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現代社會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現代社會共有204項結果
生活消費

溫柔堅定 慢時尚

你是否想過,精簡衣櫃,讓服裝質量取代數量,也可以為地球盡一份心力?近年興起的慢時尚風潮,專注於以工藝製作精神,創造品質更好、使用壽命更長的「永恆系列」服裝與居家用品。致力於慢時尚的品牌,以質感物件發揮「少即是多」的哲學,滿足了注重永續環保價值,同時又渴望自我風格的消費者。

日期:2024-06-05

美食旅遊

我出去一下 西班牙聖雅各朝聖之路的呼喚!

西班牙聖雅各朝聖之路(Camino de Santiago)是一條古老神祕的千年朝聖道,每年吸引約30萬人前往,來自世界各地的行者,帶著不同理由步上朝聖之路,去年就有2399位來自台灣的朝聖者,完成至少步行100公里或騎單車200公里的旅程。這些在路上的人,透過徒步旅行尋找自己,也尋找答案。

日期:2024-05-29

科技

全球都在防紅色供應鏈,台灣無人機國家隊起飛!嘉義縣長翁章梁率團訪美,台灣技術驚艷全球

「當全世界都在阻隔紅色供應鏈,台灣有機會通過合作,把嘉義的無人機推向全世界。」嘉義縣長翁章梁率無人機國家隊,前往美國最權威的海陸空無人載具產業鏈展參展,替台灣無人機產業鏈增添國際能見度。烏俄開戰讓全球見識到,無人機在現代戰爭有舉足輕重地位,因此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於2022年8月在嘉義成立,要打造無人機國家隊,共同推動民雄航太園區,以及義竹大型載具測試場。

日期:2024-04-26

生活消費

生活裡的 聲音藝術

生活裡的聲音無所不在,無論是說話聲、雨滴⋯⋯都是聲響美學的素材。跟隨音樂家策展人的腳步,走進誘發心靈低語的展間、向聲音教練學習聲音藝術,或聽擬音師創作音效;聲音裝置藝術家更發揮創意,透過機械動力裝置創造聲景,踏上一段關於「聆聽」的奇幻旅程。

日期:2024-04-24

情感關係

現代人脫單助攻平台 約約伴戀愛顧問為找伴提解方

單身焦慮年齡下修?古人說「三十而立」,成家立業買房生子向來是「而立」與否指標。但現今社會,因薪資停滯不前、房價高漲等等種種大環境因素,讓許多初出社會的年輕族群提早擔憂成婚事宜,坊間就有業者創立年輕化交友平台「約約伴」,要為現代人找伴提出解決方案。

日期:2024-04-08

台股

士電今年股價119➝299元、華城342➝785元...還能繼續漲?達人解析4檔重電概念股「利多這時間才結束」

重電族群的政策利多要到2031年才會結束,那麽投資人為何要自己「覺得」高點已到?而且政策性補助是不容易轉彎的,加上用電需求是越來越大,而且越來越重要...

日期:2024-03-26

理財

老爸輕微失智,周遭都是覬覦錢財的人...預防長輩財產被移轉8個方法「房地產過戶法院會幫你把關」

生活中,充斥著詐騙資訊,在我國似乎早已不是一件新鮮事。

日期:2024-01-09

政治社會

「距離20公尺就回到環境溫度!」 太陽能光電板是否會導致熱島效應,效能、地點是關鍵!

太陽光電是否造成熱島效應,再度因選舉成為輿論攻防焦點。經濟部能源署組長林文信指出,熱島效應是發生在很大尺度、很大範圍的事,若是在都市屋頂設光電板,反而有助減緩都市熱島效應。林文信也說明,經工研院實地量測,一般來說,地面型光電板本身在日間因太陽照射,當然會與一般地面一樣會有溫度,但在距離光電板20公尺的位置,就會回到環境溫度,光電板下方溫度反而會比較低。這與光電板效能高低有關。學者陳正平分析,低效能太陽能板,因轉換為電能比率較低,轉為熱能加熱地表比率較高,易造成光電熱島效應;反之,高效能太陽能板轉換電能比率較高,反有機會造成光電「冷」島效應。此外,設置地點也是關鍵。學者林子平也分析,地面型光電因光電板、支架、地面都是人工材料,會比自然地表吸收更多熱量,釋放出較多熱輻射,使周圍氣溫微幅上升,但通常光電板常設置在建物較少的郊區,風速較大能有效散熱,不致產生嚴重都市熱島效應。

日期:2023-12-11

職場

打響自由市場旗號 書寫現代經濟學濫觴

亞當.斯密在巴克盧公爵資助下,書寫六年,一七七六年三月九日出版《國富論》,半年搶購一空;自此,《國富論》打開了一條現代社會的基本道路:保護私產、自由貿易、市場經濟、民主法治。

日期:2023-12-06

教育

小兒子從小外號是寶傑,成績卻不突出,在國二時找到學習動力,一路維持到研究所....如何幫助子女找到學習動力?

大女兒覺得讀書沒意義,他讓孩子放膽休學去蘭嶼打工;大兒子離家出走失聯三天,他竟能心平氣和地領人回來;還有辦法讓小兒子短時間成績猛進,同時保有對學習的熱情?《放手,不放養》作者許恆嘉為東海大學博雅書院思維探索導師,藉由本書,分享並記錄三個子女的教養過程和學生的成長故事,希望從這些珍貴的經歷與探索過程,讓我們理解「放手」的真義,也期待給每個父母親做為培育子女的參考,協助父母找到那條難以拿捏的界線。

日期:202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