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產值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產值共有2010項結果
生活消費

長家國際食品公司正式揭牌 長榮空廚與全家便利商店聯手搶攻國內鮮食市場

長家國際食品公司於今(27)日正式揭牌營運,由空廚業龍頭「長榮空廚」與「全家便利商店」共同出資成立,雙方宣布攜手跨足國內鮮食市場,今日揭牌儀式由長家國際食品公司董事長柯金成、總經理黃國龍,邀請長榮航空董事長林寶水及全家便利商店董事長葉榮廷共同主持。

日期:2023-12-28

政治社會

永續智慧花蓮是企業ESG最佳選擇

近年花蓮縣政府致力環境永續,落實「永續是花蓮的日常」理念,並獲國家建設卓越獎、台灣生物多樣性獎、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台灣企業永續獎獎項肯定,花蓮縣長徐榛蔚表示,淨零碳排是世界顯學,尤其地球暖化到沸騰的問題更是不可輕忽的議題,每個人都是地球上的一份子,也是永續的守門人與實踐者。花蓮持續進行全縣溫室氣體盤查、建置碳整合平台、廢棄生質能再利用、建立碳匯資料、開創綠、黃、藍碳潛力、公私運具全面電動化、生活型態轉型、推廣有機與友善環境耕作、農業部門節能輔導及太陽能光電布建等減碳作法,是企業ESG投資、青年菁英數位游牧的最佳夥伴。

日期:2023-12-25

科技

健和興搶充電樁、儲能商機,美、泰產線明年上線!今年獲利大減4成,為何還敢大舉擴廠?

台灣連接器大廠健和興端子(3003)看準電動車充電槍與儲能設備商機,赴美國、泰國兩地佈建生產線。健和興表示,這兩地產線明年Q1就會完工,Q2就能開始少量生產。

日期:2023-12-21

政治社會

台灣只剩下台積電跟半導體?童子賢談產業創新:若服務業走不出去 年輕人薪資很快就會到天花板!

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周四(12月21日)表示,台灣能夠揚名國際的產業,不應該只有半導體及資通訊等科技業,也不能只安於工具機或塑膠製品等傳產業的出口主力,應該要探索或培養更多有國際實力的服務業,例如生技醫療、文化創意及影視、金融服務業或百貨零售等。他指出,從愛爾蘭及芬蘭的歷史經驗來看,如果台灣在經濟發展或國際舞台上,過於依賴單一產業,若產業逆風來臨,整個國家經濟可能陷入五年、甚至長達十年的危機。童子賢強調,若觀察發達國家的狀況,服務業產值多半超過工業(製造業)產值,不僅美國如此,連中國也是如此。他也警告,若台灣的服務業無法走出台灣,「我保證,台灣年輕人的所得,很快就會看到天花板,上不去!」

日期:2023-12-21

政治社會

中國選前喊台灣構成貿易壁壘,藍稱「侯康配」可解決?學者提3管道:誰當選都該按步驟解決

中國在選前宣布認定台灣違反ECFA而構成貿易壁壘,引發藍綠對槓。藍營指台灣對中存在「不公平貿易」,稱「侯康配」當選可解決,綠營則反批違反WTO規範、揚言破壞ECFA的是中國,「侯康配」卻反過來幫中國批評台灣。學者吳大任研判,中國雖認定構成貿易壁壘,但仍提出3項管道欲解決目前爭議,其中最可能優先採行的是就現有機制啟動雙邊磋商,若雙方能在這個層面就解決爭議,雙方仍不至於走到終止ECFA的程度。吳大任說,中國雖選擇在選前宣布此事,不論依循何種管道,就實際執行面上,都不可能在1個月內完成程序,勢必得等到選後才處理。他也認為不論哪個團隊當選,選後都該謹慎處理。

日期:2023-12-18

國際總經

直擊杜拜COP28一場最有「錢味」的氣候峰會,讓永續投資更有利可圖     ESG二次革命來了

(今周刊1408)這是「巴黎協定」簽訂至今8年來的第一場檢討大會;這是一場全球金融業巨頭罕見齊聚的氣候峰會;這裡是COP 28的現場,面對不及格的減碳成績,各方熱烈討論⋯⋯,如何利用金融力量,催出第二波的ESG革命巨浪?

日期:2023-12-13

理財

我相信勤勞能致富,但我不信總為別人工作能成功!洛克菲勒給兒子的話:人生的財富與目標大小成正比

人生不是在計畫自己的成功,就是在計畫失敗。第二名跟最後一名沒兩樣。

日期:2023-12-13

傳產

踏遍全台22縣市、「創生教母」陳美伶:10年後中南部走到哪都人潮,地方創生就成功了

被譽為「創生教母」的前國發會主委陳美伶,2020年卸任後,走入民間成立「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踏遍全台22縣市協助創生團隊,紀錄在地故事。在她眼中,台灣推動地方創生5年有何成果?又面臨什麼挑戰?

日期:2023-12-12

政治社會

桃園市擴充醫療資源 王明鉅分享永續願景

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加劇,永續思維考驗企業的競爭力!身為國門之都,桃園市致力城市永續發展,接軌國際淨零軌跡,更因應「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藍圖」,致力推動綠色低碳生活。

日期:2023-12-07

國際總經

股市的「西升東降」現象 ——彭博證言:台股上漲是連結美國,不是北京

在「台灣是地表上最危險地方」話題下,台股仍然奮力前行,製造業回流,技術跟著美國升級,讓台股在地緣政治壓力中破繭而出,彭博看好今年漲幅上看20%,與陸股困境強烈對比。

日期: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