶可產生抗體、醫院會散播病毒…信謠言不信科學讓疫情兇猛反撲!這個國家瞬間淪為「第二個印度」

今年6月,印尼居民蘇赫曼(Gusman Suherman)的父親陷入病危,但,1則在社群媒體上流傳,寫著「如果你去醫院,他們會故意對你散播(新冠)病毒」的謠言,竟成為他拒絕就醫的理由。最後,蘇赫曼的父親不敵病魔,失去了寶貴的生命,而類似案例,正不斷地在印尼各地上演。

日期:2021-07-23

全台防疫報導

新北烏來首見確診!侯友宜點名4區要注意 籲中央建立「全境快速通報機制」防堵Delta病毒

國內今(28)日新增60例本土病例、3例死亡,其中,新北市新增33例確診最多,截至今日,新北累計確診人數共6442人。新北市長侯友宜於下午記者會中,指出烏來區首度出現確診,並點名四個區仍須密切注意,同時,提出應建立「全境快速通報機制」,以防範Delta變種病毒。

日期:2021-06-28

全台防疫報導

頭痛竟排第一!醫曝:Delta變種病毒最新「5大症狀」 1傳6史上最強靠3招保命

過去,咳嗽、發燒等被視為是新冠肺炎(COVID-19)的主要症狀;不過,當前來勢洶洶的印度Delta變種病毒,除了具有更兇猛的傳染力,其症狀也跟著變得不一樣,頭痛竟名列第一位!有醫師形容此變種病毒「更狡猾」,症狀表現跟過去很不一樣。

日期:2021-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