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突變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突變共有300項結果
政治社會

罕病基金會成立25周年,「罕見25新樂園」包場兒童新樂園,2500名罕病家庭、企業志工圓夢同歡

為慶祝成立25周年,罕見疾病基金會於周六(6/1)在台北兒童新樂園包場,舉辦「罕見25新樂園」嘉年華會,邀請超過2500人參加,包括450個罕病家庭及企業志工成員同歡。此次舉辦的25周年活動,讓罕病家庭能夠輕鬆享受遊樂設施和美食,主辦單位更安排了夜間包場和煙火秀,為參與者創造了一個難忘的夜晚。

日期:2024-06-03

健康

婦腰痛就醫竟癌末「2年後病逝」,醫追蹤7兄妹4人罹癌!為何陳晉興說做基因篩檢不如做這檢查更有用?

台灣每年新增1.7萬人罹患「肺癌」,造成罹癌原因不只是因為菸害,有專家指出若30年暴露於空汙,風險比每天吸1包菸還高。日前就有一名婦人因為腰痛就醫,原以為是單純腰椎間盤壓迫神經,沒想到竟然癌末,醫院對其兄弟姊妹追查,發現7名手足竟然4人也都罹癌。

日期:2024-05-06

健康

52歲事業高峰罹癌!婦科名醫林禹宏告白:「每天5點半起床、工作到晚上12點」我不要再過這種生活

編按:52歲,在醫界同儕和病人間都頗有名氣的婦產科名醫林禹宏醫師,在事業高峰之際,突然被診斷出白血病,人生目標被迫中斷,活下去,變成他唯一的目標。經歷化療—復發—骨髓移植—12個月的等待肺臟—7度肺炎—2個月的葉克膜、肺臟移植……5年驚濤駭浪、瀕臨死亡的抗癌歷程,最後奇蹟似的活下來……閱者無不動容。書中記錄著5年來經歷病魔的折磨、抗癌的治療過程和家人一路傾力陪伴、支持的心路歷程。即使困難重重,但只要抱持希望、樂觀態度去面對,才有機會迎來曙光。

日期:2024-04-19

生活消費

花蓮7.2地震災情、鐵公路資訊不斷更新!9死946傷...天王星大樓受困老師尋獲「為救貓不幸罹難」

7:58左右花蓮地區發生有感地震,震央位在花蓮縣政府南南東方25公里處,地震深度15.5公里、規模7.2,花蓮縣地區最大震度6強,隨後08:11再次發生餘震,地震深度5.5公里,規模6.5。依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晚間7點公布地震最新傷亡人數,目前全台累計9死946傷137人受困。晚間天王星大樓傾斜角度又增加5度,為避免大樓倒塌發生意外,前進指揮所晚間7點多已退到200公尺外。而深陷坍塌大樓中的花蓮高農32歲女老師,晚間已尋獲,據了解本來強震當下已經順利逃出,但事後為了救貓重回建物內,不幸未能逃出。中央氣象署地震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這是25年前921大地震以來(規模7.3)最大地震,未來3天仍可能發生6.5以上地震,因為能量不會一次就釋放完。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陳建仁10點將赴花蓮視察,立法院副院長傅崑萁在臉書寫道,花蓮列車全面停駛,鐵路崩毀可能要搶修3到5天才能通車。他說,目前公路交通也已中斷,大清水隧道坍方,因此無法走蘇花前往花蓮,而台北飛往花蓮的飛機,今天也沒有班次,目前先從羅東趕回台北,可能走中山高速公路從高雄屏東繞回花蓮。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往花東的鐵公路全部中斷了,現在正在調度海運接駁。目前台北快輪10點半已經從基隆港開往蘇花,可以提供200多個車位的載運輛,未來將提供蘇花海運接駁。至於新台馬輪因為碰上清明疏運高峰,明早起才能緊急調度新台馬輪到花東協助人車疏運。

日期:2024-04-03

健康

31歲大腸癌末期,台大醫師切開腹部又闔上「整個肚子都黑了」...他如何奇蹟痊癒,一路活到85歲?

新陳代謝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甚至是癌症、精神疾病等,看似原因各不相同,但最新醫學研究發現,這些疾病都和細胞中的粒線體受損息息相關。幸運的是,只要透過飲食、運動、作息、磁場與日照,修復粒線體就可以從細胞開始,重拾健康。

日期:2024-03-13

科技

上醫治未病-預防醫學在台灣

比起治療疾病,預防醫學更能早一步救命、省下數千億支出,政府有責任帶動預防醫學產業在台發展與茁壯。

日期:2024-02-27

房地產

又為買房吵架了...先生只想租屋不想背房貸,房價越來越高「何時才有個家」...該怎麼和另一半溝通?

我們常因為是家人所以覺得不需要拐彎抹角,直指對方的弱點核心,令其無法辯駁,這樣的結果只會造成更大的衝突和裂痕。

日期:2024-02-21

健康

年後減重》過年吃胖的小凸肚該怎麼減?資深營養師激推4食物:打開「燃脂開關」減少慢性發炎

「為了瘦小腹,三餐不吃白飯,還吃水果補充營養,每天努力多走2000步,為什麼鬆鬆垮垮的肚子還是消不掉呢?」擁有20餘年資深經歷的陳偉營養師表示:燃燒內臟脂肪的關鍵不是少吃多動,而是吃好、吃對、吃飽就能營養瘦!

日期:2024-02-18

保險

健保癌症NGS檢測最快這時上路!單一癌症「終生給付1次」、適用2大時機,將納入19種癌別

次世代基因定序(NGS)今年第二季將正式納入健保,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預估,最快5月上路,檢測時機預計為癌症確診時,或第二、三線治療失敗後,單一癌別終身給付一次,相關預算最高10億元,預計涵蓋非小細胞肺癌等19種癌別,實際給付癌別仍待2月6日專家會議共識。

日期:2024-01-21

科技

台灣「精準醫療」4大優勢!對症下藥讓患者不必嚐百草 國衛院多方合作強化軟實力 精準治療讓醫療資源最大化

近年全球「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產業快速發展,透過科技化的基因定序,讓醫師能對症下藥,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造福更多病患。2021年,台灣被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評選為「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亞太區第2名,顯見台灣已乘上「精準醫療」的航空母艦,走入偉大新航道。

日期:202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