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痊癒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痊癒共有393項結果
全台防疫報導

打輝瑞莫德納一勞永「疫」? 研究:免疫力持續一輩子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近日一項研究發現,人體在接種輝瑞(Pfizer)BNT和莫德納(Moderna)生產的新冠mRNA疫苗後,體內將引發「持續的免疫作用」,同時可能使人體在數年間保持抵禦新冠病毒的能力。

日期:2021-06-30

焦點新聞

挪威證實打新冠疫苗與死亡有關係!「4大建議」供接種者參考 醫:台灣老人家也適用

台灣近日長者施打AZ疫苗,死亡案例頻傳;雖無法確認他們的死亡是不是跟施打新冠疫苗有關,還是引起了大眾的疑慮,現在各縣市漸漸出現緩打潮的現象。對此,醫師邱正宏表示,根據挪威研究發現,施打新冠疫苗還是有可能造成死亡的,因此挪威的專家小組就提出「四大建議」;而邱正宏說這四大建議也適合提供給台灣的老人家,施打新冠疫苗前的一個參考!

日期:2021-06-23

健康

我吃這些藥、有這些慢性病史,打疫苗會有問題嗎?台大醫院QA專區解答一次看

台灣近期頻傳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猝死事件,導致國內出現疫苗緩打潮,為避免民眾恐慌焦慮,台大醫院特別設立COVID-19 QA專區,針對疫苗施打的常見問題釋疑,包括什麼人接種後容易發生血栓、吃那些藥不能打、那些慢性病史及過敏者不適合立即接種。

日期:2021-06-23

全台防疫報導

病患「呼叫鈴當服務鈴」!和平護理師沒刷馬桶衰被投訴 怨「別嘴巴挺醫護」

自國內疫情大爆發後,醫療量能急遽升高,第一線醫護人員身處在高風險中,忙得不可開交,卻還要忍受病患的無理要求。一名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的護理師指出,由於疫情緊張關係,雙北警戒升級至三級,護理師與家人自此沒了自由,然而,關在醫院的日子裡,病患卻把服務鈴當呼叫鈴,一不順心就投訴,讓護理師大嘆,不要只是嘴巴上挺醫護!

日期:2021-06-16

焦點新聞

莫德納、輝瑞皆屬mRNA疫苗!有「獨特的副作用」? 醫師:最常發生在這兩種人身上

接種AZ疫苗會有血栓的副作用疑慮,那打莫德納疫苗就相對安全許多嗎?對此,醫師邱正宏表示,莫德納和輝瑞都屬於mRNA疫苗,而根據美國研究指出,這種mRNA疫苗也有獨有的副作用,那就是「心肌炎、心包膜炎 」,且發生的年齡層,多半在16歲以上和年輕的成年人身上。

日期:2021-06-15

全台防疫報導

「老父重症走了...」確診兒病床上伴隨急喘啜泣 4歲童問:爺爺去哪了?爸爸要回來了嗎?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後,病毒傳播快速,社區感染擴大,許多人紛紛染疫,甚至轉重症後死亡;截至本月10日,本土疫情共奪走361條生命,當中藏著無數生死離別的故事。一名收治於台北慈濟醫院的確診男子,在得知老父因重症過世後,無法見上最後一面,顧不得自己還戴著氧氣面罩,躺在病床上失聲痛哭,醫護看了不禁鼻酸、紅了眼眶⋯⋯

日期:2021-06-11

焦點新聞

打AZ疫苗新增血栓案例 接種8天後牙齦流血、四肢瘀青

隨著AZ疫苗接種人數越來越多,不良事件通報頻率也漸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上周末兩天共有1萬7205人完成接種,共出現7例嚴重不良事件個案,包含一起接種8天後出現血小板低下的疑似血栓個案,目前正在醫院治療中。

日期:2021-06-07

全台防疫報導

別灰心,「自主封城」2周後才會看到成績!旅美台人談抗疫 給台灣10個忠告

去年COVID-19(武漢肺炎)在全世界疫情大爆發時,台灣因防疫成績亮眼,獲得了「防疫模範生」美名,然而時隔一年多,台灣也面臨了本土疫情快速蔓延的嚴峻考驗,澳洲墨爾本27日四度封城時,更以台灣為例,強調「避免像台灣一樣確診爆發」。一名在美國工作的台灣人,分享自身防疫經驗,也給台灣人10個忠告,希望大家冷靜下來,不要因為目前持續破百的確診數字而灰心,自主封城的成果「之後會看到的」。

日期:2021-05-29

政治社會

除了輕微發燒沒別的症狀,卻差點送命...一個從鬼門關回來的新冠故事,讀完可能會救回你一命

編按:曾獲「華人楷模年度人物」、馬來西亞拿督鄭博見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原本症狀輕微、在家自我隔離的他,染疫14天後病情急轉直下一度命危。從鬼門關走一遭回來,拿督鄭博見公開染病全過程,他以自身經歷奉勸確診病患一定要做血液和肺部X光檢驗,了解自己的真實病情。 事實上,台灣與國外都曾發生多起COVID-19 患者,猝死在家中的悲劇,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說明,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如果合併「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該患者的症狀會讓許多醫師大感驚訝,原本認為這些缺氧的人應該已經處於休克狀態,但他們往往卻意識清楚可以正常應答,甚至還能滑手機。由於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要送進急診時,往往已經太遲了。 然而,在疫情延燒時期,冒然衝急診是很危險的舉措,那麼,在家自我隔離的確診者,該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出現「隱形缺氧」呢? 黃軒醫師強調,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德國研究顯示,COVID-19確診者中,只有32%會出現「隱藏缺氧」症狀。另外,出現合併隱藏缺氧症狀的染疫者死亡率只有18%,甚至比出現合併典型呼吸困難衰竭症狀的染疫患者死亡率約30%,還要來得更低。 黃軒醫師建議, 若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不安心,可以考慮購買「血氧濃度計」或是有些智慧手錶就有提供血氧偵測功能,若低於90%就要提高警覺。 美國的作法也很值得參考,一開始由醫護人員確認輕重症、分艙分流後,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在家自我隔離期間,由家庭醫師遠端視訊看診、隨時掌握病情,這也值得台灣借鏡。 最後,再次提醒,此時千萬不要輕易衝急診室,不但讓醫療量能負擔加劇,由於急診室可能充滿各種變異病毒,不小心帶病毒回家就得不償失囉。 以下是大馬拿督鄭博見染疫的親身告白:

日期:2021-05-24

全台防疫報導

沒病床、醫療滿載、重症病患淪人球 篩檢爆量的急診室怎麼了? 一文詳解確診後的安置流程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大,自去年起本土案例已急速飆升近4000例,考驗台灣一整年的防疫部署。

日期:2021-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