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社區的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社區的共有471項結果
生活消費

面對代代木公園的低調奢華

疫情解封後,身邊的朋友們紛紛蜂擁至東京、京都或北海道,一年內數次來回的所在多有,我也成了「返鄉」人潮之一。在許多人心目裡,萬事合宜的日本,是夢想中第二個家,而我在此多數的旅館體驗也都是美妙的,就算入住過硬體不怎麼樣的地方,服務上總能大為加分,令心情愉悅。

日期:2024-02-21

職場

學富╱創富╱享富 我的富足密碼

(今周刊1416-1417)成就富足人生的密碼是什麼?在追求富足的道路上,還缺少了哪些必要配備?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不同的際遇處境、不同的生命階段,也會有各自不同的解答。一份調查、十個故事,讓我們循著富足路徑向前行!

日期:2024-02-05

科技

千金股聯發科搶人才新招!砸90億蓋新竹5000坪新地標 走出高鐵新竹站就到辦公室 原來蔡董有這些打算

IC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於周二(1月30日)舉行新竹高鐵辦公大樓的開工動土典禮,位置就在高鐵新竹站正對面,過馬路就到,是2022年聯發科取得70年開發經營權的高鐵新竹站專二區地段。這塊土地佔地5252坪,是高鐵新竹站周邊少數尚未開發的基地。 聯發科將投入約90億台幣,興建地上17層、地下五層的研發辦公大樓,將可以容納3000人,預計2027年完工,將可望成為新竹地區的新地標,也將是聯發科未來的重要研發戰力所在。

日期:2024-01-30

理財

國外貧富差距比台灣還大,為何台灣人特別痛苦?2個原因「開Toyota和保時捷都住同一個社區」

編按:根據瑞信研究所(Credit Suisse Research Institute)公布《2023年全球財富年度報告》(Global Wealth Report 2023),人均財富國家排名,第一名是瑞士68.5萬美元,第二名美國55.1萬美元,香港排名第三55.1萬美元、居亞洲第一,第四名是澳洲49.9萬美元,台灣則為第15名約27.4萬美元,勝過德國(25.6萬美元)、南韓(23萬美元)。對比財富中位數排名,第一名是比利時25萬美元,第二名澳洲24.7萬美元,香港同樣排在第三名20.2萬美元,台灣排在第12名、10.8萬美元,略高於美國(10.8萬美元)、日本(10.4萬美元)、新加坡(9.9萬美元)和南韓(約9.3萬美元)。兩表相比,可以看出該國富豪與中產階級的財富差距,美國的貧富落差最為驚人,人均財富排行第2、中位數卻掉到13名,比值超過5倍,美國富豪財富可見一斑,少數富豪即可撬動整個國家平均值。瑞士財富差距比值也超過4倍,澳洲、紐西蘭、英國則約為2倍左右,比利時則相對均富,比值不到1.5倍。相比之下,台灣富豪和中產階級財富比值僅為約2.5倍,貧富差距不算太大,那為什麼台灣人相對剝奪感「體感」這麼高?

日期:2024-01-30

政治社會

面對老化,你做好準備了嗎?《學老誌》第二期於北大退聯會正式發表,鼓勵退休教職員健康學老

臺北大學退休教職員聯誼會第5屆第1次會員大會於2024年1月6日,假臺北大學民生校區教學大樓九樓舉行,現場貴賓雲集,包括林鍾沂會長(前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臺北大學校長李承嘉、前校長薛富井教授、前校長林道通教授、副校長陳達新等皆親自出席。會中並邀請社科院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進行專題演講,主題為「從高齡服務到高齡雜誌的創刊 — — 臺北大學社會實踐的回顧」。

日期:2024-01-09

政治社會

他們用與時俱進的公益能量,讓生命不再被漏接 愛心演化論

(今周刊1411)政府不斷強調要建構「社會安全網」,但真正走近社會邊緣,就會發現這張網不可能疏而不漏。活在邊緣、生在邊緣的人們,守著自己的故事、人生,為生存搏鬥著,一群經年累月「走近邊緣的人」,則陪伴著他們,試圖用各種方式,讓愛心演化,殫精竭慮創造影響力,細細補起社會安全網的破洞。

日期:2024-01-03

情感關係

無數老母親為了孩子能兼顧事業與家庭,再次投入顧孫的修羅場...心理諮商師:隔代教養也需要愛與肯定

進入職場的女性變得更多,如今也迎來了女性握有一定話語權的時代,理所當然地,女性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也變得更加多元,不過,更讓人訝異的是,不論是以前或是現在,女性在家庭裡扮演的角色依然沒有改變。那麼,這一切究竟是為了誰而改變的呢?我也曾產生這樣的疑問,但無論如何,我都需要一位救星來分擔我一個人無法負荷的育兒生活,那就是我的母親。

日期:2023-12-27

房地產

社區營造是什麼?信義房屋成功案例,帶你一起走入共生計畫!

你有聽過「社區營造」嗎?對於現代人來說,「社區營造」的主要核心概念是建立和促進一個共同體,讓社區成員能夠共同參與、合作、互相支持,以創造更健康、更繁榮的社會生活環境。也就是說,可以是透過各種行動,來落實讓共同經營的社區(故鄉)生活更好。由於「社區營造」通常與地方創生息息相關,如果你對於「社區營造」還不是這麼了解的話,不妨就透過本文來認識吧!

日期:2023-12-20

健康

提前布署感染管制,無懼百年大疫威脅 細菌病毒全年無休,借鏡以國疫苗政策

COVID-19在過去三年多來讓全球人仰馬翻,重創經濟,也暴露出感染管制上的潛在風險,COVID-19新冠疫情不僅帶來重症、死亡威脅,許多人在確診痊癒後仍因長新冠困擾。面對不斷變種與潛伏的疫情,全民唯有攜手落實「感染管制」,才能降低、甚至阻絕疫情衝擊。

日期:202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