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牡蠣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牡蠣共有108項結果
健康

早晚體重竟差一公斤 六成女性為它煩惱 消除虛胖!水腫元凶、解方一次看

水腫可能是疾病、藥物、外感、臟腑失調或飲食習慣等因素導致,中醫習慣上分為「病理性」、「生理性」成因,再評估治療步驟與流程。

日期:2022-07-06

科技

能源轉型勢在必行 台灣準備好了嗎? 從農漁電共生談起

面對氣候暖化問題,《巴黎協定》限制全球升溫目標必須控制在攝氏1.5度以內,目前已獲得全球超過130個國家宣示或規劃淨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s)目標,台灣當然也沒有缺席,國發會於今年3月正式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提供至2050年淨零之軌跡與行動路徑,希望引導產業綠色轉型。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萬皓鵬分析:「國家能源結構勢必會發生改變,必須結合各方力量,來達成淨零排放目標,同時也提升出口競爭力,解決台灣高度仰賴進口能源的問題。」

日期:2022-06-30

焦點新聞

劉泰英嘆:人類大概瘋了!破壞生態釀出「3大敵人」 若不覺醒50年後恐難在地球上生存

面對氣候變遷造成的威脅,淨零碳排已成為近年來,各界高度關注的議題;對此,台綜院創辦人劉泰英直言,「人類大概瘋了!」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人類卻不斷破壞自然生態,如果再不覺醒,「大概50年後,人類就很難在這個地球上生存了。」

日期:2022-06-27

生活消費

油花重擊 日本和牛燒肉

日本和牛的豐潤油花,向來是老饕的最愛,而隨著日本和牛日益受到消費者喜愛,也衍生出了自行進口整頭牛、冷藏手切和牛肉、多牛種多部位,甚至顛覆印象的低脂和牛等不同訴求,讓台灣消費者不僅能擁有全方位且最高品質的享受,也改變以往對和牛的既定印象。

日期:2022-06-15

全台防疫報導

害怕「長新冠」腦霧、肺纖維化?快篩陽確診後「快篩陰」就算康復?病毒仍會停留28天...3解方在這

本土確診人數增加,雖然這波Omicron變種病毒大多都是輕症,有些人染疫後仍會留下「長新冠」後遺症。中醫師陳潮宗就分享「清熱解毒方」、「聖肺愈喘湯」、「益氣聰明湯」3種湯藥方,幫助確診康復民眾,減輕病毒留下的傷害。

日期:2022-06-13

生活消費

名流日料

講究食材、訴求精緻的日本料理,看日料職人賣弄精湛刀工、發揮創意混搭菜色,板前烹製料理的表演,更像是上演一場秀。從傳統江戶前壽司,到各種生、熟食並陳的新創日料,各家料理長獨門功夫練得妥當,成為名流貴客興起私嘗、作東宴客的口袋名單。

日期:2022-05-18

健康

還沒打兒童疫苗,先幫小孩打好底!「4大招」從飲食下手 醫:干擾免疫系統的都要排除

指揮中心敲定5/2起為兒童施打疫苗,接種後學生可申請疫苗假3天,小學也可實施3-5天遠距教學演練,預估將有5.7萬學生接種。美國自然醫學醫師林侑融表示防疫的概念可以分成兩種「興利」和「除弊」,興利讓小朋友能夠有效的增加自身抵抗力,而除弊就是去除有害因子和本身的老毛病,進而大大降低感染風險!

日期:2022-04-29

政治社會

365天追蹤調查》 被「垃」殺的台灣海岸一年後怎麼了?

「海廢」問題並非一朝一夕造成的,人類經年累月製造的廢棄物、一次性塑膠用品不斷入海,隨洋流在世界海域裡漂泊,美國喬治亞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揭露公布,每年有800萬噸塑膠流入海中。去年《今周刊》踏查全台,嘗試揭露海廢「台灣版」的來源,今年再度踏上舊地,看看除了「清理」外,我們還有什麼解決之道?

日期:2022-04-20

科技

廢牡蠣殼、蛋殼只能堆成垃圾山?這技術讓它們變拖鞋、鈣片原料,連海底撈懶人火鍋都用得上!

台灣西南沿海一帶,經常可見成堆的牡蠣殼、蛋殼,由於鈣含量高,不僅不利於焚化,掩埋也難以分解,還會因牡蠣殼上的殘肉、腐敗等因素,產生令人退避三舍的臭味,使之淪為被堆置處理的農漁業廢棄物。然而,這些看似「垃圾」的農漁業廢棄物,在循環經濟概念興起後,已被視為極具產業應用潛力的原物料。

日期:2022-04-15

美食旅遊

亞果遊艇集團舉辦『青灣島嶼國際論壇』 建設澎湖成為國際永續觀光渡假島嶼

亞果遊艇集團結合產官學力量共同實踐澎湖青灣的開發案,舉辦首場「澎湖:永續循環之島」島嶼國際論壇,邀約與會各方菁英,透過熱烈的互動討論,交流個別領域的專業意見,並募集到有利後續發展澎湖青灣的建設性作法。

日期:2022-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