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習近平連任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習近平連任共有13項結果
理財

中國超額儲蓄遽增,民眾還有錢!?

經濟短期具爆發力,長期需注意債務問題

日期:2023-03-17

國際總經

大咖動向 躲開中國 華爾街大戶Q3明顯減持陸股ETF 達里歐示警:共同富裕嚇跑外資

20大後習近平連任,政治動向成為中國金融市場主要變數,達里歐示警,未來8大危機形成中國危險風暴;過去熱擁中國科技股的老虎環球基金,則傳出將減少對中國風險部位。

日期:2022-11-23

中共20大 特別報導

10/22那一天胡錦濤「被離場」對話,日本唇語專家解讀出爐!隔壁的對他說了「這7個字」

中共20大10月落幕,然而在閉幕會上,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被離場」的畫面,引發國際關注。官媒新華社稱胡錦濤是因為身體不適才提前離場,受到不少質疑。有日本媒體11/9曝光「內幕」指出,胡錦濤當天是想看曾經指定的「接班人」胡春華有沒有在新一屆領導名單裡面,遭到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心腹栗戰書阻止。唇語專家分析指出,當時栗戰書對胡錦濤說「別看了!都決定了」。

日期:2022-11-10

中共20大 特別報導

習近平這樣對待恩人!胡錦濤被架走前「最新2分鐘」影片曝光,眼神洩答案:根本非健康問題…

中共20大週六(10/22)閉幕,中國前領導人胡錦濤在會議中無預警被架離會場,除了早前廣為流傳的影片外,週一(10/24)新加坡媒體「亞洲新聞頻道」(CNA)曝光「被架走前約2分鐘」的影片!據了解,當時是上午11時15分,20大閉幕會前半場投票結束後,開放中外媒體進場拍攝。

日期:2022-10-26

國際總經

20大/習近平打破鄧小平3歷史決議、成毛澤東後第2位「領袖」!連任總書記演說:開放大門只會越來越大

中共一中全會週日落幕,中午公布習近平確定3度連任總書記,《日本產經新聞》報導,可以確定鄧小平當年制訂的「歷史決議」,包括「禁止搞個人崇拜」和黨內「集體領導」與「任期制」原則已經遭棄。《日本產經新聞》提到,從習近平2012年上任後,透過所謂「反腐敗鬥爭」排除政敵,為「1強體制」鋪路,直到今年4月為止,總超過470萬名共產黨和政府幹部遭立案調查。在本次舉辦的20大會議中,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田培炎,稱習近平為「眾望所歸的人民領袖」,陸媒包過新華社、人民日報也稱他為「人民領袖習近平」,成為繼毛澤東後第2位獲得「領袖」稱號的領導人。

日期:2022-10-23

中共20大 特別報導

習近平連任總書記、政治局常委亮相!胡錦濤20大被離場,2分鐘影片看習如何對待「恩人」

中共20大週六(10/22)閉幕,上午進行內部投票通過黨章修正案及政治報,並選出新任中央委員與候補委員及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但最受矚目「名場面」,不只有李克強、汪洋的意外出局,另外中國前領導人胡錦濤,甚至在會議中無預警被架離會場。而中共一中全會週日(10/23)上午選出習近平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打破任期限制,正式開啟執政的第三任期。一中全會上選出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是未來五年最高領導層,他們分別為習近平、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以及李希。除了蔡奇之外,其餘人選符合《華爾街日報》預測,而李強排名習介紹第一順位,應該會接任總理職務。

日期:2022-10-23

國際總經

中國GDP能保2就偷笑?中國最準分析師、中共國師一致悲觀:經濟下墜速度恐快於多數人想像

10月16日,俗稱「二十大」的中共第二十屆全國黨代表大會即將於北京召開,並確立常委會人選。外界預期,中國未來5年的總體政策也將由此定下基調。但,無論「習皇帝」連任與否,不少權威經濟學家指出,二十大後的中國經濟,恐都難以避免走向「平庸」的命運,而曾經引領亞洲數十載的「中國世紀」,也或將因此迎來終結⋯⋯。

日期:2022-10-05

國際總經

中共20大倒數,股市也要維穩...傳北京下令「禁大量拋售股票」 知情人士證實:政治上很敏感

兩名知情人士透露,中國證券監管機關最近通知一些基金經理人和券商,在下月中共「二十大」登場前,避免大規模拋售股票,以免市場大幅波動。

日期:2022-09-28

國際總經

北京連500元月餅都要管,中國銀行業倒債地雷連環爆!債主不還錢、大股東又掏空銀行,金融風暴剉咧等?

群眾集體拒繳爛尾樓房貸,房企倒債壓得銀行無法喘氣,政府稅收大減、赤字暴增、銀行造血功能大跌,中國金融風暴的警訊,愈來愈響。

日期:2022-08-17

政治社會

前衛生署長涂醒哲:新冠病毒像面照妖鏡,映出政治霸凌防疫的4失敗

新冠病毒是本世紀最嚴重的新興傳染病,自從2019年底由中國武漢出現,很快地散播到全世界。至今已經造成5.45億人感染,殺死633萬人,數目已經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傷亡。而因為疫情快速暴發,導致醫療體系崩潰,造成即使沒有被感染,但卻因其他疾病照顧不週的所謂「超額死亡」更多,感染痊癒後不少人也還留下所謂長期後遺症。

日期:2022-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