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清湯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清湯共有84項結果
美食旅遊

櫻花蝦拉提味覺亮點 特色湯頭櫻花蝦

在日本美食評選指標「Tabelog」滿分五分中獲得三.五九高分的「麵屋真登」,雖然來自台灣人較不熟悉的新潟縣,但當地拉麵的密集度排名可是日本全國第四,能從一級戰區脫穎而出,絕對擁有不容小覷的實力。

日期:2018-01-11

產業動態

她,每天凌晨3:58開工 催生全球第三大矽晶圓廠

凌晨三點五十八分,萬籟俱寂,窗外夜幕依然低垂,此時,鬧鐘響起!

日期:2018-01-04

美食旅遊

卸下米其林三星的日子 將更自由 顧客,才是我最美麗的星星

2017年9月20日,一個尋常的日子,卻因為一位法國主廚的決定,成為當代高級餐飲史上,震撼的一天。名廚賽巴斯丁·布哈司(Sebastien Bras),籲請米其林從明年起,將家族餐廳Le Suquet,自小紅書中除名。捨棄連續高掛18年的米其林三星,這樣好嗎?正巧,賽巴斯丁本月底首度來台客座,《今周刊》取得唯一專訪機會,來聽聽名廚為何決定拆星?以及米其林之外,他所在意的事。

日期:2017-11-30

美食旅遊

法式傳統手工菜 不厭繁複力求醇美

入行二十多年,在台北餐廳工作十年後,至台中Hotel One擔任當時開館時西餐主廚,如今自行出來開店的白˙餐酒館主廚白國本,年輕卻有著少見的耐心與老靈魂,他真心喜愛法國菜,推翻經典必定價昂的刻板印象,在他的小餐館裡,滿懷誠意地做出一道道用心處理、滋味豐美,價格又親民的優質料理。

日期:2017-11-23

美食旅遊

知易、行難。

你一定聽過這句諺語:「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仍是山。」短短十四個字,是人生最難的境界之一:透徹了解事物的本質後,厚積而薄發。人世如此,烹飪亦然。三道細細琢磨的料理,道盡人生態度。

日期:2017-11-23

最新觀點

立冬進補有撇步 天冷吃鍋慎選食材護健康

古人認為工作一整年,體力耗盡,入冬天氣寒冷,因此需補充營養以恢復元氣、抵禦寒冬,即俗語說的「立冬補冬,補嘴空」。燉煮藥膳時,衛福部有幾個小撇步提醒大家,享受佳餚也要吃得健康。

日期:2017-11-14

美食旅遊

暖心好湯

今年冬天冷得晚,直到十二月中,氣溫才下探十二、十三度,冷風逼來時分,特別令人貪戀起身體浸進溫泉裡陣陣暖意。此時最適合找到泉質、住宿、料理三者皆細緻得體的溫泉旅宿,來一趟溫泉之旅,讓這個冬天心滿意足。

日期:2016-12-22

個人成長

舉重選手郭婞淳,奪金大熱門 右腿肌曾斷70% 「我打從心底沒放棄」

2021.07.27編按: 備受期待的台灣「舉重女神」郭婞淳,今天東京奧運女子59公斤級重磅登場,她在抓舉開把100公斤順利舉起,儘管第2次因為評審有異議,而試舉失敗,但第3次還是順利過關,以103公斤締造新的奧運紀錄。挺舉方面,郭婞淳把原本130公斤,下修至125公斤,第一次試舉就輕鬆過關,提前確定摘下本屆東奧金牌,也是台灣代表隊的首面金牌、第5面獎牌,郭婞淳也進帳2000萬國光獎金。此外,郭婞淳在此次奧運也已最終成績抓舉103公斤、挺舉133公斤、總和236公斤,三項皆創下奧運紀錄,且在收下奧運金牌後,完成世大運、亞錦賽、世錦賽、奧運等賽事金牌大滿貫!回顧「舉重女神」郭婞淳的舉重人生,郭婞淳父母從小離異,她對爸爸幾乎沒印象,一出生就和外婆相依為命,家境並不寬裕,小時候也曾和外婆、妹妹住過工寮,國中後,再因經濟緣故,輾轉借宿親戚家,過著游牧民族式的生活。由於母親早年在宜蘭工作,她出生時體重過輕又有臍帶繞頸,幸好在羅東聖母醫院醫護人員的悉心照料下,終於得以「倖存」活下來。郭媽媽就將這位得來不易的「聖母寶寶」取名為「婞淳」。「我不清楚台灣需要什麼,但我知道台灣需要我們做些什麼。」郭婞淳過去受訪時曾這麼說過。以下為郭婞淳於2016年8月接受今周刊專訪時的內容:

日期:2016-08-04

健康

減肥名醫蕭敦仁 連續17年維持完美體重

「複雜的事情簡單做,你就是專家;簡單事情重複做,你就是行家;重複的事情認真做,你就是贏家」。面對減重,你想成為什麼?

日期:2016-06-17

生活消費

五個關鍵字 串起民歌40歲月

讓我們搭乘時光機回到四十年前,那時候的台灣,剛告別「香蕉王國」的黃金歲月,那時候的台灣,只有三家電視台,一份報紙只有三大張,那時候的台灣,已退出聯合國,外交處境步步邊緣化,當時有句潮話:「莊敬自強,處變不驚」。這座島嶼上有一群可愛的年輕人,他們成長在豐衣足食的環境,他們聽著美軍電台長大,他們想像中的「祖國」,和「世界」一樣遙遠,他們抱起吉他,幾道和弦就逼出心中的千言萬語,於是另一句潮話出現:「唱自己的歌」。從「金韻獎」到《大學城》,來自校園的「素人歌手」風靡全台,從鄉土情懷到民族大義,名為「民歌」的清新歌曲,串起台灣社會的情緒,如果每首歌背後都有一個故事,許多歌連在一起就是一個時代,二○一五年,「校園民歌」問世四十周年,《今周刊》特別企畫,用五個關鍵字,帶你一窺台灣曾經最有生命力的一場文藝復興。

日期:201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