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符號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符號共有321項結果
科技

數位奢侈品時代:砸大錢買的NFT怎麼炫耀?這家美國珠寶商用這招「把NFT變黃金珍珠」

英國大文豪王爾德有句名言:「虛情假意往往比真愛更動人」,鄧小平說:「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順著這兩句話來思考,是不是也可以說:「不管虛擬或實體,所有的價值都來自炫耀」。

日期:2021-10-28

國際總經

每周工作120小時、睡工廠地板…曾因「職涯痛苦期」掉淚的他,3年後身價狂飆成地表最有錢男人!

2021年1月,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的淨資產,來到1850億美元,「超車」亞馬遜執行長貝佐斯,成為全球首富,且截至10月27日,馬斯克仍保持領先,淨資產進一步擴增至2870億美元,穩坐「地表最有錢男人」寶座。

日期:2021-10-27

教育

中年人有多窮,補習班老師都知道!當媽以後才會懂:對孩子揮金如土,自己窮到吃土

無論爸爸或媽媽,改變我們命運的不一定是知識,更有可能是「孩子」。學校沒有教會我們的認真與拚搏,孩子能讓我們輕鬆做到;社會沒有教會我們的自律和節儉,孩子能讓我們快速實現。在別人身上沒有發現的貧富差距,孩子能讓我們在自己家裡果斷找到。

日期:2021-09-14

生活消費

台灣史首次氣象預報,出自140年前「打狗」的一面旗 一文揭示台灣最早如何警示風災

台灣準備迎來5年最強颱風,強颱璨樹上午中心位置已抵達鵝鑾鼻的南南東方約200公里海面上,以每小時13轉20公里速度向北前進,由於結構扎實,颱風中心通過的地方風雨強大。每逢風災,氣象局以電腦預測颱風動向,並用精美的颱風動向圖警示民眾,透過網路和電視即時關心颱風動態和警報,已是現代人生活記憶;近年,更因手機使用普遍,政府防災警訊針對國家級的警報及景訊通知,也會經由4G系統以簡訊即傳送至用戶手機。在過去,在沒有電視、電腦的時代,颱風來襲前要如何通知民眾天氣資訊並提出警訊呢?

日期:2021-09-11

政治社會

富爸病床上「點頭」拍片立遺囑 4000萬遺產全給大兒子...法院判「無效」!律師揭翻盤關鍵

南部一名大地主擁有總價約4000萬的不動產,想把財產全部都給長子的他,因病重緣故無法自行立下遺囑,因此找來律師代筆,在全程錄影下,由律師宣讀代筆遺囑,該地主「點頭」同意後完成。不過,對於遺產全給哥哥這樣的決定,二兒子感到不服,在父親過世後向法院訴請遺囑無效,台南地院判次子勝訴,應由繼承人共同擁有遺產。

日期:2021-08-30

焦點新聞

來自立陶宛的感謝信 「87筆善款全來自台灣!」

繼美國、日本贈台疫苗後,22日立陶宛政府也宣布捐贈台灣2萬劑AZ疫苗。暢銷作家張瀞仁28日在臉書以「來自立陶宛的感謝之一」寫道,收到立陶宛高風險懷孕中心來信,對方表示收到87筆捐款全部來自台灣,令機構人員驚喜又開心:「你們的善款也將拯救立陶宛人的生命,非常感謝!」。

日期:2021-06-29

生活消費

是你嗎?傳LINE愛用「地雷符號」曝潛藏長輩性格 其中一種讓人崩潰「看到秒封鎖」

與親朋好友聊天的時候,你有不自覺愛用的特定符號嗎?有的人喜歡在話裡頻繁使用驚嘆號,有的則是偏好在句尾加上表情符號或貼圖,不過有2種文字符號,似乎不那麼討喜,甚至可能引起話語理解上誤會,這2種符號被不少網友公認是長輩們的「愛用符號」,到底是哪2種呢?

日期:2021-06-22

政治社會

中國對台資訊攻擊模式的演變與趨勢

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分析,中國對台資訊攻擊模式的演變與趨勢。

日期:2021-05-31

個人成長

當九歲的兒子對校長室的大人怒吼:「去死吧!」 身為心理學家的我,沉痛思考究竟對孩子的童年做了什麼?

孩子在降臨人間以後,便開始接受一連串有如地獄般的學習考驗,簡直就像人類希望透過基因工程,將孩子塑造成學習能力非凡的神童。他們變成了一部又一部的學習機器……。

日期:2021-04-27

個人成長

只要懂得讓孩子發揮這三項直覺本能,教育可以好好玩

好奇心驅使兒童接觸及探索新事物,玩樂力驅動他們練習技巧,社交力讓兒童們所學的知識像野火一般傳遞給其他兒童;孩子不該被現代僵化的制式教育阻撓自由學習的天性。

日期:20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