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產能規模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產能規模共有68項結果
台股

萬點存股、買250元台積電被當笑話,小工程師45歲提前退休:2022是台積最後上車機會,一張圖找便宜價

編按:作者徐世鑫(棒喬飛)五專畢業後曾到機車行應徵學徒被拒絕,參加政府職訓課程後獲得無線基地台測試人員工作,而後轉職到台北市光華商場擔任電腦工程師,並陸續任職於上市公司台達電子、技嘉科技、仁寶電腦。初期採取股票價差操作一無所獲,2009年開始訂下計畫,與女友合力認真存股。2011年存到430萬元,年領30萬元股利。2018年買屋自住,隔年實現年領百萬股利目標。棒喬飛在2019年台股上萬點時質押活化資產借錢出來,台積電從250元開始買,被別人笑說「借錢玩股票?找死?還買在台積電最高點準備套牢!」結果他從台積電2019年250元開始往上買,放到現在持續放著沒有賣。2020年45歲時正式離開職場。存股到現在手邊光台積電大概就有45張。

日期:2022-01-24

科技

為何台積電、聯電到中芯都進軍成熟製程? 三大原因及警訊全解讀

在晶圓代工漲價的趨勢持續下,龍頭們紛紛擴產,新產能多集中在明年下半年與後年開出。但在這場瘋狂擴充產能的競賽中,供不應求的狀況能否持續,晶圓廠榮景又有多長?

日期:2021-11-17

台股

聯電股價一周就急漲16% 今衝上63.4元新高! 外資回頭大買 散戶該怎麼看?

晶圓雙雄之一的聯電(2303),股價區間整理約兩個月後,隨著上周法說會端出不少利多,過去一周強勢表態,從上周四(29日)至今天,股價累計最高強彈16%。聯電股價不僅拉出連續三根紅K,今天盤中最高更翻揚逾5%至63.4元,改寫2000年第四季以來的紀錄,也就是創下近21年來新高。

日期:2021-08-05

科技

一則不起眼的重訊 揭露疫苗所帶來的商機 有郭台銘加持的台康 業績將展翅高飛?

台康生技16日重訊公告,為因應CDMO(委託開發製造服務)業務日益成長,以及為自有產品量產作準備,將投資8.925億元資本支出於產能擴充。台康這則公告並未引起太多投資人關注,不過,以台康目前是國內最具規模的生物相似藥及CDMO大廠,又加上有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入股加持,接下來這家生技大廠的擴廠及接單動態,將是台灣生技業擴展國際CDMO業務的重要指標,備受投資人矚目。

日期:2021-07-19

焦點新聞

「我們很清楚知道,如果用中國電池那就結束了」 電動巴士國家隊成運、華德,電池都來自這裡…

桃園客運維修站一場火災,燒出了「電動巴士國家隊電池芯來自中國」的議題,不僅業者急忙跳出來澄清,就連交通部都發出聲明,第一批通過審查資格的成運汽車及華德動能,使用的電池都來自日本,並無使用中國製電池芯。

日期:2021-03-12

台股

台股年前「洗三溫暖」、年後怎麼走? 金牛年抓波段、穩領息攻略!

即將到來的金牛年,台股仍有一番好光景嗎?四位投資贏家,分別從技術面判斷牛年開紅盤的起手式、從基本面分析還能繼續旺的夯產業,也點出指數高檔下,仍能安心持有的存股好標的。

日期:2021-02-08

政治社會

朝向「碳循環」與「水循環」最後一哩路 綠色創新推升價值翻轉 成為臺灣企業永續發展策略

知名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曾經指出,單以歐洲為例,二〇三〇年循環經濟商機將高達一.八兆歐元,加上歐盟執委會已於去年率先全球,宣誓全歐州將在二〇五〇年實現碳中和目標,更促使製造廠商加速建立涵蓋碳循環與水循環的資源供應模式,追求兼顧環境和獲利的綠色創新成長。

日期:2020-12-25

科技

美方壓力是主因?台積電赴亞利桑那州設廠 可能基於這3大考量

台積電(2330)今(15)日證實,將赴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消息一出,激勵股價大漲1.71%,以298元作收(開盤價297.5元);令人好奇的是,台積電為何選在此時,宣布赴美設廠,此決策背後,又是基於哪些考量?

日期:2020-05-15

科技

台灣晶技研發光感測器 成功打進一線手機品牌

2013年台灣晶技董事長林萬興觀察到智慧型手持裝置,包括iWatch、iPod、iPhone等產品越來越多,市場上對光感測器的需求很大,為了能切入這塊市場。向工業局申請光感測元件相關計畫,成功推出全世界最小的光感測器,體積小一倍以上、厚度只有0.8公分,甚至於2015年成功打進華為,帶進約十三億的營收。

日期:2019-12-30

台股

散熱股漲了一倍還能買嗎?>>後知後覺總比不知不覺好

可以預見的獲利商機如果要挑選2019年以來最火紅的科技關鍵字,5G當之無愧。過去9個月以來,光是5G的搜尋量就成長了3倍,就連中美貿易戰也將5G列為戰略高地。當智慧型手機、電腦、平板要上網,智慧家電從電視、空氣淨化器、淨水器、LED燈到智慧音箱通通都要接上網路,網路數據傳輸量大幅增加,只是,按照目前消費者對上網需求的成長速度,不到5年時間我們的4G頻寬將被塞爆,麥肯錫盤點了全球的頻寬使用情況。2019年被稱為5G元年,5G的誕生,可以預見將進一步改變我們的生活。

日期: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