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無期徒刑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無期徒刑共有81項結果
理財

父親早年拋家棄子去大陸搞失聯,如今回國老又病就想到「養兒防老」...身為子女我們有扶養義務?

子女奉養父母天經地義,連法律也規定,若成年子女對父母親不聞不問,可能構成遺棄罪。但如果因經濟因素,或父母在子女未成年時沒有善盡扶養責任,情形是否會有所不同呢?

日期:2023-11-25

政治社會

精神病患+罪犯雙重身分 引社區鄰避效應、醫護反彈 三年只設55床 司法精神病房頻碰壁

政府目標二○二五年在全台設置四八○床司法精神病房,並成立一所專責精神病院,安置受監護處分的精神病犯人,但推動三年進度落後,鄰避效應加上醫護反彈,兩大難題怎麼解?

日期:2023-10-04

政治社會

「販毒判死、無期徒刑」太重?大法官宣告違憲⋯精神科醫怒:恐龍幫惡魔減刑,全台毒販放鞭炮

根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  4  條第 1 項規定,製造、運輸、販賣一級毒品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若處無期徒刑者得併科新臺幣三千萬元以下罰金。不過,此規定於昨( 11 )日遭憲法法庭認定牴觸憲法第 23 條「比例原則」,判定違憲,要求相關機關必須在 2 年內完成修法。該判決引發社會爭議,精神科醫師楊聰財直言:「全台灣販毒者都在放鞭炮」批評「台灣的恐龍大法官竟然要協助這些惡魔減刑」。

日期:2023-08-12

政治社會

修法搞錯方向 有違助受刑人「復歸社會」目的 排除重罪非重點 關鍵在外役監遴選機制

殺警受刑人服外役監消息一出,引發群眾憤慨,各政黨紛喊修法,限縮重刑犯遴選資格,但比起爭論特定罪名是否納入,明定受刑人服刑後期才能申請,並讓審查機制公正透明,才是修法重點。

日期:2023-07-19

國際總經

「禁出境、任意執法、錯誤拘留…」美將中國列第三級旅遊警示:赴中應「重新考慮」避風險

中國今年通過內容廣泛的「反間諜法」修正案,多間外國企業的中國辦公室遭到突襲搜查,讓外商相當不安。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上月28日也通過全面性的「對外關係法」,威脅要對那些被視為「危害」中國利益的人採取反制措施。此外北京還有一項制裁外國批評者的法律。而中國「對外關係法」及修訂版「反間諜法」本月1日生效,美國當局建議公民「重新考慮」是否前往中國旅行,以避免中國當局任意執法、禁止出境以及錯誤拘留的風險。

日期:2023-07-04

國際總經

同性戀「最重可判死刑」!為何烏干達成為最反同國家?要從專制37年的總統說起…對台影響一次看

位於東非的內陸國家烏干達在日前通過了一項「極反同」的法案,正式將性傾向與異性戀不同者視為是犯罪行為,不管是同性戀,或是從事同性戀相關活動、出版、支持、傳播、贊助「LGBTQ」者,都會面臨起訴,最嚴重可處以死刑。據《路透社》報導,這項反同法案比其他30個也將同性戀列為非法的非洲國家更加嚴格。

日期:2023-05-31

政治社會

「讓人斷手斷腳都能選立委,被判幾個月卻不能選村長?」一文解析《選罷法》排黑條款修法爭議

《選罷法》修法進入最後的深水區,在參選資格納入「排黑」條款,杜絕黑金政治,幾乎是全民共識。然而行政院草案一出,卻引來各界質疑,究竟修法內容有哪些問題?如何影響民眾的參選權利?

日期:2023-05-17

政治社會

金門二膽島上兵能順利遣返回台?中國反常「靜悄悄」...我軍2天後發布通緝令 敏感前線小島同袍完了

金門二膽島3/9驚傳一名陳姓上兵失蹤,不料一日後卻傳出該名失蹤上兵,疑似因為在外欠下大筆債務無力償還,竟穿著救生衣試圖游到中國,中途因體力不支而被中國海警救起。但詭異的是,這次中方並未針對陳員做出任何的行動或消息,海巡署目前已透過機制與中方聯繫,盼將陳員遣返回台灣,陸委會主委邱太三3/13證實,人確實就在中國,而我軍也依程序3/10發布離營通知,3/15若陳員未歸就會發布通緝令。令外界好奇的是,這名上兵的救生衣從哪來?軍方強調,營中救生衣一件未少,那麼陳員身上的救生衣,也成為諸多須查證的重點之一。不過士兵擅自「離營」到對岸事情非同小可,網友們也好奇,同袍和連長是否也跟著被罰?

日期:2023-03-13

國際總經

11年前看似「巧合」的事...都幫習近平掃除權力路障 謝金河:《紅色賭盤》真相揭露,見證中國奔馳年代

這兩天花了很多時間,完整的把沈棟大作「紅色賭盤」看完!這本書原本是用英文寫成,書名是「Red Roulette」,台灣有出版商取得中文版權,但看了內容後放棄出版,最後由今周刊出版社出版。

日期:2023-03-10

政治社會

排黑條款爭議》方向雖獲認同 前大法官提醒恐違憲 修法防堵「黑金槍毒」 應從兩層面思考

如何防堵黑金進入政治,成為二○二二年九合一大選後的論戰,民進黨拋出《選罷法》增訂「黑金槍毒」前科不得參選修法,方向正確,但細節卻須謹慎思考。

日期:202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