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謾罵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謾罵共有142項結果
職場

在公司做牛做馬7年,辭職時老闆連頭都不抬...一文分析:老闆沒開口慰留你,他在想什麼?

我的朋友老余最近剛從原公司辭職,他向我吐槽前老闆沒有人情味。「好歹我在公司也待了7年,踏踏實實的也做過不少貢獻,沒想到辭職走人時,老闆都不挽留一下,甚至連頭都沒抬過!哪怕只是裝裝樣子。」

日期:2021-02-17

政治社會

公親變事主!不過在FB上按個「讚」就被告?律師提醒:網路上你該知道的2件法律事

只是網路上按讚或分享,就沒事?

日期:2021-02-10

職場

一支訂製的萬寶龍筆,竟比不上800塊的煙灰缸更討人心?越貴≠越好!年底一定要懂的「送禮藝術」

拜訪他人時,隨手所帶的東西稱為「伴手」,一般口語也常說要買個伴手禮;但我認為送禮是門學問,應該要送伴「心」禮。不是說不要送名貴體面的禮,而是不要掉到只有貴或便宜的價錢比較裡面,要想一下收禮的人到底要什麼,收到什麼東西時會有一種「啊,還是你懂我」的感覺。此外,送禮不一定只對客戶,人際之間的送往迎來都算,特別是和我們有直接關係的長官、同事等等。

日期:2021-02-03

台股

2020年存兆豐金白忙一場?500張兆豐金大俠:才剛開始存股就遇上大漲,代表你手腳太慢了

「才剛開始存股就遇上大漲,代表你手腳太慢了!」

日期:2021-01-04

健康

網路霸凌在身邊 預防勝過事後補救

資訊爆炸的時代,誰都有過在網路匿名發言的經驗,但你想過這有什麼後果嗎?一句「無心評論」都能是網路霸凌,除了帶來憂鬱,更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結局⋯⋯。

日期:2020-11-25

焦點新聞

疫苗要國產國用恐緩不濟急!前衛生署長涂醒哲給政府的建議:這2條路才是目前台灣最佳解

近期全球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續燒,行政院188億疫苗採購預算近期傳出最新方案,有意向英國牛津大學和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爭取肺炎疫苗技術授權,再由國衛院、台康生技共同開發,並由台康承接量產,對於政府目前端出這樣彈性疫苗政策我給予高度的肯定與支持。

日期:2020-08-17

房地產

第一次買房,持有5年還虧了3成多...胡偉良:人生3次買房,我學到的那些血淚教訓

今天的我已經被媒體定位為「房産專家」,我的文章廣泛的流傳在各大媒體版面。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我的前幾次買房經驗都是以失敗告終,不但沒賺還虧了不少錢,而且還是在房地產景氣不錯的年代。

日期:2020-08-03

政治社會

陳菊宣布請辭總統府秘書長 蔡英文︰感謝菊姐陪伴度過最艱難的日子

總統府秘書長陳菊今晚在臉書發文宣布,520之後她將不再續任總統府秘書長。陳菊表示「今年一月,在小英總統帶領下,我們一起守住了台灣的民主自由與改革成果,向全世界證明了台灣人的智慧與勇敢。」在台灣即將邁向一個新階段的此時,她認為,蔡英文總統需要有更大的空間,作最好的布局,因此選擇離開工作了兩年的總統府。不過,陳菊並未透露她的下一步走向。

日期:2020-05-17

教育

爸爸縱火自焚、媽媽一臉刀疤...父母都患思覺失調症,從小被叫「瘋子的小孩」曾令他羞恥:好好長大是需要運氣的

編按:作者文國士(國國老師)的爸媽都是精神病患,在療養院一見鍾情,婚後生下了他。「瘋子的小孩!」曾令他羞恥,「我會發病嗎?」是他最大恐懼。8歲以前與爸媽同住,但他倆最常出入的地方是國軍八一八醫院(現為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台北市立療養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的前身),遭電療、綑綁、隔離……直到他近8歲,爸媽都住進專門收容精神病友的榮總花蓮玉里分院,自此沒離開。「爸媽都是精神病患」是跟著文國士長大的烙印,旁人的排擠、畏懼有如凌遲,羞恥感揮之不去,年少的他只能化身成張牙舞爪的獸,保護自己。他由奶奶撫養長大,領低收入戶補助,住過育幼院,國中念了兩間學校。他曾一度放棄自己,吸毒、飆車,差點殺人!後來從高職重考上台北市立復興高中,輔仁大學英文系畢業,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從小受盡譏諷和辱罵:「那個肖仔的小孩!」,而今他說:「我要超越我的出生,活出自己的名字。」他翻寫了命運,成為教育組織TFT「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第二屆教師,「陳綢兒少家園」的生活輔導老師。有人質疑他:「爸媽都有精神病,你這樣還能當老師嗎?」但正因背著這宿命,走過惶惑,他更深刻懂得:好好長大是需要運氣的。他但願成為孩子們的幸運。

日期:2020-05-05

焦點新聞

「台灣真的沒攻擊譚德塞嗎?」 新加坡媒體點名台灣3官員仇視言論帶風向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目前宣稱,遭台灣網軍人身攻擊和種族歧視,引發各界關注;對此,新加坡《聯合早報》於11日刊登一篇以「台灣真的沒攻擊譚德塞嗎?」為題的專文,點名台灣3名官員藉由公開發言帶風向,影響民眾對WHO的觀感。

日期:2020-04-13