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血氧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血氧共有148項結果
學員個股健檢、飆股推薦

4月W4黑馬股推薦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4-24

全台防疫報導

怕染疫、隔離無法外出,你家得備妥這20樣「久放食物、保健品」 醫師指:溫度計反不重要

台灣本土疫情進展快速,確診者不斷增加,指揮中心預估4月底染疫人數會破萬,除原本居家隔離者外,也啟動輕症者「居家照護」政策;不過,近日卻衍伸出大樓管委會阻止外送員上樓,同時也沒有人幫忙送餐,導致居隔者無飯可吃的困境引起熱議。對此,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當初相信各國政府說不需要買生活物資的人到最後怎麼下場可以看一下上海」,認為在疫情嚴峻下,還是要做一些準備不能坐以待斃。

日期:2022-04-22

政治社會

藥局人山人海、好多藥都剩一罐...藥師公會:6種藥家戶必備!這6大自保「脫險工具」也好重要

編按:新冠肺炎本土病例持續增長,尤其雙北疫情嚴峻,讓台北市長柯文哲宣佈週三(4/20)啟動確診居家照護,不少民眾在前一天下班趕著去買常備藥品,不少藥局又出現當年搶買口罩般的掃貨動作。有網友在網路分享,家附近的藥局是人山人海,不少藥品都剩最後一罐!藥師公會提醒民眾,疫情期間家中可常備解熱止痛藥、止鼻水藥、止咳化痰藥、體溫計、血氧計等六種藥品醫材品項,做好身體監測和症狀緩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分享6大自保「脫險工具」,提醒現在是「人人有險的地步」,他整理出6大自保「脫險工具」,包括台灣安全距離App、快篩工具、了解自己健康狀態、家中常備藥物、心情溫度計App和危急快打電話(三條緊急專線:119、衛生局或1922,協助立刻就醫)。

日期:2022-04-21

全台防疫報導

輕症在家怎麼辦?家中快備好「3物1藥2種水」,出現4徵兆快送醫,別讓輕症變重症

本土病例不斷向上攀升,16日國內出現首例2歲幼童重症案例,14日確診後一天內病況急轉直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提醒,孩童一旦出現4種症狀要特別留意,必須立即送醫。而雙北市長柯文哲、侯友宜對於嚴峻疫情向市民們呼籲,家中要備妥溫度計、酒精、消毒水以及常備藥物,倘若民眾確診為輕症,大部分可以吃普拿疼解決不適。

日期:2022-04-17

全台防疫報導

同事確診我要被隔離嗎?收到細胞簡訊第一個動作是?8大QA一次看!4情況一圖教你如何自保

台灣疫情不斷升溫,多數感染Omicron的人99%都是無症狀或輕症,因此目前國內防疫焦點著重在減少中重症個案、輕症採居家照護隔離措施,倘若身邊的親朋好友、同事確診了,民眾對於自行快篩、隔離、自篩陽性時該如何處理,以下整理相關QA提供大家參考。

日期:2022-04-17

政治社會

用科技解決在地問題、南部三首長暢談智慧治理

數位轉型已是全球趨勢,科技與創新成為城市治理新顯學,經濟部工業局於3月25日邀集產、官、學、研等南部縣市首長及領域專家,齊聚智慧城市展高雄展區,舉辦「2022智慧城鄉趨勢論壇」南部場,針對城市治理如何善加運用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量身打造專屬科技治理方案,為人民生活帶來質變,力求將淬鍊臺灣智慧城市解決方案輸出國際。

日期:2022-04-17

健康

台灣首例5歲以下重症,家屬控昏迷求救沒人理!陳時中:各單位都是全力在做該做的事情

台灣出現了首例未滿5歲的兒童重症案例,且該案的家屬還控訴出現了求助無人理的狀況,導致小朋友都昏迷了才能送醫,還必須要插管治療,甚至忍痛簽下「放棄急救書」!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說明,能了解家屬著急的心情,也把1922的通報和後續的處理時程報告了一次,並表示「不論1922、地方衛生局、119也都是全力在做該做的事情。」

日期:2022-04-16

全台防疫報導

本土+384狂燒17縣市!居家照護啟動「電子圍籬」 廢實聯制?這款APP被陳時中點名:有機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周五(4/8)公布新增384例本土確診及123例境外移入。面對狂燒的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確診居家照護原則,其中「同戶最多5人」但有3種人不適用,且民眾若是出現4徵兆,一定要快打119就醫或通報1922。不過日前一句「清零不可能,與病毒共存」掀起不小輿論,認為實聯制及量體溫是否該廢除?陳時中在記者會中,點名一款已有600多萬人下載的APP,認為「非常有希望」取代實聯制。

日期:2022-04-08

全台防疫報導

今531例又新高,單日1500例啟動輕症在家照護「3條件曝光」、雙北停課標準出爐!

國內新冠(COVID-19)疫情再創新高!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數字,今(7)日一共新增531例確診個案,其中本土個案占382例、境外移入圍149例。對於防疫方向,是否要與病毒共存?指揮官陳時中說,現在清零是不可能,未來在形式上一步一步這樣走,必然會與病毒共存,就是要控制不要指數型成長,這樣壓力會太大。至於哪些確診族群適合在宅照顧?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其實已經有明確標準,適用族群符合3條件:年齡小於65歲、無症狀、有慢性病但不嚴重的,因為這些人中重症風險低,而且也都打過至少2劑疫苗。

日期:2022-04-07

健康

開會中不適,京城建設老總猝逝享壽68歲/又是主動脈剝離!醫:刀割般胸痛7症狀,立刻送醫

急性主動脈剝離,接連奪走包括藝人小鬼黃鴻升等人性命,安南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陳偉華說明,此病大多好發在50-70歲男性,但有研究顯示,這個發生率十萬分之三的疾病,仍有1成機率會發生在40歲以內的族群。

日期:2022-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