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提前布署感染管制,無懼百年大疫威脅 細菌病毒全年無休,借鏡以國疫苗政策

提前布署感染管制,無懼百年大疫威脅 細菌病毒全年無休,借鏡以國疫苗政策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主任陳宜君

楊雅馨

健康

2023-12-19 09:00

COVID-19在過去三年多來讓全球人仰馬翻,重創經濟,也暴露出感染管制上的潛在風險,COVID-19新冠疫情不僅帶來重症、死亡威脅,許多人在確診痊癒後仍因長新冠困擾。面對不斷變種與潛伏的疫情,全民唯有攜手落實「感染管制」,才能降低、甚至阻絕疫情衝擊。

新冠病毒在全球不同的演化,在2002年11月首度演化成致命的SARS病毒,最終造成約30個國家淪陷,台灣也是其中之一。2003年4月24日台北市政府下令和平醫院封院,希望藉此管控疫情,仍造成346人確診,73人死亡,其中有7名醫護人員殉職,成為台灣人心中的痛!

 

「這也是台灣,在21世紀面對的第一個新興傳染病的血淚史,為此,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更瞭解到醫院感染管制的重要。」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主任陳宜君說,在SARS過後,疾管署要求醫院每年進行新興傳染病防治準備及演練,逐步奠基台灣的醫院感管制度、成果領先許多國家。

 

平日落實各項感管措施,並適時提升強化,以因應新興傳染病,是阻絕疫情最符合效益的方式。

 

「很多人會覺得防疫、感染管制很花錢,事實上並非如此,」陳宜君說,以治療COVID-19病人而言,單就藥物,Paxlovid的藥價為21979元,Molnupiravir為21698元,Remdesivir每劑為11743元,且每次療程需4至6劑,這尚不包含醫師診察費、病人住院、隔離衍生的其他醫療費用,反觀口罩每片才5至10元不等,350毫升的75%酒精約45元,哪一種划算就很清楚。

 

防疫決戰於三大環節

 

COVID-19於2019年12月爆發,2020年1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即宣布將COVID-19疫情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台灣有了SARS的前車之鑑,主管機關嚴陣以待、各家醫院感染管制更自動上緊發條,陳宜君指出,面對疫情,政府必須在社區還沒出現大量病例、死亡個案前就提前布署,每個決策影響的不只是民眾生命安全、還會牽動產業與經濟發展、國際局勢,相當不容易。

 

在〈2020年全球GDP成長率〉報告中,美國為負2.8%,日本負4.2,台灣在逆勢中仍有3.4%成長,表現相對亮眼。

 

台灣防疫決戰於三大環節,包括邊境、社區、以及醫療。陳宜君進一步說明,建立邊境防線,阻絕病毒於境外,避免境外移入個案造成疫情擴散,政府建置「入境檢疫系統」、「防疫追蹤系統」以及「電子圍籬系統」透過檢疫、隔離等措施盡可能阻絕疫情進入社區。社區防疫,實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確診民眾居家隔離、密切接觸者居家檢疫等措施,甚至2020年大甲媽遶境延期舉辦等。

 

在醫院,醫療人員照顧好COVID-19確診個案,避免病人的病情走向重症、死亡,安定民心是很重要的一環,一旦死亡案例一個接一個出現,社會集體恐懼便會急遽上升!

 

積極認真防疫且即時啟動非常重要。

 

新冠對經濟、壽命衝擊

 

她進一步說明,以2022年歐美國家染疫率約近三分之二人口數估算經濟衝擊,在「直接醫療成本」需329億元(佔GDP 的0.1%),「間接醫療成本(泛指生產力損失)」為2000億元的(佔GDP的0.8%)。以2022年底疾管署公布之全台灣染疫人數帶入模型計算,因為有效的防疫使得「直接醫療成本」降為67億,在間接醫療成本則為912億元。

 

這代表,有效的「防疫相關措施」,不僅能挽救無數寶貴的生命,也可以拉升0.5%的GDP。

 

再來看一個數字,根據《JAMA》2022年發表〈美國與21個國家之2019年與2020年平均餘命報告〉顯示,美國平均壽命下降1.87歲,台灣則上升0.53歲,台灣平均餘命2022年才開始產生衝擊,縮短了1.16年。這也說明一件事,防疫與其他領域最不一樣的地方,「感染管制只靠一個人、一群人、一個國家是不夠的,因為病菌容易藉由人口移動、密切接觸,趁機跨界、鋪天蓋地的影響人類生命,」陳宜君說,必須全民、全球一起攜手防疫。

 

以色列、美國疫苗政策 值台借鑑

 

在疫情初期,台灣積極的以「非藥物介入措施」(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NPIs)阻絕COVID-19疫情在社區爆發,撐過無藥物、無疫苗階段,國人的生活及社會運作,相對於其他國家,影響算是少的。

 

然而,當英國人於2020年12月8日接種了第一劑COVID-19疫苗,全球也陸續展開接種計畫時,「台灣卻遲遲買不到COVID-19疫苗,」陳宜君回憶說,直到2021年3月3日,國內才有首批11.7萬劑的AZ疫苗!

 

而台灣「防疫神話」在短短的數周內被瞬間破滅,2021年5月爆發的社區疫情,連續每日數百確診病例,對國人的健康、心理衝擊影響甚大,如果台灣的疫苗接種時程當時能提早,歷史是不是會改寫,就像2003年SARS的衝擊,當年3月第一時間,台大醫院守住第一波疫情,台灣在初期就成功阻絕疫情,4月卻因為數家醫院內的群聚感染缺口,醫護人員確診甚至死亡,導致疫情一發不可收拾。

 

對此,陳宜君表示,各醫院除了要重視院內的感染管制,政府也應該好好檢討並積極提前規劃疫苗、藥品等決策。她舉以色列為例,以色列在疫苗還未取得美國緊急授權前,就以高於美國採購價5成的價格搶貨,成為當時全球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國家,也是宣布最早解封的國家;而美國疫苗的採購量則為全人口的4、5倍。

 

陳宜君主任呼籲大眾-打疫苗、勤洗手。

 

感染管制是醫院最重要的基石

 

醫院的「感染管制」鏈結社區的公共衛生及邊境防疫之重要的一環,不僅是為病人建立安全就醫環境,也是安全健康的社會的基礎。陳宜君輕嘆說:「光喊口號是沒用的,健保給付等制度遲遲不調整,新傳染病大爆發且全球散播越來越快,未來還有誰願意繼續默默地守護台灣。」

 

「2020年1月21日開始,台灣進入COVID-19新冠疫情時代,至今,你們都還好嗎?轉眼已邁入第四年,期待社會要長期保持警覺是困難的,」陳宜君提醒,面對COVID-19病毒不停的變身,我們必須不變的是落實——打疫苗、勤洗手、戴口罩。

 

延伸閱讀

勞工退休金VS勞保老年給付,有什麼不一樣?拆解勞退新制的計算方式:簡單1招,最大化自己的退休金

2024-04-08

重大決策不再「一人說了算」?鴻海有意導入輪值CEO制度,知情人士透露:互相制衡,避免過度集權

2024-04-11

新制勞退分紅最新績效!勞退基金前2月收益率4.32%、勞工帳上多1.38萬...勞退帳戶餘額怎麼查?

2024-04-01

別光下指導棋、老是要員工先檢討!新時代領導人需要做到這4件事

2018-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