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神經系統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神經系統共有246項結果
健康

小酌也不行?最新研究:只要飲酒就會危害健康 中醫傳授養生三穴位 輕鬆解酒又護肝

醫字從酉,酉就是酒,古代中醫雖會以酒當藥引,但對於酒精造成身體的危害,也有一套獨特看法。幾杯黃湯下肚後,除了能以藥方調理外,按壓身體穴位、日常勤做健身操也有助於緩解宿醉症狀。

日期:2021-08-18

全台防疫報導

50歲以上7/16開打疫苗,AZ為主、莫德納「等此時」!常見肌肉酸痛學1招緩解

新冠疫苗大規模接種速度再加快,目前開放民國92年以前出生(18歲以上)民眾,可在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上登記接種意願,而先前已登記意願的50歲以上成人,7月13日至7月15日收到簡訊通知後就能進行預約,7/16起開打,不過,未來3週均為AZ疫苗,第4輪或以後才會接種到莫德納疫苗。

日期:2021-07-12

全台防疫報導

200萬人預約登記,第9、10類疫苗接種!18~64歲有這些慢性病都能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即日起,開放全國第9類及第10類對象意願登記,其中第9類對象為18-64歲具有易導致嚴重疾病之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第10類對象為50-64歲成人。針對外傳打AZ接種速度較快?陳時中回應表示,目前登記踴躍,預約施打人數已達200萬人,但意願登記並不是排序,對於意願的改變都會給予尊重。

日期:2021-07-09

科技

未來十年 台灣設樁數量十倍速成長 充電樁戰國時代來臨

二○二○年,台灣電動車銷售數量年增率八四%,應運而生的充電樁市場也將逐步起飛,十年內,全台充電樁數量可望十倍成長,台灣充電樁生態圈也將蓬勃發展。

日期:2021-06-30

健康

遲緩、面具臉、步伐變小 這些都是發病警訊 從「腸」計議 避免巴金森氏症禍從口入

巴金森氏病受環境、飲食與壓力等共同影響,少數患者擁有家族基因突變的遺傳史。顫抖雖是巴金森氏病常見症狀,但及早治療仍可保留一定的獨立自主生活能力。

日期:2021-06-23

焦點新聞

年長者打AZ死亡案件頻傳! 羅一鈞:病毒不會等疫苗打完...才來爆發群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記者會上,有媒體提問,目前疫苗施打後死亡的個案,當中有三例死者皆患有「阿茲海默症」,這跟疫苗是否會有關連性呢?會不會不建議有這類疾病的患者不要去接種?對此,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並沒有相關的研究報告顯示,有阿茲海默症的患者,施打疫苗後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甚至導致死亡;他也呼籲,施打疫苗還是可以有效的預防重症和降低死亡率,對於高齡長者更是顯著,要大家儘快去打疫苗。

日期:2021-06-17

職場

席捲全歐的革新浪潮:懂得領導自己的人,才能領導別人

「只有能夠領導自己的人,才能領導別人。」為了讓自己更不被其他人的意見所影響,自我領導非常重要。當我知道自己是誰,是什麼支撐著我時,我就能負起責任。可是如果我沒有這個能力,我就會將責任推到別人身上,於是無論發生什麼都是別人的錯……

日期:2021-06-15

職場

過度的噪音讓大腦超載,5個方法解救你瀕臨崩潰的精神狀態

現在停下來,聽一聽周遭的環境。你聽見什麼聲音?音樂?手機鈴聲?還是電視機或收音機傳來播報新聞的聲音?

日期:2021-06-04

健康

這些病反覆發作,都是體濕惹的禍!

台灣氣候濕度高,濕氣容易入侵體內,且濕性重濁,還會與寒、熱結合,最為棘手。中醫認為,濕氣長期累積在體內,容易導致倦怠無力、關節痠痛、腹脹腹瀉、皮膚瘙癢發疹等各種病症;另外,還有許多人用盡各種減肥方法依然瘦不下來,也有可能是濕氣惹的禍。

日期:2021-04-15

健康

心血管疾病、帕金森氏症 與腸道細菌有關 從「腸」護「腦」 養好菌勝過吃補吞藥

腸道菌叢與免疫疾病、代謝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神經退化性疾病、癌症等有密切關聯。人如其食,你怎麼吃造就了你,下次吃東西前,記得先想想「肚子裡的腸道菌叢」。

日期: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