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燃煤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燃煤共有308項結果
政治社會

被說「板凳坐三分之一」…賴清德批柯文哲:不必把自己當蔣經國!藍白合紛擾不斷「執政問題會更大」

面對2024總統大選,藍白合不合至今仍未定案,曾在2008年總統大選時有和國民黨「國親合」經驗的「老前輩」親民黨認為,如今「藍白合」變成「藍白拖」,並提出3點建議,包括目標要清楚、心胸要開闊、人民要自救。對於「藍白合」不和,副總統賴清德則是指「藍白合已經演了很久了」並對於藍白共同主張執政後將共組聯合內閣,表示若在選舉的時候「合不合」都那麼紛爭,若執政後問題會更大,「每天都在吵就好,根本沒有辦法做事情」。對於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指稱賴清德曾親自拜訪且「板凳坐三分之一」,賴反諷歷史上曾有板凳坐三分之一的,是前總統李登輝面對前總統蔣經國時,但他不是李登輝,且「柯文哲不是蔣經國,也不必以蔣經國自居。」不僅如此,賴清德也諷刺同樣具醫師身份的柯文哲表示,醫師訓練是私下談話不對外講,「但是柯文哲主席,我跟他僅僅見面的兩次,他都公開轉述,而且轉述的內容不盡是事實」。

日期:2023-10-19

政治社會

入秋風電發威!風力發電、離岸風電雙創史上新高,台電:「風光聯手」不缺電

台電今日表示,隨著入秋後開始吹起東北季風,風力發電也持續增加。繼26日17時9分整體風力發電達到167.3萬瓩,突破歷史新高後,離岸風電部分昨(29)日17時10分達138.3萬瓩,出力破百萬瓩,亦創下新高。風力發電不但成為繼光電之後重要綠能,也成為滿足用電尖峰需求的重要電源。

日期:2023-09-30

科技

沃旭能源引領業界 推動綠能與生態永續共存

從南歐熱浪、夏威夷野火肆虐,到臺灣南部連日豪雨成災、鄰近的香港遭世紀暴雨淹沒街道,全球皆陷入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極端氣候事件中,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人類迫切需要採取行動,加速能源轉型,因應氣候危機。

日期:2023-09-22

政治社會

10月起電價凍漲維持3.1154元!國際燃料價格緩降、水情好轉...僅這些產業取消凍漲優惠

經濟部周二(9/19)召開今年度第二次電價費率審議會審議,決定電價不調整,維持平均電價每度3.1154元。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此次決議凍漲是因有3大觀察,首先是考量全球燃料價格有緩降趨勢、台電此次預估成本較上半年明顯下降以及最近水情好轉。林全能也提到,對於農漁、學校及社福團體、食品、攤販集中市場等均維持凍漲;今年4月用電衰退10%以上的製造業等產業,維持高壓8.5%、低壓5%的減半調整模式;外燴團膳業部分取消去年15%凍漲作法,仍維持今年的減半調漲作法。前述凍漲或減調的受惠用電戶合計約12萬戶。不過考量疫情後部分產業復甦,包括百貨公司、電影院、健身房、餐飲等產業,在上半年用電量及營業額較去年同期皆有成長,因此取消凍漲,亦即恢復原有價格,受影響者約880戶。

日期:2023-09-19

政治社會

電價審議下周登場,電價是否凍漲?「景氣回溫、內需市況熱」餐飲、百貨、電影院等擬補漲15%

經濟部預計19日召開年度第二次電價審議會,討論下半年的公用售電業電價費率。經濟部官員強調,在鞏固民生物資的大前提下,電價不調整為主要的討論方向,但考量到公平性,「送審方案擬討論百貨零售業、電影院與大型健身房、大型餐廳、外燴團膳等類別,是否補漲去年7月凍漲的15%調幅」,初步預估有880用電戶數受到影響。

日期:2023-09-17

科技

潔淨再生能源 永續低碳家園

目前全球再生能源中,發展最成熟的,莫過於風力發電及太陽能發電。

日期:2023-09-12

科技

綠電支撐企業國際競爭力 在地綠電決定城市競爭力

根據經濟部發布的《2022年中小企業白皮書》,臺灣目前的中小企業超過159萬家,占全體企業的98%,其就業人口約占整體的8成,銷售額超過26兆元。2021年受到疫情影響,許多駐外台商回流投資,帶動了中小企業的內外銷表現,卻也使年度用電量不斷攀升,能源議題亟需解方。中小企業一直是臺灣經濟的命脈與基石,面對減碳需求,中小企業受制於產業性質、規模與融資等條件,能源轉型相對困難,地方政府如何運用資源規劃綠電發展,帶領中小企業迎向綠色時代,將會是城市競爭力的關鍵。

日期:2023-09-12

科技

碳邊境稅戰一觸即發 各國全面備戰

臺灣,一個有兩千三百萬人居住的島嶼,土地小、天然資源缺乏,但我們在世界上的競爭力卻不容小覷。

日期:2023-09-12

政治社會

迎向永續系列報導 守住升溫底線 全球零碳時代正式來臨 臺灣準備好了嗎?

隨著歐盟十月即將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亦即所謂的碳關稅),全球正式迎來碳錢時代。淨零碳排不只關乎氣候危機,更將落地成為有形的貿易成本。臺灣的新能源布局迎合全球局勢變遷,亦對國家競爭力有深遠而關鍵的影響。

日期:2023-09-12

政治社會

誰能讓台灣不缺電?核四又該怎麼辦?3+1總統參選人能源政策一次看!只有他主張「非核家園」

面對2050淨零碳排國際趨勢,各陣營總統參選人能源政策與路徑成為選戰攻防重中之重。代表民進黨的賴清德延續政府既有2050碳中和以及「2025非核家園」等政策路線,但將核能列為「緊急情況」時最後手段;能源配比部分,到2050年,再生能源配比將達6至7成、氫能9%至12%,也搭配碳捕捉的火力發電20%至27%。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則主張將核一、核二、核三檢修後安全延役,並在安全無虞下,推動核四安全重啟;在能源轉型途徑採「2030減碳台灣」、「2035低碳台灣」、「2040無煤台灣」、「2050淨零台灣」,至2050年將達到再生能源57%、核能18%、碳中和電力25%。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則主張核一不延役,在科學、安全前提下延役核二、核三,核四則應盡速體檢後決定是否重啟,並主張到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40%。至於尚未確定是否參選的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則主張核一、核二儘速重啟、核三延役、召開公民會議凝聚核四共識,也開發小型核電廠以及潮汐發電、海洋溫差發電等再生能源。

日期: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